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子可以是一种投资品,也可以是一种消费品,但是总归是一种商品,那么,商品通常用货币来衡量其价值,促进其流通,合理其分配。但我们的有一种误区是:货币可以直接拉升房价。笔者认为,通过货币拉升起来的房价,必然跌回去,所以,货币拉升不了房价,只会使得部分人短期内被套利,而其中少数人获得套利机会。
2、很多人说,我们这些年的房产实体,就是货币的巨大蓄水池,好像是货币要找到出路,如果没有房地产,货币就无路可走,就要冲击其他行业,所以,房地产行业起到了稳定金融和货币体系的作用,所以,房地产很重要,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刚才说的这标准。那么我们,恰恰本末倒置了。
3、很多地产中介、博主会制造一种紧张气氛,大致的意思就是,要放水,从而货币要往楼市里进入,从而拉升房价,所以,就会产生两个效果:第一个房价涨了之后,你更买不起,第二个就是,你不买,你手里的货币要贬值。但他们恰恰没有说,你的钱进入到房产之后,还有一种可能,就是100万进去80万出来。所以,他们一直在说货币、财政政策宽松,一直在说某国的利息要降息。为什么会宽松呢?宽松的原因反而在于,资产的价格在缩水,需要修复超跌的后果,需要去库存,需要缓解债务的压力,而债务问题甚至暴雷的形成恰恰是因为对于资产价格高估之后,资产价格下跌导致债务无法交圈。
4、货币进入楼市的原因是什么呢?货币是一种被动的因素,而不是主动进入的。货币代表了储蓄和投资的量,因为楼市的利好,吸引货币进入,本质上是吸引投资和储蓄进入楼市。
但后来经历过上升通道之后,货币的能力就被异化了,就是我们误以为是货币驱动了房价,或者说在某种短期市场状态之下,的确是货币带动了价格上升,因为我们加大了杠杆,更多的货币涌入了这个楼市,从而使得货币符号过剩,那么就是导致这种价格脱离真实价值和真实供需关系的状态,譬如我们谈虎色变的炒作,短期内货币的波动不会带来财富的实质增长,而短期的货币波动现象也是经常发生的,这是货币独特的力量,尤其是货币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之后,似乎就具备了某种决定性力量,而这种决定性力量,似乎还能被验证。
但正如我们开篇所讲,单纯通过货币拉升起来的房价,必然跌回去,所以,货币拉升不了房价,只会使得部分人短期内被套利,而其中少数人获得套利机会。
5、商品的价值和数量都会发生变化,当商品的数量增加的时候(供需均衡的状态下,意味着财富的增加),而价格不变的时候,就需要货币来增加来衡量其总价,但商品的数量不变,而商品的价格增加的时候,就需要增加货币来衡量其总价。如果数量和价格都是增长状态,那么需要更多的货币的来衡量其总价状态。
所以,货币本质上是被动。那么货币随着商品的价格(供需决定)和数量(供需决定)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些货币就会分配给不同的人,或者来自于不同的人,他们要么从事投资、或者从事生产、劳动,或者是购买者,从而货币变成我们在这个商品体系中的分配力量。
6、所以,尤其是一些人讲到这个货币和房价的关系的时候,他们都可能连基本的经济学常识甚至常识都没有,当然,我们大多数人也不具备这种常识,所以,遇到算命先生,他们说的,我们未必有分辨能力,并且,某些短期现象的确会印证他们的说法,似乎他们说对了一样。譬如某大V,专门发文来说这个货币、财政的宽松政策会对房价如何如何。
7、楼市、房产并不是货币的蓄水池,我们经历二十多年的地产行业发展,形成的住宅、商业、办公、大量配套、基础设施等资产,都是我们财富积累的表现,也是我们消费的表现,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提升,同时这个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蓬勃的城市化,它是一种全民的积极力量,这种积极的发展力量呈现在房地产(资产、配套、设施、以及这些实体带来的社会文明的进步积累)这个投资品或者商品上,因为这个商品的规模、数量以及价值在提升,所以,需要货币符号来衡量,这种货币符号可以促进财富的贮藏、生产、消费、分配、融通、流通,而不是说货币多了需要找地方消化,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8、也不是货币多了,才导致房价提高,我们不否认一个城市的房价代表着一个城市的门槛,不是所有人都能买上房子,也不是所有的购房者都那么轻松,但我们至少要一个积极的、准确的认识,而不是陷入到一种错误认识中去,形成不良的情绪累积,反而迟滞了行业的正常调整。当然,这个行业也是公共必需品行业,我们也有相应的政策,来对市场的两级分化来做一些干预,当然,市场自身的演化力量也在向中下兼容,干预不影响市场的正常良性演化,同时,干预可以做出合适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