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楼市:既然无利可图、何必压力山大

文摘   2025-01-30 19:49   四川  

1、既然无利可图,没必要压力那么大。我们过去购房的主要理念还是基于短期波动,不会基于长期做一个判断,譬如一个房子买完之后,在未来3-5年之内,甚至1-2年之内,增值如何。短期的利益实际上是我们判断我们大多数事情的核心理念。

因为长期的东西涉及的因素太多,我们根本无法精确计算。那些长期主义者,反而变成我们嘲笑的对象,我们觉得他们是异类,他们是少数的,因为从长期来看,的确太难了。我们似乎无能为力。

当然,这个不妨碍我们有一个长期的信念和梦想,甚至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但这些对于指导今天到明天的行动,似乎又没有那么凑效,我们不否认长期逻辑对于我们的判断基础作用,但是基于短期的技术操作,我们更多的需要去揣摩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心理以及短期的趋势变化。尤其是市场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市场组织方便流动性的实现。因此,我们通常会抱有这样的短期理念,即使是亏损,也短期内也是在我们可控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及时脱手。所以,更加给了我们短期操作的力量和便利性。

2、关于房产、楼市,这种重资产在我们眼里形成的惯性判断,就是这是一种流动性很强的东西,像货币、债券、股票一样,所以有时候,楼市甚至被赋予了金融属性一点也不过分。但房产的购入通常需要大量的本金和高度的杠杆,从而负担比较重,这么重的负担我们宁愿去承担,无非基于两个原因,居住的刚性和有利可图,通常后者是占据非常重要的诱因。所以,在过去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房产成为多数人一个主要的投资通道,持有多套房产是一个人财富表现。

笔者有一个朋友,在N年前买入了一套近郊的房产,虽然目前价格有所折损,但是他还是感谢这个房产的购入,因为按照他的判断,如果投在股市上,可能折损是颠覆性的,他本身就是证券公司的操盘手。

3、如果无力可图,那么购房者就是从纯粹压力的角度和居住的角度去衡量购房的资金投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件,他的杠杆度就不会过度放大,正如很多人提前还款是一个道理。从而注入楼市的货币乘数就会下降,通俗来讲就是楼市的购买力度就会下降,从而影响销售速度,从而进一步给房产价格造成相当的压力。目前就是这种循环通道。它不单纯是一个信心的问题。

4、购房者越清醒,房价越合适。就是会促进房价和购房者之间达成一个更好的均衡,从而使用价值和收入的角度来衡量。因为过去的周期主要表现为,在信心爆棚、有利可图、短期获益预期高的情况下,未来的预期价格必然会注入现在的价格评估,形成透支,从而使得房价超过我们的收入和使用价值评估,但我们依然心甘情愿,因为我们的判断逻辑是短期获利逻辑,并且,按照那时眼下的趋势,这个判断是对的,并且我们确信会实现,今天的价格的确高于昨天,从而我们就会认为明天已经比今天高,大后天也是这个逻辑。除非发生一些特殊变化,否则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判断。

5、大致三种购房者情况:第一从容者,第二压力者,第三,买不起者。眼下的市场情况,短期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种人,不是第一种,也不是第三种。就是第二种人的情绪和信心对于市场的扰动非常大,这一点在2024年的价格U波动中尤其明显,我们做过案例分析(文章链接:成都楼市“过山车”:6-12月份的价格U型曲线)。这个价格波动的前提,有几个甚至是静态的,即供应、产品、开发商、土地成本、购房者收入、准购房者数量等,都是没有多大波动,唯一波动的就是第二种人的情绪和信心,就是短期波动,当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这种变化。第一种人通常不会动摇,因为已经实现了需求满足或者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大,第三种人依然买不起。

6、第二种人的心态不在于有利可图短期判断,而是一种怕未来自己变成第三种人的心态,就是买不起,对于自己的收入是笃定的,但对于资产的上车价格是担心的,如果不买,那么可能变成第三种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不是市场只剩下第一种和第三种人么?

这个判断我们必须认识一个前提,就是目前的房价实际上到了一个阶段性天花板的瓶颈,但第二种人似乎把过去那种短期波动框架判断逻辑,形成了现在的反向担心逻辑。但他们忽略一个东西,就是房价的极限问题。

7、这种房价极限的反作用体现在产品的迭代、赠送的扩大和明升暗降(文章链接:成都楼市:明升暗降实际上,市场实际上是向第三种人兼容(因为大部分第二种人已经逐步在压力和获利之间,倾向于对于获利的放弃,以及对于压力的重新评估,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大量的二手房出让,其中很大一部分没有转化成一手房的购买力,因而二者的比例是悬殊的)。所以,第二种客群何必压力山大呢,市场的天平已经向他们倾斜?对于项目我们当然要具体判断,有一些新区的项目,显然我们会更加容易陷入过去的那种短期预期判断,因为以前的新区给我们带来的太多的红利,现在的新区未必一定如此么?天府新区已经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8、笔者有时候被人误解为空方,笔者的核心观点是,城市房价可以代表城市门槛,但是城市房价必然有边界,必然要符合一定新增数量的客群的承受力边界。房价不能过高的绑架所有,甚至在没有盈利预期的情况下,压力依然不是障碍。



成都老高
尽量客观认识市场、保持主观判断独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