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楼市:2024年土地市场四个反常表现

文摘   2025-01-17 23:20   四川  

1、第一个,相对于2023年同期基本少了40%多成交金额,就是土地卖少了,当然有人讲,这个是控制用地的表现。

那么第二个极端现象又来了,就是地王频出,楼板价超过2万以上甚至两万大几的项目,近几年来大部分都分布在2024年。

那么,第一个和第二现象,是否可以成为因果关系,就是对土地进行控制供应,那么土地价格就不断攀升,并且还有一个热点的派生现象是楼市预售价格不断的攀高,并且总价动辄五百万起,事实上也是,譬如比较典型的武侯、锦江、青羊、高新南的成交平均总价都在400万以上,并且锦江是接近500万。

2、那么土地市场的第一个和第二极端情况,跟这个销售市场又能吻合,就是楼市有一个趋势就是高端改善的需求是非常有效的,的确是做的有钱人的生意,并且五加二区域的一手房成交量也不低,共计七百多万平米,当然还是比2023年少了20%多。

3、从供地的规模、土地的价格趋势、房价的价格趋势这三个联动因素,看起来是成立的并且是被媒体、中介有效的在宣传,尤其是经历了半年的U型曲线,10月份以后年底翘尾,又集中拉升了一波,所以,五加二的价格也不低于去年,虽然2024年中出现了U型波动。那么市场是不是恢复了一定信心,就是形成了筑底,然后这种恢复又可以继续持续下去呢?

4、我们看第三个极端现象,就是开发商的拿地规模基本同比腰斩,当然这个可以用供地少来解释,开发商就只能拿这么多。但是今年集中供应区域在五加二区域,所以,近郊的土地不少被平台公司兜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开发商选择了五加二的好区域。所以,供地减少了,是因为郊区减少了,当然,主城区的供地大户天府新区没有发力,所以五加二区域的供地也是同比降低了40%金额,加上地价的扰动(2024年地价普遍高于2023年)那么,面积可能少一半。

5、当然,这依然可以支撑五加二区域的供应少、开发商竞争激烈拿地规模腰斩、五加二区域房价势头比较好,这个三个一脉的相乘逻辑,看起来是成立的。

6、第四个极端来了,就是2024年的拿地开发商的分布类型跟2023年的分布类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就是大企业和小企业鱼龙混杂,而2024年基本是一色的规模开发商获取较多土地。这种竞争态势,基于2024年的五加二土地市场,说明了开发商预期分歧是比较大的,如果预期笃定,未必中海、华润钱比一些小企业钱少么?实际上,这个第四个变化,是最值得打一个问号的。当然,我们不是说开发商的判断能力有差异、有出入,就一定不行,但客观情况显示,他们的判断差异是比较大的。

7、这种判断差异实际上说明了,短期预期状态,就是对于高的总价有没有一个长线预期增值或者市场可以持续,还是基于目前的短期市场均衡,来进行投资的决定,同时要守住安全边界,这种判断状态,可能比较适合于建发、中海等这种企业的状态,他们不会是一种赌的心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企业对于五加二的判断,实际上基于一种短期的市场均衡,就是看眼下的价格和短期板块的供求关系。

这个跟2017年拍地王,完全两个概念,2017拍了不少地王在主城区、2020年也是(限价有松动迹象),但这些地王不是基于眼下的价格判断,而是基于长期的价格判断,因为眼下的价格可能只有30000不到,他们就敢拍到20000,然后,预期房价会突破现价达到35000,基本是这种心态。

那么,现在的心态显然是一种短期的市场心态(就是对应目前售价不加价,还有扩大赠送),这开发商的这种拿地倾向,说明的短期预期,能够给购房者带来什么样的预期呢?值得我们深思。

8、重点来了,房子的赠送率在扩大,实际上,这个是2024年很典型的产品表现,如果2024年的价格跟2023年的均价出入不大,那么基于这个维度来看,2024的房价比2023应该降了10%-15%(文章链接:成都楼市:明升暗降

从这个维度来看,这个短期的市场趋势的持续方向在哪里?是在高歌猛进的高总价呢?还是在向中下兼容的明升暗降新产品?

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按照高歌猛进的(他们说的)高总价,那么土地还卖不卖?还是2024年这个规模么?这个规模能够被接受么?

9、我们看到的是2024年一个跌宕起伏的市场状态,并且土地市场的前三个极端现象,能够说明成都楼市的独立行情,但是如果从第四个变化来看,以及价格的明升暗降来看,是不是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一个更加有可能的趋势。当然,成都楼市具备丰富的弹性,笔者认为成都楼市也不会走向一个极端的高总价段位的局部市场。

10、近郊和远郊的量价齐跌,甚至近郊100多点就是套四新产品,这个近郊的状态,实际上也能迎合主城区五加二的另外一种趋势。

11、当然,有些人形成了自洽的逻辑,形成了一种焦虑认识然后灌输给购房者,那么,目的是自然很明显的。再加上他们说的政策的影响,那么这种焦虑更加明显,因政策也被有些人解读成要放水,从而形成了一种情绪化的短期市场均衡(文章链接:成都楼市“过山车”:6-12月份的价格U型曲线),这种情绪化的力量能不能持续呢?(文章链接:成都楼市:令人鄙夷和焦虑的一种房价上涨论


成都老高
尽量客观认识市场、保持主观判断独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