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5成都楼市:顽强还是复苏

文摘   2025-01-01 22:05   四川  

1、成都楼市到底是顽强还是复苏。复苏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而顽强是对于过去的坚持。

过去那个周期显然是制造了一定问题的、这些问题虽然在逐步消除,但问题解决完了没有,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是增量的萎缩,通过供需二者的增量萎缩来给市场喘息的机会,而不是所谓的供应短缺。

部分人认为是复苏,部分人认为是肥尾,部分人甚至认为楼市变成股市可短线操作。

盲人摸象,或者叫管中窥豹,但总有某种目的。尤其是宣导复苏反弹的。总归各执一词。

2、通过拍地的地价来预期市场认知,未必正确。开发商自身未必有这种认知,不要以为多数开发商就有相当的认知水平,不否认还是有认知能力很高的开发商,他们作为供应方的态度、行为,尤其是拍地行为,还是会影响到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正如开发商之间也会有三种甚至多种不同的意见,从土拍的参与度以及参与者的属性来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这种行业内的分歧。所以,我们对于土拍这种参考,更应该谨慎。

3、继续从土地维度来看。目前的供应受制于目前的存货,目前的存货是被动的,开发商的房屋制造成本(含土地成本)过高,而土地这个生产资料,是因为城市投资投入,而导致的过高,换个角度就是,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成本过高,不是因为对于土地的住宅需求过多导致的(不是需求拉动),而是因为城市建设大量财政支持诱导的土地需要高价,所以产生了类似于一些热点新区譬如林家坝、天府新区的土地价格透支。

土地价格不是需求拉动,而是投资拉动,但有些人就是喜欢说,土地价格是被购房者的热情拉动的,在现在这是一种错误认识。

这种透支现在需要富人埋单,普通人已经买不起单了,也是好事,但市场规模是有问题的,那么,土地必须降成本,才能兼容普通人。

4、土地价格大量透支,不是因为供需关系,而是因为收支关系。香港的土地,新加坡的土地,可能是因为供需关系,甚至北京上海深圳也是,至少供需关系占相当大程度的原因。但成都平原的土地价格实际上跟供应节奏和幅度明显更大的关系,譬如今年的所谓短缺供应,虽然我们不能说是故意控制供地,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没有土地可供。

那为了维持这种透支价格,所以,竭力一博,但能否博的动。成都土地是否会变成重庆模式呢。

5、以前是卖家和买家一起分配土地红利,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分配,只是比例问题。现在土地红利要么消失,要么透支,所以,二者都要给透支埋单,或者至少给没有红利的土地买单。

当然,开发商试图通过产品来让买家为他的利润和价格透支的、或者没有土地红利的土地埋单。

那么,从而,这是消费品逻辑了。作为资产消费而言,仅仅从消费维度,不是一个市场稳定买家的态势,因为任何资产消费者,将来还要指望卖掉它,就是会考虑一个保值增值的问题,在资产这个维度上,很少有人去纯粹的消费,越是高价的产品,对应的越是职业买家。

几乎所有不易毁坏的商品的交易,都受到对未来估计的影响。所以,土地红利消失之后,产品本身的建筑、装修本身是一种消费,不存在增值的因素,这一个部分在未来的估计是贬值的,而恰恰这部分又占了很大的溢价能力比例,那么对于买家而言,如果能够辨识清楚的话,实际上市场压力是很大的。资产的关键还是在于土地的增值能力。如果土地增值的能力,已经被提前征收了,那么不是让渡地租红利给你,而是提前征收你的未来地租,你可以这样理解。

6、现在这些的传统的大型开发商的套路还是要吃微弱土地红利,他们不会去碰地王,个别品牌开发商要碰,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个消费逻辑的危险性,可能一厢情愿,当然,也有可能赌对,因为市场的非主流因素有时候在一个点上会起到主导作用,当然,这是偶然事件,不是常规的规律。所以,任何人基本都会有一个侥幸心理。我们会发现大量的英雄事件,但是他之所以成为英雄,往往不是必然的,很多人没有成为英雄,反而是成功的,因为追逐英雄的概率太低了,去博取英雄的代价又太大,恰恰是平凡和积累才是不是英雄的英雄。

7、市场有时间的局限性,现在的市场价格取决于存货价格的顽强,甚至有一些新存货还延续了上周期改善客户的最后挤压力量而抱着侥幸心理形成的,而接下来的市场价格,并不能由这些萎缩的供需二者(有些人叫供应短缺,但供应是被动,因为供应只有抓住上周期最后这波改善的无奈尾巴)来决定。

接下来的市场价格由什么决定呢?应该有整体的购买力决定,而不是由土地成本决定,整体的购买力特征目前集中体现在二手房,而不是一手房。

8、价格通常会由成本端和购买力两个纬度在不同时点决定。价格由成本端决定的时候(供应价格还没有调整,受制于上一个周期的消费价格制约的惯性,尤其是供应价格存在透支或者无非匹配未来的消费价格),往往就是需求最无奈的时候,供应也是无奈的,但这种状态不可持续,因为供需都是萎缩的。而价格由购买力决定的时候,那么必然要形成资产是可以有明确增值保值预期的目的,那么作为市场均衡的规律来讲,供应价格必然向消费价格靠拢。才能逐步促进供应和消费量的逐步相互扩大。


成都老高
尽量客观认识市场、保持主观判断独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