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楼市:独立行情下的投资衰减

文摘   2025-01-13 23:08   四川  

1、有效需求的天平,偏向了二手房,一手房的增量萎缩,降低了投资热情。如果说一个经济体,消费的力量呈现为一种基础需求作为主要力量,那么这个市场是没有活力的,尤其是这种需求竟然还是存在于存量市场当中,就是二手房市场当中。

2、有些人很轻松的说,让有钱人去消费高总价的房产,这个说法无可厚非,但某个行业的发展,如果仅仅依托有钱人这个局部增量市场,那么,恰恰说明了市场失去了活力。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说按照有钱人的消费逻辑,是不是供应多少,就有足够多的有钱人消费多少么?就是生产数量可以决定消费数量么?按照目前的房价,似乎这个不可以。

3、对应目前的价格似乎是在于供应是偏谨慎的,供应随着总价的拔高越发谨慎和少量(然后,却被有些人说成供应短缺),供应面临的应该是一种有效需求的动力不足。什么是有效需求,有钱人的这种可以消费高总价的需求自然是有效需求,但是在这种高总价面前,其他有效需求大比例变成的存量市场的有效需求,从而无法作为一种动力来驱动投资的热情。

4、缺乏了一个中间力量的消费群体,从而市场就不是一个稳态的天平。有人说可以用区域划分,譬如偏的区域可以满足中间群体,核心的区域满足高端群体,但似乎较偏的区域也在满足高端群体,因为基础地价即使在偏的区域,对于中间群体,也形成了较高的门槛,从而房价的溢价能力极其有限,从而在偏的区域依然也需要走高端路线,这种情况过去的周期内,在新区、郊区的这种大量的改善户型表象的尤其突出。从而,在市场下行的时候,即使是成熟区域依然保持这个传统,就是尽量的高端路线,才能有一定的利润,否则是投资不成立的。

5、有一个说法很恰当,如果一个经济体表现为两种极端,一种极端就是满足基本需求,那么投入少量资本的农业维持平衡就好了,一种极端就是少数人的需求,同样对于资本的增量也是有限的,这种断层的缺乏中间衔接力量的大量的投资需求没有用武之地就是这些长袖善舞的开发商目前在一些强二线城市规模萎缩的核心原因(未必中海、保利、铁建、招商、华润等规模在扩张么?),如果说成都楼市有独立行情,我们并不否认,为什么这种独立行情的楼市,很多开发商的投资热度不高呢?核心原因就在有效需求的断层,大比例有效需求倾向于二手房。

6、当然,市场固然需要演化和挣扎,就是哪怕有一点生存余地,也要生长,譬如尽量小的面积来满足改善的功能,赠送率的宽松表现为一种逐步演化的支持,这实际上就是在需求的夹缝中生存,这种夹缝基因依然可能越演越烈。来扩大有效需求在新增生产上面的增量。这个基因才是最有代表性的长线基因,代表了市场低沉的怒吼。

7、很多人利用这种暂时的极端的市场结构(高总价、少供应),来鼓动很多人要敢于上车的时候,很多人变得越来越少,那些参与鼓动的很多人也越来越少生存空间、越来越卷,自己吊的越难受、越挣扎、越呐喊、越吊的紧。

8、当然,我们必然认为市场的困难是要过去的,但是不至于用掩耳盗铃和鸵鸟政策来掩盖这种困难,或者否认这种困难也需要一个有效生长的过程,我们的短期思维需要马上就好,显然,在困难面前,短期思维有时候是负面的。

9、如果说价格很有预期、价格越来越高,对应的不能够是一种缺乏热情的投资衰减、谨慎,而是投资的扩张。我们从这个维度来判断市场,至少可以看出一个长期的走向。

10、这种投资衰减,必然会对市场的演化产生较强的作用,这种作用不是作用于越来越多的人去干地王、修豪宅(这恰恰是投资衰减的一种表现),而是作用于能够扩大断层中间消费群体的一种可投资土壤,才能让增量市场重新焕发活力,其中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单价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结构、赠送的调整。重新让利给资本和消费者,但不影响城市门槛和财政需求。事实上,也在发生这种变化。



成都老高
尽量客观认识市场、保持主观判断独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