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员工发帖:
新来一个95后小伙子,
每天朝九晚五,
动作快得像打了鸡血。
部门的同事都说他"不合群",
纷纷觉得他应该被辞退!
我也劝他说:适当加加班,
跟着大家的节奏来...
结果查了他的业绩报表时,我惊呆了:
三个月完成了别人半年的任务量!
这下我可惭愧了,
原来是我们错怪他了!
看完上面这段经历,我想起了自己刚入职时的情况。那时候我也是新人,领导给我分配了一个项目,说是要1个月完成。
我当时就想着:这个项目有点大,得每天加班到11点才行。结果一个月过去了,项目还是没完成。
后来来了一个师兄,他说:你这个思路不对呀,应该先做任务分解!然后他帮我梳理了一下项目的关键路径:
先分析哪些是真正需要完成的核心任务
再看看哪些任务是可以并行处理的
最后才是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
用这种方式一梳理,我才发现:原来有一半的任务都是可以砍掉或者简化的!剩下的工作量,白天8小时完全够用了。
所以说回文章开头的经历,那个95后小伙子为什么能做到这么高效呢?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任务分解法则
很多人一拿到任务就开始干,恨不得立刻就把事情做完。
但是高效的人会先花10%的时间做任务分解:哪些是必须要做的?哪些是可以简化的?哪些是可以砍掉的?
就像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四象限法则":
重要且紧急的:立刻做
重要不紧急的:规划做
不重要紧急的:交给别人
不重要不紧急的:果断砍掉
2、时间管理法则
很多人觉得在公司待得时间越长,就代表工作越努力,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区!
真正高效的人都有自己的"黄金工作时间":
早上9点到11点:处理最难的工作
下午2点到4点:处理一般难度的工作
其他时间:处理简单的事务性工作
按照这种节奏工作,8小时完全够用了!
3、专注度法则
很多人工作效率低,就是因为总是被各种事情打断:同事找你聊天,群里各种消息,领导临时加的任务
但那个95后小伙子就很厉害:手机调成静音,工作群设置免打扰,戴上耳机专心干活。
就是靠着这种"断舍离",他才能保持超高的工作效率!所以说,与其每天加班到很晚,不如提高工作效率。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能力强的人都很忙,但忙的人未必能力强。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同事,每天加班到凌晨2点。
领导还夸他说:你看人家多拼!结果等他离职交接的时候才发现:
代码写得乱七八糟
文档根本没有留
工作完全没有规划
这才知道:他不是在加班,而是在"磨洋工"!
所以我觉得评价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不应该看他工作了多久,而是应该看他:产出了多少有价值的成果,解决了多少实际的问题,带来了多少实际的收益。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95后小伙子,虽然准时下班,但他的工作效率和产出,却是其他人的两倍!
这才是真正的职场高手,大家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