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后不养心,这些问题容易出现
●心火旺,总是心烦口渴
《黄帝内经》上说,“心者,通于夏气,火气通于心,暑易入心”。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人体五脏中的“心”,因此,夏季的心阳也是最盛的时候,尤其指夏至,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都到达顶峰,气温高,人的心神很容易受到扰动,心阳也容易过于亢盛,还会进一步导致肝气郁结。
再加上湿气重,在湿热的影响下,心火、肝火也会更加旺盛,出现心烦易怒、口干口渴、口腔溃疡、舌质红、口舌生疮等问题。
●心阴不足,入睡难,睡不安稳
《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提到“五脏化液,心为汗”,“汗为心之液”。夏季温度高,尤其是夏至后,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到30°以上,为应对高温,人体会大量的出汗,汗液过泄会导致阴津耗损,其中主要的就是心阴。心火旺盛也会消耗心脏阴液。此时体内的阳气因为天气炎热而跑到体表,向外升发耗散,内里的五脏六腑就会相对虚寒,阳气不足,固摄阴津的能力也会不足,体内阴津流失更加严重。
心主神明,心又藏神,心阴不足,无法安稳心神,睡眠就容易变差,出现入睡难、睡不安稳、说梦话等问题。
●心气虚,经常感到累、疲倦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至后,阳气升发到极致,体内的阳气也会向外向上扩散,身体受火热阳邪的入侵,就容易耗气伤津。
人体大量出汗,津液外泄,汗液属于津液的一种,人的津液里又带着气,所以夏天就容易出现气虚和暴汗的恶性循环。这时的心气也容易被暑热之邪耗散,心气虚,经常心慌气短、精神萎靡、疲倦无力、面色淡白、说话声音小,说多就会觉得累等问题就会出现。
心为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主不明,十二官危,夏至后心没有养好,其他的脏腑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体质的调养,对于儿童和青年来说,还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思维注意力。
另外从夏至开始一直到三伏天的末伏,是全年体质调理最为关键的时候,这段时间身体如果得到好的调理,容易在秋冬反复发作的疾病,如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等,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所以夏至后,清心养心一定要做好。
●首先要清心火,养心阴
心火旺,除了外界高温影响,和内热也有很大的关系,而大部分的内热都是吃出来的。在炎热的天气下吃烧烤、油炸类食物这类生热的食物,就容易加重体内的“火气”;经常积食、不消化,食物体内堆积越多,就越容易助热。
体内火气旺,会耗损阴津,阴津少,又会加重火旺的情况,所以一方面我们在饮食上要多清润,少肥甘厚味,另一方面,要保持好的消化,养阴生津。推荐在日常饮食中加点乌梅、山楂。心火旺会导致肝气郁滞,这个时候可以用些玫瑰花泡茶。
青梅炮制过后即成乌梅。青梅是夏季的当令水果,入肝、脾、肺、大肠经,可收敛生津。经过晒干、熏干后的乌梅,既可开胃助消化,又可生津止渴。乌梅可以刺激唾液腺、胃腺分泌消化液,帮助推动胃肠蠕动和消化,减少胃里积食生热的情况,另外它还可以助益脾胃,养胃阴,生津液,滋养心阴,收敛阳气,减少过汗对阳气和津液的耗损,缓解情绪烦躁、口干口渴的问题。
现代医学认为,青梅对人体免疫有帮助,其中的柠檬酸对经常疲劳也有帮助。
山楂归脾、胃、肝经,可以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在积食胀满,消化不良时吃点山楂,很有帮助。对于因湿热而导致的体内瘀滞,山楂也可做到化瘀血而不伤气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
●还要调补心气
心气虚、心气不足需要补气,夏天补气可以吃点参类,西洋参尤其适合。西洋参性偏寒,不容易上火,归心、肺、肾经,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尤其适合夏天流汗多、容易上火的人食用。
夏季多雨潮湿,湿会困住脾土,脾常不足,水湿在体内与内热结合,变成湿热,无法排泄,就会郁滞在体内,影响气机调畅。通则为补,气机通条则百病消,体内气机不畅,也会加重气虚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也要注意健脾理气祛湿,推荐吃些陈皮。
陈皮归肺、脾经,健脾祛湿理气。陈皮味辛,醒脾升清,还能降胃气,让全身气机通畅。陈皮味苦,苦入心,苦也能燥湿,将体内瘀滞的湿气化解后排泄出体外,才能减轻脾的负担,让水湿运化正常,气机运行通畅。
多喝水是夏季调理很重要的一步,特别是喝些顺应节气养生的茶饮和汤水。所以,将上面提到的乌梅、山楂、陈皮、玫瑰花煮成酸梅汤,就非常适合夏至后喝,不仅可以补水解渴,对清心养心也很有帮助。
●经常按揉内关穴也可帮助养心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日常按揉可以助心气心血充足,安神助眠、宽胸理气,常感到心烦气躁、心慌胸闷、疲惫气短的人,每天按揉2-3次,会很有帮助。
按揉时,可以用左手拇指尖按压右胳膊的内关穴,右手拇指尖按压左手的,交替按压,不要太用力,力度适中,微微感到酸胀就可以了。
(扫码咨询,了解夏至调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