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这个命题不成立,万科是谁?一个企业,企业要自负盈亏,为什么要救呢?还有就是谁来救,来救的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资源来救,这个似乎整体上说不通。万科由大股东投资人、上市小股东、员工、董事会、债权人、供应链合作方、未交付的房子、以及未开发的土地(关系到地方政府),这些利益主体构成。如果说救,那是救万科的谁呢?优先级又是什么?当然,万科最近涌现出来的问题就债务的问题和困境,这个似乎是很多开发商普遍的问题,甚至有的开发商已经暴雷躺平,连重组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了。开发商是自负盈亏的,为什么要救?如果说要救,那么救必然要有救的利益获取,或者至少要打平吧。似乎,没有一个力量可以这样做,因为债务问题面临的是窟窿问题,要救就是填窟窿,这个怎么填,用谁的钱来填?
2、当然,要救万科似乎只有一个命题成立,就是自救,就是靠市场和经营,靠市场恢复热度,降低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等等。因为万科是行业影响力极大的企业,救万科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因为万科如果真的倒下,那么对市场的信心是不是打击很大呢?而现在我们正是需要市场信心的时候,但,要恢复市场信心未必一定要靠救开发商来恢复么?即使这个开发商影响力很大,那些暴雷的规模一度比万科还要大,并且,还是存在着不少依然在稳健运行的开发企业,只是数量没有以前那么多,因为市场的总体规模和增量规模速度,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个起伏时期,所以,这个也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3、如果涉及的交付问题,这个交付问题就是救不救房企的意思,而是要抓取房企一切可用资源来保证交付,那是另外一个概念。另外,如果债务问题连锁反应很强烈,譬如某银行都要被拖垮,那么就涉及到储户存款的问题了,这个也是一个影响力较大的社会问题。至于内部员工的投资、借贷跟投,这个属于投资操作,跟交付和银行的破产风险完全也是两个概念。
4、救不救这个说法似乎不成立,但不能不管,因为万科不是万科一个人的,也不是某个人的,它关联到太多的利益相关方,所以,不能用救来形容,而是用管来形容,怎么管?譬如可能是监管,譬如有一些小区交付问题,那么其银行账户就要被监管,譬如有内部人违规行为,那么可能就要一查到底,该承担什么责任就承担什么责任。譬如真的有优秀的管理团队,那也可以重组保证团队,重组尽量减少债务人的损失,而不是放任不管或者还是交给内部人去管理。
5、打个比方,融资的本质是,借了别人的钱,然后按照1000块一朵买了10万只郁金香,现在郁金香只值500块了,然后,作为操盘者不承担风险。且有管理费用。关键是如果郁金香涨到2000,那么操盘者可以分50%利润。所以,操盘者会怎么选?尤其在郁金香市场价格高歌猛进的时候,操盘者跟资本、债权人会一拍即合。
6、如果是这样,怎么监管和界定操盘者是否有主观恶意呢?除非有明显违规的行为。所以,我们未必提倡防贼一样防操盘者,实际上操盘者也是逐步形成了资本和债权人对他们的信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不会也不能影响企业家精神、操盘者积极进取的精神。但如果明显违规的东西,在冬天的时候,尤其不能被容忍。
7、如果有违规者被调查,那么未必就能说明不救万科了?首先救这个说法就不成立,因为我们通常都有一种救市的心态,寄希望于市场被救,譬如回购土地、回购存量住房,但这个很简单的例子,未必会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来回购么?如果是不是,而是按照减值后的真实市场价值回购,那么还能叫救么?只能叫管或者重组,通过这种转化方式,至少保证一部分社会影响力大的问题的解决,譬如交付、譬如农民工工资、譬如银行的储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