神 秘 色 彩
——由《颜色的秘密》引发的色彩探究活动
本 文 选 自
《小绘本里的科学大世界
——如何从绘本阅读到科学探究》
一
绘本介绍
[瑞士]埃特尼 . 德里泽特 文/图
林昕 译
湖北长江出版社出版
正如《颜色的秘密》绘本名称所表达的那样,书中的版面以白色为背景,凸显出各种靓丽饱满的色彩,为幼儿带来了强烈而丰富的视觉冲击,用充满游戏趣味的语言,将颜色的秘密融入其中,令人一翻开页面就爱不释手。 绘本采用了先总体概述,再分别展开的叙述方式,首用红、黄、蓝三原色小精灵做变色游戏,引出了奇妙的“颜色变变变魔法”,以充满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式,为幼儿揭示了色彩的奥秘。
二
绘本蕴含的科学要素
1
七种颜色的色相
中班幼儿对色彩的辨识相对有限,绘本中彩虹正是拓宽幼儿对颜色的认知的重要素材,能帮助幼儿认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
2
颜色混合后所产生的神奇变化
绘本在引出红、黄、蓝三种颜色并开启变色游戏之后,从一开始的两色叠加到三色混合,依次出现了蓝加黄变成绿色、红加蓝变成紫色、红加黄变成橙色、以及红、蓝、黄三色相融变成棕色的奇妙变色效果,反映了几种颜色相融后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的神奇变化。
3
颜色认知与混色游戏中所需的探究
方法和探究精神
绘本以七种颜色的小精灵为媒介,引发幼儿运用观察、分类等方法将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物品与七种颜色进行匹配。绘本支持幼儿运用的观察、分类、预测、假想、推断、实验等探究方法,进行尝试和验证,既能丰富幼儿探究技能,又能进一步激发其探究兴趣,培育探究精神。
预设科学探究活动网络图
三
四
绘本阅读与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一:《颜色的秘密》
绘本阅读
预设目标
①通过阅读绘本,初步认识彩虹的七种颜色,感知颜色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存在。
②借助于绘本中的变色游戏,感知混合颜色带来的神奇变化,产生对混色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绘本《颜色的秘密》课件
预设活动思路与关键问题
(1)师幼共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了解故事内容
①感知彩虹的颜色及排列顺序。
②交流在大自然和生活中所认知的颜色。
③猜测三原色混色后的变化。观察三原色混色后的变化,引导幼儿对变色游戏感兴趣。
(2)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绘本,激发对颜色的探究兴趣
师幼共读绘本后,给予幼儿自主阅读绘本的空间,了解幼儿对绘本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
活动过程与教师支持策略
教师和幼儿逐页阅读绘本,当画面中出现彩虹时,七种颜色小精灵激发了孩幼儿的兴趣。许多幼儿能清楚地说出彩虹中七种颜色的名称,而且有的幼儿还说出了彩虹中七种色彩的排列顺序。当七种颜色小精灵分别出现在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不同场景时,教师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进行思考。
教师:“除了在彩虹中见过这些颜色,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它们?”
翔翔:“妈妈买的樱桃是红色的。”
一涵:“我在花园里见过黄色的花朵。”
诺诺:“天空是蓝色的。”
小贝:“乐高玩具里有彩虹上面的七种颜色。”
教师:“除了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你们还见过什么颜色?”
小贝:“我见过白色、粉红色和棕色。”
诺诺:“我还见过黑色和玫红色。”
教师:“原来,在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的颜色。”
随着画面的推进,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变色游戏,引发了幼儿对混合颜色的好奇。每当翻到两种颜色或者三种颜色混色的画面时,教师会提前将文字和混色部位遮挡住,并将画面停留一会儿,供孩子们展开猜想。
通过共读绘本,孩子们知道了彩虹的七种颜色及其排列顺序,了解到三原色中两种颜色混合及三种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激发了他们对生活中的颜色以及混色游戏的探究兴趣。
教师支持策略
1.巧设问题支架,调动和拓展幼儿对颜色的认知经验
当看到绘本所描绘的彩虹中的颜色出现在大自然和生活中时,教师通过“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它们?”的问题,调动了幼儿关于色彩的已有经验,激发了探究颜色秘密的兴趣。随后,教师通过“除了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你们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追问,帮助幼儿建立新旧经验之间的联系,开启感知与体验的通道,为后续开展颜色游戏奠定了基础。
2.放慢阅读进程,留足思考空间,激发幼儿对变色游戏的探究兴趣
当幼儿对绘本中的变色游戏产生兴趣时,教师有意放慢阅读进程,并对答案进行遮挡,引导幼儿充分猜测和讨论,为幼儿调动已有经验,进行大胆猜想与表达,留足了空间,有效激发了幼儿对变色游戏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活动二:颜色在哪里
预设目标
①观察蔬菜、水果等身边物品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知。
②尝试用搓、挤、泡等方法收集颜色,体验大自然色彩的丰富多样。
活动准备
树叶、小花、胡萝卜、菠菜、橙子、西红柿等植物,榨汁机、捣蒜器、木块、纸杯、搅拌棒、记录纸、白纸、彩笔、粉笔、双面胶、花草茶等物品。
预设活动思路与关键问题
(1)寻找颜色在哪里
教师和幼儿一起寻找身边物品的颜色,并进行交流讨论:
你们都认识哪些颜色?周围物品分别都有哪些颜色?
(2)尝试收集颜色
①探究方法
通过什么方法能收集到物品的颜色?你想尝试哪种方法?
②收集颜色
你收集到了哪些颜色?使用了什么方法?这些颜色来源于哪些物品?
活动过程与教师支持策略
1
寻找颜色
在阅读完绘本后,孩子们对寻找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选择两三人组成一组,不断观察着、讨论着身边物品的颜色,开始了寻找颜色之旅。
(1)发现颜色
在教室里,乐乐发现果盘里有红色的苹果和黄色的香蕉……这时,翔翔说幼儿园的滑梯是五颜六色的,欣欣观察到院子里有绿色的大树,其它孩子也应声向窗外看去,老师鼓励孩子们到户外寻找更多的颜色。
笙笙发现了种植箱里的菠菜和地上的树叶,他高兴地指给老师看:“老师你看,我找到绿色的蔬菜和树叶了。”
卢卢:“我找到了小红和小紫,看这些花有红色还有紫色的。”(见图1)
图1
欣欣: “我找到了棕色的植物果实和灰色的小石头。”
翔翔:“你们看,我找到了深红色和浅粉色的花。”
一涵:“我看到窗台上的南瓜是橙色的。”
(2)记录颜色
看到孩子们寻找颜色的兴趣浓厚,教师给他们准备了彩笔、双面胶、记录纸等材料,提示他们可以先将观察到的颜色记录下来,回去后再进行分享。孩子们拿着记录表四处找颜色,乐此不疲(见图2)。
一涵:“我要把地上的小树叶和小花朵粘到记录表上。”
萱萱:“我要把滑梯的颜色都画下来。”
在户外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把记录表和自己收集到的物品带回活动室。有的孩子把找到的树叶和花瓣等较小的物品,粘贴到记录表上;有的孩子用彩笔记录颜色;还有的孩子采用粘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孩子们开心地与同伴分享自己记录的颜色(见图3)。
图2 图3
(3)不一样的颜色
孩子们找到了很多颜色各异的物品,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同样的颜色分别藏在哪些物品里,以及这些物品各自有什么特点。孩子们一边用眼睛仔细观察,一边用手抚摸感知。
教师和孩子们通过图片和实物,观察到很多植物有不同的颜色。例如:黄瓜的皮是很深的绿色,里面的瓤儿却颜色很浅;红色的苹果里有黄色的果肉和黑色的种子;同一株花开出的花朵,有红的、黄的、白的等。
2
收集颜色
孩子们了解到颜色藏在不同的物品里,可是,如何提取这些颜色呢?孩子们纷纷讨论起来。
(1)尝试提取颜色
卢卢抢先告诉大家,自己曾经用石头捣碎树叶,流出了绿色的汁液。欣欣则附和道:“把树叶放在地上搓一搓,也会有颜色。我在老家的时候就玩过这个游戏。”一涵则提议把水果和蔬菜都榨成汁,从而提取出颜色。大家找来了很多的水果、蔬菜、树叶,开始尝试提取颜色。
卢卢把芹菜放进捣蒜器,捣出了一些浅绿色的汁液(见图4);欣欣把菠菜叶和小花瓣放到白纸上,折叠后用木块敲打,白纸上印出了很多绿色和红色的汁水(见图5);一涵拿来一块橙子,使劲往杯子里拧(见图6),拧出了橙色的果汁……大家都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收集颜色。
图4
图6
/////////
图5
(2)泡颜色
孩子们在收集颜色的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只有乐乐一个人蹲在一边愁眉不展。教师询问原因后得知,乐乐想要收集粉笔的颜色,他尝试用粉笔在地面上画画,但颜色都留在了地面上,而且好不容易掉下来的粉笔末都被风吹走了。乐乐有些沮丧,细心的教师发现乐乐的手上沾了很多粉笔末。
教师:“乐乐,我看到你手上沾了一些粉笔末,你可以先去洗洗手吗?”
乐乐:“好吧,不过我一会儿还要回来收集粉笔的颜色。”
乐乐在打开水龙头洗手的时候,发现带有颜色的水顺着手往下流淌。他开心地说:
“我看到颜色了!我知道要怎么收集粉笔的颜色了。”
乐乐找出不同颜色的粉笔,将其分别放在透明的一次性杯子里。他在水杯里加上水,不一会儿,杯子中就呈现出了粉笔的颜色。
教师:“乐乐,你为什么会想到用水浸泡的办法?”
乐乐:“老师,我在洗手的时候,看到手上的粉笔末变成了有颜色的水。于是,
我就想到把粉笔泡一泡,说不定能得到各种颜色呢。”(见图7)
图
7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教师提议他们从家里收集一些能泡出颜色的物品,将其带到幼儿园里并和同伴一起进行试验。
第二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枸杞、菊花、布料、彩色纸、小积木等,迫不及待地尝试起来。孩子们用泡一泡的方法得到了很多颜色。他们对经过浸泡收集到的颜色和经过挤压收集到的颜色进行对比,发现树叶、水果、蔬菜等物品挤出的颜色和原有物品的颜色相差无几,泡出的颜色则相对较浅,而积木等经过加工的物品无法通过浸泡、挤压等方式得到颜色。
教师支持策略
1.顺应幼儿对颜色的探究兴趣,支持幼儿大胆探索
幼儿将视野从绘本的颜色转向生活中的颜色,从活动室里的颜色转向户外颜色……对颜色的寻找和探索兴趣逐渐浓厚。教师顺势而为,遵循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打开思维、大胆行动。
2.基于幼儿的发现,适时梳理总结,有效提升经验
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很多零散的经验,将这些经验整合、梳理和再加工,有利于他们形成经验链,提升认知水平。
3.在幼儿遇到探索瓶颈时,给予智慧支持,生发新的探究点
在幼儿想要收集粉笔的颜色遇到困难时,教师智慧地让幼儿去洗手,利用这一行为契机,让幼儿观察到粉笔末会变成带有颜色的水,从而推动幼儿通过“泡一泡”的方法收集更多物品颜色的颜色,支持幼儿的探究走向深入。
活动三:颜色大变身
预设目标
①探索用两种或多种颜色进行混色,并能简单记录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②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和比较,体验混合颜色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绘本《小蓝和小黄》《彩虹色的花》,红、黄、蓝、黑、白色的颜料若干;各色彩笔、太空泥;塑料滴管、吸管、搅拌棒、小碗、透明塑料杯、小勺、空饮料瓶、棉棒、透明塑料袋、白纸、卫生纸、白色短袖、记录表格等。
预设活动思路与关键问题
(1)尝试两种颜色的变色探究。
如果让你选择,你最想将哪两种颜色进行混合?混合后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2)探究颜色深浅与颜料配比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用相同的两种颜料调制出来的新颜色不一样呢?你能否让颜色变得再深或更浅?
(3)探索白色、黑色与其它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选择某种颜色,加入白色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换一种颜色再试试呢?
⊙选择某种颜色,加入黑色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换一种颜色再试试呢?
(4)根据色卡调配喜欢的颜色。
你能否用手中的颜料调出和色卡上一样的颜色?你是怎样调出来的?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活动过程与教师支持策略
1
颜色对对碰
当孩子们清理粉笔水时,他们发现将不同颜色的粉笔水倒在一起,整体的颜色会产生变化。结合绘本中小精灵们玩的混色游戏,他们萌发了将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玩“颜色对对碰”游戏的想法。
(1)对比玩色材料
教师在孩子们开始游戏前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来玩‘颜色对对碰’游戏呢?”教师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不同的玩色材料,进行混色尝试。乐乐将红色颜料捏入吸管,然后滴在蓝色的颜料中;琪琪拿了一块黄色的太空泥,随后又拿了一块粉色的太空泥,将两种颜色的太空泥捏在一起,开始揉搓;蓉蓉则用绿色彩笔在纸上涂了一个圆圈,又用黄色彩笔涂绿色的圆圈,将原来的圆圈盖住。三个孩子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都出现了颜色混合的现象。
教师:“你们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混色游戏,效果怎么样?”
蓉蓉:“我用彩笔涂色的时,发现纸会被涂破。当我涂完一种颜色再涂另一种颜色时,纸上破了一个洞洞。”
琪琪:“我觉得我的材料最好用。选择两种颜色的太空泥,使劲儿捏几下,太空泥就变色了。”
教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玩色材料,每种材料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颜色混合后发生的不同变化。接下来,我们可以再尝试一下其他材料。”
(2)选择取色工具
在前期探究的基础上,孩子们选择了比较容易体现混色效果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粉颜料,进行混色游戏,他们又从区域中找来塑料滴管、小碗、吸管、小勺、塑料杯等工具,开始进行调色。博博拿起滴管,在红色颜料桶里用力捏了一下,吸入红色颜料,然后把红色颜料挤到杯子里,随后把滴管放到黄色颜料桶里,用力一捏,吸入半管黄色颜料。
(3)体验混色过程
有了使用方便的取色工具,孩子们开启了颜色混色之旅。他们在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任选两种或三种颜色进行混合,惊奇地感受着颜色的千变万化。
乐乐:“快来看,我调出了岩浆的颜色!”
蓉蓉:“我调出的也是岩浆的颜色,这种颜色叫棕色。”
妞妞:“你们是用什么颜色调出来的?”
乐乐:“我加了一点红、一点蓝、一点黄,再晃一晃就成了岩浆色。”
妞妞:“你们看看我的,我调的是紫色。”
琪琪:“这个紫色好漂亮啊,我也想调出这样的紫色。”
妞妞:“在红色里面加蓝色就行。”(见图8)。
图8
孩子们陆续用红、黄、蓝三种颜料,调出了橙色、紫色、棕色、湖蓝色……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他们调出的颜色越来越多,对三原色混色游戏的兴趣也越来越高,可是唯独没有人调出绿色。这时,教师从绘本架上拿出绘本《小蓝和小黄》(见图9),与孩子们一起分享。
图9
(4)尝试储存颜色
在孩子们的混色游戏接近尾声时,孩子们都不想倒掉颜色并大胆阐述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则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储存颜色,然后他们纷纷从区域中寻找材料。只见乐乐将卫生纸团成一团,塞到有颜料的纸杯里,然后按了按。不一会儿,卫生纸就被纸杯里的颜色浸透了。乐乐将卫生纸小心翼翼地拿出来,然后将其展开,并晾到了窗台上。蓉蓉拿起一根棉棒,把棉棒放到纸杯里并快速地搅拌,然后兴奋地说:“看,我的棉棒变成紫色的了!”
铭扬将黄色颜料和红色颜料一起倒入塑料袋,请教师帮忙将塑料袋系紧,然后用小手在塑料袋上拍来拍去,让颜色充分融合(见图10)。随着孩子们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储存颜料的办法也越来越多,他们将自己储存好的颜色投放到了美工区。(见图11)
图10 图11
教师支持策略
1.投放有效的混色材料,满足幼儿自主探究的需要
教师积极支持幼儿想玩“颜色对对碰”的想法,适时投放了水粉、太空泥、彩笔、粉笔等不同材质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探究不同材料的用法和效果,从而引发幼儿采用滴、捏、画、泡等方法进行混色探究,并在实践、对比、思考、总结中检验哪类材料更有利于呈现混色效果,满足幼儿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设立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助推混色游戏持续深入
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来玩“颜色对对碰”游戏呢?”“除了滴管,可不可以尝试用其他材料取色?”“可不可以想一个办法,把调好的颜色保留下来?”三个关键问题,助推幼儿在选择混色材料、混色工具和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上持续深入思考,帮助幼儿通过大胆设想、尝试探究、对比结果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推动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发展。
2
调制生活中的颜色
(1)调制物品的颜色
在储存颜色的过程中,小宇发现自己调出来的颜色与桌子的颜色一样,他兴高采烈地与铭扬分享了自己的发现。
一旁的铭铭正在根据食育区里南瓜调制颜色,只见他不断地往杯子中加入红色和黄色的颜料,反复加了几次后,他发现调出的橙色比南瓜的颜色深。于是他用勺子又舀了一勺红色颜料,并加到杯子里,没想到橙色比之前更深了。铭铭停下来想了想,把南瓜放在杯子旁,对照着南瓜的颜色开始一点一点往杯子里加黄色颜料,加完一次就对照一次,直到杯子里的颜料成功地变成了南瓜的颜色。
(2)表征调色结果
随着孩子们的探究逐渐深入,他们利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出了橙色、紫色、棕色、绿色,并让各种颜色有了深浅不一的变化。当调配出的颜色越来越多时,孩子们也对混色游戏有了更加丰富的体验。教师提议孩子们将不同颜色的调配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有的孩子选择用彩笔画在纸上,有的孩子则直接将兑好的颜料滴在纸上……
睿睿:“我用彩笔记录的是橙子的颜色。你看,我先画一个黄色、一个加号,再画一个红色,最后就调出了橙色。”
妮妮:“我记录的也是橙色,我用棉棒将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涂在纸上,再把红色和黄色混合在一起,就涂出了橙色。”
小宇:“你们俩最后兑出的橙色看起来不一样啊!一个深一些,一个浅一些。”
教师:“为什么过程一样,最后的结果却不一样?”
小宇:“因为她俩加的红色颜料不一样多。”
教师:“那怎样才能在记录表上体现出添加颜料的多少呢?”
嘻嘻:“在记录表上,加得多的颜料涂的圈可以大一点,加得少的颜料涂的圈可以小一点。”
博博:“还可以在颜色下面画小棍儿(竖线),加了几勺颜料就画几根小棍。”(见图12)
图12
在记录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运用多种方式将“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等调配结果,进行了清晰的表征,而且借助讨论进一步标记了不同颜色的用量,从而让记录更加科学和准确地反映出调配过程中的不同颜色及其用量。
教师支持策略
1.适时抓住课程生长点,调制生活中物品的颜色,助推幼儿逆向思维。
在前期的混色游戏中,幼儿主要思考和探索的是,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新颜色,从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这种“从因到果”的正向思维相对简单。
2.适时丰富幼儿的表征经验,提升表征能力
教师借助于“怎样才能在记录表上体现添加颜色的多少呢?”的问题,引发幼儿讨论如何在表征记录中呈现颜料用量这一关键要素,从而支持幼儿通过涂出面积不同的色块和添画代表颜色用量的竖线等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有效丰富了幼儿的表征经验,提升了其表征能力。
五
科学探究活动反思
1
追随幼儿兴趣开展的活动脉络
针对绘本《颜色的秘密》中蕴含的科学要素,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教师预设了“寻找颜色”“颜色大变身”“生活中的颜色”“神奇的保护色”四个方面、十一个活动的探究网络图。
2
幼儿获得的科学领域关键经验
(1)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颜色,巩固对色彩的认知,探索从物品中提取颜色的不同方法。
(2)在混色游戏中了解新颜色产生的条件,感知颜色混合比例与混色结果的关系。
(3)运用表征记录的方法,梳理并呈现探究过程和结果。
3
绘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1)绘本《颜色的秘密》引发了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和探究兴趣。
(2)收集和阅读与颜色有关的辅助绘本,拓展了教师预设活动的思路,丰富了幼儿对颜色认知和颜色变化的经验。
在探究过程中使用的相关绘本信息如表所示:
4
活动后的教师反思
(1)在绘本阅读中精准捕捉幼儿的兴趣点,适当地生成相关活动
绘本是儿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重要资源,很多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元素。本次选择的绘本《颜色的秘密》,借助于“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颜色小精灵,开启了幼儿对颜色的探究之旅。
(2)适时给予支持与引导,做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推动者、引领者
中班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当幼儿产生疑问时,教师没有急于告知幼儿答案,而是追随幼儿的探究兴趣与需要,给予支持和引导,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直机关幼儿园 傅念芳、邵祎、胡霞 )
购 书 信 息
想了解本书的更多信息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制作|燕子
朗读|尹婷婷
2024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