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到底要怎么冻?少穿衣服就行吗?

健康   健康   2024-08-22 11:31   广东  


“春捂秋冻”,是我们在穿衣上的养生方式,但是奇怪的是,有的人适当冻一下,会觉得神清气爽,冬天也没那么怕冷了,有的人则是一点都不经冻,稍微一冷,感冒、发烧、流鼻涕、浑身没劲儿等问题都来了。


秋意越来越浓,你到底适不适合“秋冻”,要“冻”到什么时候?“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今天就来说一说。


为什么要“秋冻”?冻一冻有什么好处?


很多和“秋冻”相关的谚语有很多,“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等,中医认为,适当秋冻能够帮助身体内蓄阴津,收敛阳气。

护气血、蓄阴津


初秋天气渐凉,但暑热还是没有散尽,此时忙着添衣,正午时分很容易大汗淋漓,汗血同源、津血同源,秋季本来就燥,这个时候再出汗损伤气血和津液,体内的阴阳就更容易失衡。


秋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流汗,让气血、津液少受损伤,让身体可以抵挡燥邪的侵袭。


收敛阳气


中医讲求“天人合一”,说的就是我们在身体的调理上要和季节、节气的变化相适应,初秋时节,自然界的阳气是逐渐下降、内收的。阳气内敛于体内,可减少阳气外泄,提高人体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让人变得“更不怕冷”。


适当秋冻,可以让身体逐渐地适应气候温度的变化,帮助人体阳气的内敛。

注意这几个地方最好不要冻


秋冻可以帮助我们适应季节交替,但是有几个部位却不适合秋冻,需要做好保暖。


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如果保护不好,受寒邪的侵袭,阳气就容易外泄,所以在气温低、风大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头部的保暖,对于小孩、老年人、心脑血管患者,外出可以佩戴帽子防风防寒。


腹部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不光有脾胃经、肝肾经,还有任冲督三脉。腹部一旦受凉,就很可能令寒邪之气入体,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都会有影响。


与此同时,肚脐眼处还有“神阙穴”,这是人体的长寿大穴,需要格外保护。


双脚


之所以要注意双脚的保暖,一方面是因为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医里有“寒从脚生”的说法,脚恰好又是距离心脏最远的位置。


如果脚部受寒,血液流动容易瘀滞,全身血液供应出现不足,从而会引起脾胃虚寒、肾脏虚亏的问题。

身体要“冻”,吃的东西却要“温”  


初秋时节,脾胃要清补


夏末秋初,很多人还保留着夏季的饮食习惯,喜欢吃寒凉的食物和瓜果,脾喜燥恶湿,这个时候饮食还贪凉,寒凉之气就容易进入脾胃,影响脾胃功能,让脾胃虚寒。程度轻的可能会出现胃里反酸,胃口不好、消化不好的问题,严重的脾胃运化失常,腹泻腹痛问题不断,会让身体的抵抗力下降。


饮食上我们可以吃一些清补的食物,当季的人参就是很好的选择,人参补阳气、补身体元气,也可滋补五脏之虚,夏季气血耗伤大,很多人在换季的时候都会出现气血虚的情况,所以也可以加上益血养胃的红枣、补气血安神的桂圆、益精明目的枸杞、疏肝散瘀的玫瑰一起泡茶或者煲汤煮粥。


白扁豆、板栗、莲藕、麦冬、山楂等也都是很好的清补食材,日常用来做养生的食疗能够帮助身体进行换季的调理。


滋阴润燥,预防秋燥


如果初秋的干燥,已经让你出现了口干舌燥、喉咙发痒,甚至干咳等问题,那就需要开始滋阴润肺了。


在饮食上,要“少辛增酸”,少吃辣椒、韭菜、大蒜、炸物等辛辣燥热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润养阴的蔬菜和水果,如秋梨、莲藕、芹菜、菠菜、萝卜、柚子、百合、银耳、蜂蜜等。


尤其是秋梨这个当季的水果,在初秋季节作为水果生吃或者煲汤都很适合,秋梨味道甘甜,可生津润燥、滋阴润肺。


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容易咽喉痒痛,时不时咳嗽的,还可以适当吃些秋梨膏。它是由秋梨、枇杷、百合、罗汉果、玉竹、菊花、甘草、蜂蜜等润燥生津的食药材熬制,膏方也常常用于秋冬的滋补,润滑甘甜,咽喉不舒服的时候服用也不伤喉咙。



江油道地附子|回阳救逆第一品,散寒止痛可以用的“阳气食物”

立秋做好3件事,驱寒祛湿,秋冬少生病

3个方法,解决夏季3类失眠问题

本草悟
点我关注,跟着名医一起健康养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