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用抗这个词来形容呢?首先是我们的问题是按照涨的趋势,是不是会继续往上涨,其次是,如果不能继续往上涨,是筑底还是会回头呢?我们在2024年6-12月份房价U型曲线中,解释了为什么12月份的价格恢复到6月份的价格(文章链接:成都楼市“过山车”:6-12月份的价格U型曲线)。基于这种解释,所以,我们用抗这个词来形容这个涨幅能否继续或者不能继续甚至回落。
2、因为这波涨幅的核心是,基于政策利好的购房者情绪波动,就是动力来自于同一批购房者的消费者效用变化,而不是说他们购买力发生了上涨的变化,当然,在6月份到7月份价格下调的时候,也不是因为购房者的购买力发生下跌的变化。这种短期的变化,完全是基于购房者的一种主动行为变化。
3、政策的引导并没有说要成都的房价涨,而是要止跌回稳,并且,财政政策预期、以及利率降准预期都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楼市的波动有点像股市的信息引发的短期波动一样,这种涨幅并不是有些人说的放水直接导致的,当然,放水即使有用也需要时间,但放水这个说法只是有些人的说法,但笔者对于所谓的放水这种变相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货币宽松、货币放量(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对于房价的影响,也是持否定态度的(文章链接:成都楼市:令人鄙夷和焦虑的一种房价上涨论)。
4、笔者的核心观点是,资产价值是长期价值,资产价值的衡量标准一定是长线和沉淀两种要素,这种长线价值会因为货币的短期波动会被放大或者压缩,但都是短期的某种均衡,有些人也可以利用这种短期的波动来套利,当然,套利者是这样的想的,未必把握住。但是从多数购房者的角度来讲,显然不适合短期套利的做法。
5、在过去一个上涨长周期内,的确很多人参与了套利,但很多人也被套,少数人可能获得了套利,这个周期大致是2016-2022。在2016年以前的那个大周期内,多数人购买房产也不能叫套利,就是也享受到了房价的红利,这个红利不是因为投机而来,而是长期的财富沉淀,城市发展的红利。当然,也有不少人把这个长周期红利都归因于货币因素,说是因为美国量化宽松导致的房价上涨,这个就有点胡扯。当然,二者是同时发生的,只能从时间上自洽。
所以,这个区分房价上涨是否具备真实价值、财富因素的核心标准。但往往有些人会偷换概念,归因错误。
6、不少人想用这种一些货币因素、现象来解释房价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告诉你不买就要买不起了、或者不买你的货币就要贬值,或者不买你以后买就要亏等等。但我们一定要分清楚房产价值真实上涨的因素是什么。我们现在面临的状态又是什么?
7、至少现在的涨幅不是因为货币导致的,也不是因为购买力的增长导致的。当然,有些人说一旦放水,资产就会变成资金的避风港,这种说法看起来可以自洽,就是货币多了,资产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你兜里的货币就会贬值。所以,从这个被动的说法来讲,你要购买,不买不行。
通胀和泡沫我们需要鉴别清楚(有些人特别愿意把泡沫说成通胀,还是为了短期套别人的利),现在的周期还是属于泡沫出清的长周期阶段,如果按照通胀论,那么是不是卖出的力量要小于买入的力量呢?显然,二手房的大量卖出,说明卖出力量还是占主导因素。就是说按照通胀论,实际上我们应该持有二手房,而不是卖出,那么,就会导致二手房目前状态(抛售的状态)发生改变。
实际上,一手房不少楼盘存在的问题是,促使购房者参与接盘来消化开发商泡沫的状态。严格意义上就是开发商的债务出清,另外已给经典的特征就是譬如某开发商不拿地、少拿地,但提前还债,这个也能说明问题。
8、但购房者被动的核心因素是刚性需求,就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居住以及改善居住,所以,这种短期的情绪变化,导致了这批购房者在半年时间内非常纠结,所以出现了一个短期波动。但这批客户的数量显然是易耗的,我们也系统分析过。这批客户最大的特点就是还能匹配价格在12月份恢复的购买力以及需求迫切性,但价格已经相对较高了,地缘性特征明显,所以相对易耗。(文章链接:成都楼市:不能相信那些所谓500万起步的说法;成都楼市:明升暗降),从上涨的动力来看,是匮乏的,因为一方面基于客户的短期效用发生的变化,另一方面其他的因素没有发生变化(当然,变化夸张倒是有一个,就是开发商的预售价格),再者,所谓的放水跟房价的关联走向,取决于资产价值的走向,而不是反过来取决于货币的走向。
9、打一个比方,小张400万买了一个房产,如果贬值50万,这种2023年辉哥2024年某些区域对比,这种情况时有的,那么这50万去哪里了呢?这个答案大家自信思考一下。另外,小张的400万的购买力,其中250万是贷款,150万是二手房出售,那么250万的债务是欠银行的,这个债务不会消失,但是50万消失了,这个消失只能算到150万这个首付头上。从杠杆的角度来看,资产价格的短期波动,远远超过长期的通胀变迁影响,就是你的自有资金部分会被通缩掉(别人套利走),但债务不会。你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资产价值来避险现金持有风险(就是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大前提是,就是资产价值本身是否成立,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
10、在眼下的这个阶段,去泡沫、防止给泡沫接盘的分析,要比抗通胀这种担心,更大一些。所以,我们首先要把基本面看准,基于准确的基本面在去看短期波动,去看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关系。并不是反对买房,而是对于一些不该买是不能买,对于一些错误的引导要有认识能力,对于政策要有正确的理解而不是被某些人过度的解读。
11、长期的市场均衡基于的因素,必然跟短期市场波动基于的因素不一样,当然,短期波动的因素当中我们也要去分析其中会造成长期市场的基因,这些作用力的方面有可能是反向的。譬如塞翁失马的故事,短期的情况是好事么?是的,但对于长期来看还是么?当然,这个只是比喻,这个比喻只是告诉我们我们要把长期和短期尽量的不要去混淆、局部和全局也不要去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