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研究(二):信用债个券流动性度量研究 | 首创资管

文摘   2024-05-29 17:24   北京  


引言
流动性是维持债券市场平稳运行和保证产品正常运作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市场流动性缺失极容易通过负反馈造成危机;另一方面,产品资产端的流动性不足很可能导致无法及时满足资金端的赎回需求。因此,充分认识了解信用债市场的流动性特征、构建有效的个券流动性评价体系对于固收类产品的运作管理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首先从我国信用债交易结构出发,对当前债券市场整体的流动性特征进行介绍,进一步,尝试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考虑流动性不同维度内涵和债券特征,构建个券流动性评价体系,为更科学合理地衡量产品资产端流动性提供参考。

01

我国信用债市场流动性概况

(一)交易结构:场外协商交易为主,银行间是主要场外市场 
不同于股票市场在交易所内的集中竞价交易,债券市场的交易绝大多数通过场外协商完成,其中,银行间市场是主要的场外市场。如下图所示,根据2023年债券分场所的月度成交统计数据,我国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基本占交易总量的85%以上。

图表1:债券成交规模按场所统计

数据来源:WIND,首创资管整理

债券之所以采取场外协商交易方式,主要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1)机构投资者为主、大额和个性化交易特征明显:不同于股票市场存在诸多个人投资者,债券市场可以称得上是机构间市场,银行、券商、公募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是绝对主力,个人投资者占比极低。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进行大宗交易,在集中竞价的模式下,极容易导致资产价格大幅波动,而做市商制度下的双边报价机制则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价格稳定。另外,债券的交易要素比股票丰富,在满足投资者个性化投资需求的同时,也对市场交易机制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更加适合于场外协商交易。(2)债券价格变动幅度小,自发性交易需求弱:股票价格主要与公司的业绩预期相关,债券价格变化更多由宏观因素主导,比如利率、经济增速等,这些变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变化。因此,相较股票,债券价格波动较小,投机价值较低。同时,债券投资往往以票息收入作为主要的收益来源,实际中投资者更倾向于长期持有债券到期而非靠频繁交易买卖获利,导致市场整体的自发性交易需求相对较弱,不具备集中竞价模式所需的高频交易特征。

(二)市场整体:流动性分布不均衡且交易频率较低
就信用债市场整体而言,超1/3债券无成交,流动性集中于少数债券且交易频率较低。分析2023年度信用债成交数据,无成交债券数量占比达到37%,成交金额超过百亿元的债券仅有252只,数量占比不到1%,却贡献了超过42%的成交金额。在交易频率方面,2023年内仅有3147只债券成交天数超过30天,绝大多数债券成交数据稀疏。
图表2:2023年度不同成交规模对应的信用债数量及合计成交金额

数据来源:WIND,首创资管整理。信用债包括金融债(政金债除外)、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定向工具,不考虑2023年新发债券及年内到期债券。

图表3:不同成交天数区间对应的信用债数量(只)

数据来源:WIND,首创资管整理。信用债包括金融债(政金债除外)、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定向工具,不考虑2023年新发债券及年内到期债券。

(三)个券层面:规模、评级、期限及票息对流动性有一定影响

1、发行规模

从不同发行规模的债券来看,大规模债券的流动性表现较好。以2023年度存量公司债作为分析样本,发行规模在15亿元以上的债券平均成交天数在12天以上,换手率也均高于15%,整体表现优于15亿元以下的债券。

图表4:不同发行规模债券对应换手率和区间成交天数

数据来源:WIND,首创资管整理。成交数据时间区间为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2、信用等级
对比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高评级债券的流动性表现更佳。以2023年度存量公司债作为分析样本,AAA级债券对应的成交天数和换手率分别为7.81天和19.37%,而AA级债券对应的成交天数和换手率则为1.75天和11.02%,债券的成交规模和频率伴随风险水平的提高明显下降。

图表5:不同信用等级债券对应换手率和区间成交天数数据来源:WIND,首创资管整理。成交数据时间区间为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债券信用等级优先取债项评级,无债项评级则取主体评级。

3、剩余期限
对比不同到期日的债券,剩余期限长的债券流动性表现相对较优。以2023年度存量公司债作为分析样本,剩余期限在2年以上的债券成交天数超过5天,平均换手率超过14%,整体上相对优于2年内到期的债券。

图表6:不同剩余期限债券对应换手率和区间成交天数

数据来源:WIND,首创资管整理。成交数据时间区间为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4、票面利率

就票面利率而言,高票息债券的换手率相对较低。以剩余到期日在2-4年之间的2023年度存量公司债作为分析样本。伴随票面利率升高,债券平均换手率从21%下降至12%。但是在成交频率方面,区间成交天数随票息率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并不明显。

图表7:不同票面利率债券对应换手率和区间成交天数

数据来源:WIND,首创资管整理。成交数据时间区间为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02

信用债个券流动性度量指标构建
一)常用流动性度量指标

     市场上对于信用债流动性的定义尚有分歧,衡量流动性的指标也不尽相同,但是Harris(1990)提出的“宽度、深度、即时性和弹性”四维度的度量体系相对全面且受市场认可度较高。其中,宽度指买卖价相对于市场中间价格的偏离程度,代表交易成本,通常用买卖价差衡量;深度指在不影响市场价格下的最大成交量,通常用交易金额、换手率衡量;即时性指成交速度,可以用一定时间内的交易笔数或者成交天数衡量;弹性是短时间内价格变化与相应交易规模的比率,通常用Amihud价格冲击衡量。过往文献中度量信用债流动性的常用指标如下表所示。

图表8:信用债流动性度量常用指标资料来源:首创资管整理

(二)信用债个券流动性度量难点    

尽管上述四维度的流动性评价体系已受到广泛认可,但实务中如何科学衡量固收类产品资产端单只债券的流动性优劣却并不容易,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一是缺乏单一有效的流动性评价指标。上述指标仅能从某一个维度衡量债券的流动性表现,不同指标评价结果未必一致,比如某只债券可能单次发生大额交易导致交易深度指标明显提高,但交易及时性指标变化不大,如果仅用某一个指标进行评价,可能产生误判。

二是难以通过简单加权的方式构建综合流动性指标。上述指标虽然是从不同维度对流动性进行评判,但是维度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比如成交金额高的债券往往成交天数/笔数较多,简单加权很容易导致重叠度较高的因子被过度反应,重叠度较低的因子反映不足。

三是债券市场流动性度量指标不易获取。在债券的二级市场交易中,交易员往往会通过信息资源丰富的货币经纪商来发现价格和确定交易对手,最终在外汇交易中心(CFETS)或者交易所平台上实现成交。因此,外汇交易中心、交易所和经纪商的成交数据是分析个券流动性的重要数据源。但是目前经纪商仅提供实时数据,无法进行回溯分析,交易所和外汇交易中心所提供的区间报价天数和成交笔数信息离散度过高,使用价值较低,导致目前能够获取到的流动性度量指标非常有限。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信用债个券流动性

出于上述考虑,本篇报告尝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个券流动性度量指标。主成分分析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数据降维方法,基本思路是对多个原始变量进行正交变换,将变量通过线性组合表示为新的变量,即主成分。每个主成分彼此之间独立且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通常,前几个主成分具有较高的方差和解释能力,能较大程度上保留原始变量信息。

主成分分析法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1)数据标准化处理:将原始数据按照不同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标准化,消除变量间量纲的影响;(2)模型适用性检验:主成分分析法要求变量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需要对变量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值越大越适合于进行主成分分析, Bartlett检验的显著性则应该小于0.05;(3)计算特征值并选取主成分:特征值代表每个主成分所提取到的原始变量方差,特征值越大,说明主成分对原始变量的解释力度越强。实际中,通过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协方差矩阵计算求取其特征值,并根据特征值大小选取主成分的数量,通常要求主成分的特征值超过1;(4)构建综合指标:将原始数据按照主成分公式进行线性组合,得到对应的各主成分,进一步以每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占比作为权重,计算综合流动性指标,该指标得分越高,说明个券流动性表现越好。

本报告基于近期(2024年4月22日-2024年5月21日)的成交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信用债个券流动性进行度量,并对结果进行有效性检验,具体过程如下。

1、样本范围及原始变量

(1)样本范围

以近期(2024年4月22日-2024年5月21日)信用债成交数据进行流动性评价。样本为2024年4月22前上市满1个月且非2024年内到期的金融债(政金债除外)、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定向工具,具体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图表9:信用债样本券构成情况(单位:只)

数据来源:首创资管整理

(2)原始变量

如前文所述,债券流动性可从以上四个维度进行衡量,同时,债券特征与流动性也有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包括债券的发行规模、票息率、剩余期限、信用等级等。但是考虑到主成分分析法主要适用于连续型变量且对于稀疏数据的处理效果较差,因此,本文综合考虑各指标的可得性、分散性和相关性,选取成交金额等7个指标作为债券流动性的原始评价指标。上述指标数据均来源于WIND,各指标具体含义如下。

成交金额:2024年4月22日-2024年5月21日期间个券累计成交金额,从绝对值角度考察个券在该时段内的交易深度。

换手率:2024年4月22日-2024年5月21日期间个券累计成交金额与期初期末个券平均余额的比值,从相对比率角度考察个券在该时段内的交易深度。

成交天数:2024年4月22日-2024年5月21日期间个券发生过成交的天数合计,考察个券在该时间区间内交易的及时性。

发行规模:债券特征指标,通常发行规模越大的债券流动性表现越好。

已发行时间:债券特征指标,即债券的“年龄”,市场上一般认为新券的流动性表现优于老券。

剩余期限:债券特征指标,通常认为剩余期限越短的债券,流动性越低。

票面利率:债券特征指标,一般而言投资者倾向于长期持有高票息债券,导致票息率越高的债券流动性越低。

2、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

主成分分析法的前提是变量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对本样本而言,KMO检验显示变量间的整体相关性接近0.59,存在中度的相关性,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以极高的显著性拒绝了变量相互独立的原假设。整体来看,各原始变量存在着明显的信息重叠,可以使用主成分法来进行进一步分析。

图表10: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数据来源:首创资管整理

特征根代表主成分对原始变量的解释力度,如果特征根小于1,说明该主成分提取的所有变异不如一个原始变量。所以,本报告以特征根大于1作为主成分提取个数的标准。从下表可以看到,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为71%。

图表11:各主成分方差贡献结果

数据来源:首创资管整理

接下来,对所得到的3个主成分,以每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占比作为权重,计算综合流动性指标并对个券进行排序。下表为综合流动性指标得分最高的20只个券,绝大多数为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

图表12:2024年4月22日至2024年5月21日流动性最高的20只个券

数据来源:首创资管整理

3、主成分分析效果检验

首先,我们以月度间个券的流动性等级转移情况来评判该方法是否有效。将个券按综合流动性得分排序并划分为不同等级,然后以同样的方法计算2024年3月21日至4月21日之间个券的流动性得分并划档,观察个券在不同流动性等级间的转移情况,发现各等级中均有超过50%的个券维持在原等级,且流动性越低的债券,越不易发生等级转移。进一步,图表14更形象地展示了近三个月个券流动性等级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个券在各月间的流动性水平相对稳定。

图表13:近两个月信用债流动性等级转移矩阵
数据来源:首创资管整理。

注:流动性分档依据:得分最高的前20%划分为A档,20%-40%之间划分为B档,40%-60%之间划分为C档,60%-80%划分为D档,其余为E档。

图表14:近三个月信用债流动性变化

数据来源:首创资管整理

进一步,考虑到在主成分分析模型的构建中部分采用了债券特征指标,月度间评分数据存在重叠情况,仅考虑个券流动性等级的稳定性不足以证明该方法有效。因此,本报告采用截至2024年5月24日的中债流动性评分对结果进行验证,将样本中公募信用债的综合流动性指标和中债流动性得分进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得到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46,且结果显著,说明模型相对有效。
图表15:斯皮尔曼相关性检验结果

数据来源:首创资管整理

03

总结

科学准确地度量信用债流动性对于固收类产品的投资管理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目前缺乏单一有效的流动性衡量指标,且不同评价维度下的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难以通过简单加权构建综合指标。因此,本报告尝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流动性综合衡量指标。过程中,首先对成交金额等7个原始指标进行线性变换,消除变量间的冗余信息,生成彼此独立的主成分。进一步,根据特征值判断主成分对原始信息的贡献比例,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构建综合指标,并对样本中的个券进行流动性打分划档。最后,根据月度间个券的流动性等级转移情况以及模型结果与中债流动性指标的相关性,判断认为模型能够较为稳定有效地度量信用债个券流动性表现。

不过囿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报告中的主成分分析模型未将经纪商行情数据以及交易成本指标纳入原始变量,可能导致对部分债券的流动性评价有失公允。同时,由于模型的适用性限制,本报告未考虑诸如债券信用等级、是否含权等分类特征指标,可能使得模型对个券的流动性评价不够全面,以上是后续研究的改进方向。

第三楼
【创业·创新·创利】这里有首创证券资管的投资理念、策略体系、风控措施和市场观点。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