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性事:说,事无巨细地说 | 性经验史02
乐活
2024-09-12 21:36
云南
上一篇说到,性面向未来,它被认为与压抑共生,而福柯并不关注性是否被压抑(也即性压抑假说),他想研究的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性是被压抑的以及西方社会为什么会觉得性是罪恶的。“第一个怀疑:性压抑真的是一种历史事实吗?”(009)“第二个怀疑:权力机器,特别是在我们社会中起作用的权力机器,真的在本质上是维护压抑秩序的吗?”(009)“第三个怀疑:有关压抑的批判话语为了阻止压抑是否已经与一直未受到置疑的权力机制交织在一起了呢?”(009)福柯想把性压抑假说“重新纳入到17世纪以来现代社会内部的性话语的一般结构之中”(009),他想探讨的是一种有关性话语的权力—知识—快感机制,这一机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1)话语实践:与性相关的全部话语事实和实践,包括“我们谈论性的事实、谁在谈论性、我们谈论性的地点和观点、煽动我们谈论性并且积累和传播性话语的各种机构”(010);(3)认知意志:针对话语产物和权力后果的认知意志;换言之,福柯要研究的是现代社会的性话语历史,那些常见的对性的否定比如“禁止、拒斥、审查和否定”(010)等术语都只是话语实践、权力技术和认知意志构成的庞大体系中的一个片段而已,他要写的是一部生产性话语、权力和知识的历史。西方历史本质上是一部宗教史,其中,宗教忏悔深刻影响了西方日常行为,又促成了一套历史悠久的话语体系。中世纪时期的天主教忏悔手册有不少一直流传到了17世纪,其中有些主张“严格地叙述性活动的操作细节对于忏悔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如双方各自的位置、表现出的态度、姿势、抚摸和快感的确切时段”(013)。随后,情况发生了改变,“一旦涉及性,要从一些‘拐弯抹角的和有点模糊的’问题出发,点到为止,尤其对于儿童而言”(013)。但福柯认为,这种转变其实仅局限于语言层面,语言虽被净化了,但“坦白的范围,即肉体坦白的范围,不断地扩大”(013)。“根据新的教士守则,大家必须审慎地提及性。但是,性的各个方面、关系和影响必须得到细致的考察,直至它们最细微的分支:幻想中的一个阴影、一个被缓缓驱除的印象、身体运作和精神愉悦之间的必然协调,所有这些都必须交代清楚。”(014)“在语言被小心净化和大家不再直接谈性的情况下,性落入了话语的掌握之中,话语不断地捕捉它,不让它有丝毫躲藏和喘息的机会。”(014)换言之,在17世纪,性被纳入了话语体系,并形成了一种传统:“为此,大家必须服从一种命令:不仅忏悔违反法律的行为,而且还要以坦白自己的全部欲望为目标。只要有可能,大家就必须巨细无遗地坦白出来,而且所使用的词语也必须是审慎中立的。”(015)这样的命令属于一种“宏大的驯服活动”远比浅显地“禁用某些词语、说话要得体和一切审查词汇的手段”(015)更具有深远意义。“在很大程度上,现代性经验史是与基督教教士守则一起形成的。”(016)坦白性事历来属于基督教的传统,为的是把欲望整合进话语之中,进而既能使人控制和远离欲望,又能回归和皈依上帝,同时还能在上帝之爱中感受欲火焚身与抵制肉欲带来的痛苦,而到了17世纪则对坦白性事及其所用语言有了更严苛的规范。“大家不仅扩大了坦白性事的范围,强迫人们一直扩展它,而且还根据一种意义远大于禁忌法令的复杂机制及其各种影响,把话语与性连结起来。”(16-17)2021年有一部法国电影名叫《圣母》(Benedetta),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意大利,里面有一个宗教审判场景,修道院老院长向圣座大使状告女主(即圣母)跟院里的一个女孩交欢,圣座大使就让老院长说得更详细一点。我原以为这一情节旨在通过揭露性事来羞辱女主,同时作为宗教对性的压抑的一种隐喻,现在才发现坦白性事原来本就出于忏悔手册的要求,果然没有知识背景,看什么都是误解。《圣母》的影评通常聚焦两大主题,一是姬情,二是权力,两个主题都是基于主角的女性身份,我对此无感。任何试图用几个概念来概述一部电影都值得警惕,虽然我也会如此总结。电影中被当作交欢工具的木制圣母像,让我想起阎连科在《为人民服务》中写到的那块为人民服务的牌子,有些情节大概太过具象,脑海无力将之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