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遭遇房地产媒体大V,按照他几个确定的观点,这个利率、首付、甚至美联储利率、财政宽松等所有跟钱相关的刺激因素,房价是没有下跌的理由。的确,这些逻辑看起来是很有说服力的,就是货币本身的放量或者货币本身变得便宜(利率),就是刺激购房者去使用货币购买资产,因为货币便宜的同时,意味着资产升值预期加强,这个理论是成立的。
按照他的这种说法,我们的决策出发点,是我们对于货币的看法,而不是我们对于资产本身的看法。就是盯着货币看就好了。
2、笔者从来不认为房价涨、跌应该用正确、错误来形容或者带着某种目的去做某种预测。房价应该是理性的、资产的价值应该是可以判断的,而不是刮风或者一直希望出现某种短期的价差、短线操作有利益,无论这种价差能够给你带来收益、或者让你避免损失,然后制造某种焦虑,这种焦虑的来源未必是一个正确的计算,而是来自于焦虑通常制造套路。无论是让你获得某种利益或者是让你避免某种损失,总之,如果来给予你建议让你干什么,而又带着某种目的,那么就要仔细推敲一下。
3、房价跟货币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被说成是放水、各种投资驱动、货币放量导致的房价上升,譬如说08年以后的美元宽松、以及各种投资驱动,导致了房地产上涨周期,这个他们说的原因和结果的先后关系是成立,好像房价就是货币的承载体(就是很多人说这个实体资产是货币的蓄水池,这种观点笔者是反对的),房价跟整体社会的财富积累没有关系,或者不是主要关系,笔者对这个持反对观点。
严格意义上讲,房价为什么会上升,那是因为做核心驱动力的财富积累这个基础之上,货币被插上了翅膀,所以形成了泡沫,有财富积累导致的房价上涨这个是第一步,而这个上涨又加上了信用扩张的因素,导致第二步产生了泡沫,而进入下行周期,就是第三步这个去负债、去杠杆、去泡沫来回归一个资产价格的真实合理价值,当然这个清表的过程,也必然导致资产的超跌现象,所以,我们要拉升信心,要止跌回稳,要货币刺激、宽松,目的在于避免崩盘,在于筑底,在于回复市场的理想。
4、有些人恰恰本末倒置,把货币本身说成是房价的主要驱动力,把过去那个上涨周期纯粹总结为货币的力量,而没有意识到的这个基础是什么?而货币的过度作用,恰恰造成了房价的倒退甚至超跌。
然后,又言之凿凿的说,货币的宽松可以稳定甚至拉升房价,作为好几个确定的理由。货币本身跟房价没有主要相关关系,货币在资产基于财富增长带来的价值升值的过程中,会作为催化剂来拉升房价(甚至产生资产高估、泡沫、未来价值透支),所以资产价格上升、货币周转速度、使用效率非常高,从而带来货币的价格上升,即利率的上升是资产价格上升的一种派生的钱不值钱的一种拉升对冲现象,避免资产过热,所以要拉升货币价格,前后关系要搞明白。而如果是下行周期,货币在房价基于资产理性价值回归、调整的过程中的弹性作用,是趋负的表现,就是往回收,按照那个理论就是货币的价格和资产的价格是负相关的,本质上,在下行期,货币是稀缺的,为什么稀缺,不是印刷技术的问题,而是不愿意花钱的问题,所以才会反向来降低货币价格来对冲货币因为资产价格下跌派生的利率上升问题,货币的有效性必须体现在流通媒介当中,资产下跌阶段,货币即纸币作为价值贮藏符号,是阶段性高于实体资产的贮藏价值的,是相对稀缺的,所以要加大货币量,来避免通缩、避免缺乏货币流通带来的经济停滞、资产超跌。
房价和货币的先后关系,首先取决于资产价值的评估,资产价值作为主要诱因,来带动货币发生作用,当然,货币逐步被我们理解为异化后的主角,认为货币具备神一样的力量,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5、城市的某个片区房价基于的城市红利是一个系统工程,当然,开始的时候,是需要投资和货币作为驱动力和开门人、经济融通媒介,但也只是力量的一种,这种力量的优势在于前置性、先锋性,但这种力量往往被我们认为可以决定一切,可以标准化复制模块,问题是,我们忽略了大部分支撑这个片区房价的因素。
房价的本质是一种积累,资产的价值本质是一种财富的积累,而不是注入投资,一定会按照既定的公式来长出价值,这个公式的其他参数,不是长出来的,也是一种积累,并且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这个公式的向前运算。
过去的自信,被界定为投资驱动的自信,投资被抽象成英雄,脱离综合因素的英雄,必然成为狗熊。关于投资这个名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货币的代名词。
货币的最终交圈,要靠财富创造去交圈、还本付息,而不是靠更多的货币来取代以前的货币。
6、有人继续说,货币的注入是会引起通胀的,所以,资产可以抗通胀。钱多的时候,自然物价高,正如某些亚洲先进国家,物价高,但老百姓的收入也高,从收入端把钱搞的很多,所以,这个货币多了,消费价格自然就高,这个货币作为衡量因素,必然刺激消费价格上升,就是出现了通胀,这个通胀是经济良性循环的表现,这个是我们对于通胀的正常理解,即发展中的经济自然是有点微通胀的特征的。而有些人说的放水和资产通胀之间这个逻辑的桥梁在哪里呢?或者为什么这种说法会让我们焦虑,因为我们焦虑的是我们口袋里的钱。
这种结论是恶意的,因为好像变成了一种胁迫,就是你的财富赶紧消费掉要么变成资产,否则以后就会不值钱,就是100块变成50块,譬如有人讲的更加透彻,就是你花钱去买个房子,按揭以后30年还,现在压力看着大,但还着、还着这个按揭就通胀掉了,就通胀的压力不大了,跟有些人继续说的这个货币注入资产引起通胀,所以要抓紧买资产,实际上是一个逻辑,就是一丘之貉。
7、问题是资金怎么注入资产?以前的资金是如何被注入资产导致资产高估的?难道那个也能叫做通胀么?所以,这种说法是把单纯脱离资产价值由多余货币引起的资产价格上升(就是插上翅膀的货币、最终无法交圈、变成泡沫),归纳为通胀,也就是说把泡沫当成了通胀。通胀是可以变现的,但泡沫能变现么?
通胀通常是良性的,就是可以交圈的、可以变现的(有人接盘的,无人接盘那个叫泡沫破灭)、债务最后也可以交圈。当然,还有一种非泡沫的通胀叫做恶性通胀,那个未必我们会允许为了房地产,搞一个货币信用基础丧失,的确,那个时候鸡蛋从3块一斤,变成30块一斤,那么房价从1万变成10万,假如的这种恶性通胀发生,那么经济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显然是不可能。
良性的通胀实际上就是一种良性的信用扩张,就是钞票多的目的,是为了融通经济、拉动消费、促进生产。那种恶性的通胀无非就是货币信用的丧失或者极度的供应生产短缺导致的情形,显然,不能被有些人拿来说注水和房价的逻辑,这个逻辑说法,甚至没有一点经济学常识和经济常识,当然,还是有人信。
8、所以,这种关于水的说法,不能拿来理解楼市和股市,如果有人拿这个东西来制造焦虑,完全是不负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