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楼市:短视而自信的我们

文摘   2025-01-12 21:33   四川  

1、我们按照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很多个短线的结果汇总之后,必然会形成一个长线的结果,这个是我们的常规思维,并且,我们通常犯的错误会把某个短线逻辑当成长线判断,当然,这种思维模式发酵于我们非理性的自信,我们必须承认自信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促进更加长远的进步,我们也必须承认,如果没有从长远、系统规划、判断的角度入手,有些短期的自信有可能是盲目的。

2、很明显,至少在短期内,要维持一个地价的高度,从2024年卖地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规模缩减,被有些人说成是故意控制供地),依然地王闪耀,这个一个很明显的短线操作,短线操作的最大意义就是信心,经济和某个行业中,作为主体的我们,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信心,甚至会反噬市场和行业正常的消费力量。所以,为了恢复信心,这是正确的。但我们从短线看去看,还是从长线去看呢?显然是短线。

3、也很明显,在短期内,成都楼市的预售价格的典型代表一波高过一波,成为了各种媒体的台词和主流宣传的导向,那么,从这种典型热点来讲,先不管实现度多少,依然是一个短线的操作,通过一个局部的现象,来找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的数量显然不重要,它的可持续性也不重要,关键是这个点上能够带来一种耀眼的状态,来刺激我们的信心。

4、更加明显的是,开发商的从拿地到开盘的速度陡然加快,就是开发商的投资开发逻辑是显然的短线逻辑,当然是基于短线市场的判断。这种短线运营思维表面上看似要快速回笼现金,实际上表现出了对于长线市场的不笃定,因为很多投资者都在判断拐点是否到达,甚至,不少人也在评论货币和财政政策传导的长期效应,显然,这个长期效应无法解决现在的短期的均衡之下的坚守,远水解不了近渴。(文章链接:成都楼市:开发商快跑

5、从购房者的逻辑来看,也无法做出长线规划,因为需求迫在眉睫。我们所有人未必不是如此么?即使在楼市大量城市红利的时候,我们多数人也没有前后眼去多买几套,后来所有人都发现了这个利好之后,限购也来了,限购不是不让我们享受红利,因为红利已经演化成一定比例的泡沫。

房子的刚性需求,我们如何做出长线规划呢?无论在在那个市场波段上,总是有人买,只是数量的差异而已,当然,放大到市场整体,供需的力量还是不断的主动被动切换

6、目前的短线是一种玻璃弹珠式的下降跳跃呢、即跳跃过程中的小波峰,然后还是总体趋势不变,还是一种拐点到来的呢?有各种预测,总体上没有人能够给出笃定的答案。但是从长线的角度来看,基本可以断定,我们还没有进入一个明确的长线周期。

7、那么这些短线,是过去的周期的惯性抑或是回光返照,还是构成了未来长线的一些基础基因呢?首先,这种高总价脱离多数人需求的短线均衡,显然不是一种长线基因,这种基因在任何市场阶段都会有,在市场下行的时候,用来鼓舞信心,在市场上行的时候,用来被打击作为典型的炒作极端案例。(文章链接:成都楼市:疯狂房价梯度

笔者认为,真正可以算得上长线基因的是一种明升暗降的市场短线均衡,我们作为一个分析。(文章链接:成都楼市:明升暗降

8、市场的所有短期因素,必然有着长期的基因,而长线的构成必然来自于短期的各种互动、力量的耗散,从而逐步达成一种长期的均衡,但绝不是一种加法的逻辑,也不是乘法逻辑,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减乘除逻辑。所以,我们做出长期的判断的时候,能够依据几个月的表现么?可以依据几个区域、几个楼盘的表现么?

但我们可以试图找出一些个短期均衡中的具备长期力量的基因,这种具备长期力量的市场基因,往往可以帮我们有效的判断长线市场的方向。而这种基因的寻找通常来自于最大量的那个市场,而不是极端的市场,这是一种寻找的方法。(文章链接:成都楼市:五个断层

9、另外,极端的市场往往表现的很夸张,这种极端的市场反而表明了市场大多数的无力和恐慌,譬如一些媒体的焦虑,找到这样一些极端的抓手,试图说明一个道理,来促使你做出行动,但这种套路即使是对,但也感觉很幼稚,这种套路无可厚非,但过去二十年的长周期市场红利之下,是对的,这是一种常识的、简单的对,所以,才会变成一种想当然的套路,但问题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行业的大变局是不是现在,抑或还是在遥远的未来呢?

10、短线意识不应该焦虑,而应该更加平静。但通常短线中的短线,让我们充满了焦虑,譬如供地、譬如需求的迫切、譬如开发商的策略。短线面前我们更应保持理性。短期可以给我们勇气和信心,但我们的勇气和信心是为长线而服务的。


成都老高
尽量客观认识市场、保持主观判断独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