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完了电视剧《繁花》,有的没的说几句闲话。先说好,电视就是个消遣,评说电视是消遣中的消遣,没必要为这个上火动气的。早年吵架吵怕了。早年我也是个很招人烦的,说这个审美太差,说那个品味不好。要是我能穿越回去,一定叫她闭嘴。以前会为那一点点小品味沾沾自喜,现在觉得吧,啥事都跟品味挂钩的人最没品味,没法交朋友。就是图个乐,要是能乐得起来,就往一块儿乐,要是乐不起来,另找自己的乐子就完了。所以我下面要讲的跟品味无关,就是看完电视说几句闲话,就跟搓完麻将复盘一样,你不该打那个八筒,我不该出那个三万。大体如此。
先给个综合分数,8分,蛮不错的分数了。
先说我觉得好看的地方。首先当然是胡歌好看,胡歌在王家卫的镜头底下尤其好看。这剧要是没有胡歌,我大概率看两三集就不看了,有了胡歌,再来三十集我也能看完。有时刷了两集关电脑,一回头,见自家老公就火大。原先也没觉得他丑,看了胡歌再看他,气得想把他打一顿。再看看自己,跟唐嫣马伊琍也不能比,跟美艳的李李小姐更不能比,勉强比金美林老板娘好一点,想想还是算了,消消停停过吧。
再一个好看是王家卫的镜头好看。我原先对王家卫没什么感觉,人家都说他如何如何好,我就是没有get到。我想主要是因为气质不和。他电影中你看我一眼,说句不明不白的话,我再看你一眼,再说一句不明不白的话,有人对此甘之如饴,我跟个傻大姐似的,犯困。有些他电影中的台词被人反复引用,我也觉不出什么好来。当然这是我的问题,我缺少一种叫做“情调”的东西。这跟性格脾气有关,也跟成长环境有关。我性格中有坚硬爽利的一面,对不明不白的暧昧就比较迟钝。又自小在农村长大,审美自带一股乡镇品味,对美好物什的想象停留在义乌小商品层面,所以看王家卫就很陌生,没什么共鸣。
这次看《繁花》,我终于看出他高于旁人的好处来。量变引起质变,电影还有限,电视剧一集一集的镜头铺啊铺,我再迟钝也明白过来,这种镜头跟我往常看的那些是不同的。我感觉到一种叫做“镜头语言”的东西。就是一个画面,什么也没说,没有对话,但是很动人,有很多情绪在涌动。譬如说夜晚的雨后的路面,高跟鞋笃笃地走过;窗子上的水汽混着灯光的碎影,里边人面对面坐着吃饭;男人走了,女人不说话,一个侧面,靠着墙,背着光。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画面,到处都是。这是很柔软的东西,比语言更贴近情绪。或者说是情绪变成了画面,变成了颜色、光影、明暗,变成了可以看见的东西。这是很厉害的。他一个镜头里的东西,换算成小说要费很多字,还没这样直观好看。我觉得这部电视里最好看的就是这些与剧情无关的画面,它们是独立存在的王家卫。我很喜欢他拍的室内,好多好多的物件,好多好多的颜色,拥挤的,却又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有一道半明半暗的光,正好照着人物的一个侧影,一双眼睛,无声胜有声。真好看!
这两天我刷剧囡爸也刷剧,有时候我会凑过去看看他刷了个啥。悬疑剧,警察抓坏蛋,一会儿死一个,一会儿又死一个(以前他爱看漫威,一死死一片,这些年他多少成熟了些,让人欣慰)。从我眼前的画面到他眼前的画面,我明白了什么叫差距。他的画面,全靠情节在讲故事,画面只是为了呈现情节。刨去情节,画面就是一张白纸,啥都没有。而我眼前的画面不需要情节来讲故事,情节可有可无,画面本身就是独立的。这就不一样了。
再一个好是配乐好。他选了很多很多那个年代的老歌。歌不仅仅是歌,是一个年代回忆的闸门,那闸门一开,洪水就滚滚而来。一首大众流行歌曲所携带的年代气息超过千言万语,简直是一个共鸣开关,那开关一按,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或多或少会陷进去。譬如我妈一唱“一条大河波浪宽”,眼神立刻就温和了,声调立刻就柔软了。我一听“我的未来不是梦”,也会跟着激情澎湃一分钟,虽然一分钟以后又没未来又没梦了。
接下来说不好的。剧情不好,这编剧是个什么人?简直就是来给导演拆台的。刷完全剧我很困惑,我不大相信这是金宇澄和王家卫主动选择的剧情。要说腔调,这腔调跟他两人太不对路了。王家卫拍商战?金宇澄讲女人要独立?这哪儿跟哪儿?我阴谋论一下,是不是拿了投资人的钱,有些事情就做不得主了?这地方拍戏雷点太多,一不小心就炸了,投资人的钱就要打水漂,连个响声都听不到,这才真叫“不响”。这个“不响”太贵了,为了让这剧多少弄点响声出来,就得让领导“不响”。偏领导话又多,叫他们不响是很难的,很可能一步一响,跟广播体操播音员似的。弄来弄去就选了这么个剧本——男人要成功,女人要独立,老少咸宜童叟无欺,放哪儿都对。
我不是原著党,只要金宇澄自己没意见,改成啥样都行。而且原著确实没办法拍电视,因为没啥情节。上海三十年间的人事物如繁花过眼,每个人每样东西每处场景都是一小片花瓣,即生即死,即开即灭。阿宝也说不上主角,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就是一双眼睛,这双眼睛看见这一场繁花,如此而已。这样的故事拍电影或许可能,拍电视真不行。电影是“一枪头”买卖,一张票子,从坐下到起来,事情就完了。电视剧不是,每天晚上坐下,每天晚上起来。得想办法让人第二天还来,再坐下。这里头就要加很多能黏住人的东西。最主要的粘合剂是剧情,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突发反转,这些是最能抓人眼球的。但粘合剂也有很强副作用,就是不像真的,它能拉住一批观众,也会赶走一批观众。
不知道主创团队是不是往盖茨比的方向努力过,似有若无地看着有点像。要讲人生大梦浮华破灭,盖茨比讲得好。九十年代是个大风大浪大发财的年代,跟美帝二十年代有得一比,故事背景是成立的。阿宝又是风度翩翩的生意人,由表及里都相似。如果真是这么一个故事,讲好了也是很动人的。我瞎猜又是广播体操不同意,岂容盖茨比唱空社会主义。于是又往浮华大梦里头不停添加正能量的东西,好像碎了,好像又没完全碎。添来添去那浮华大梦就有了塑料感。这是很可惜的。
但也不能全怪广播体操,有些细节明显不合逻辑。譬如说,把诸暨工厂老板编得像个黑社会暴徒,动不动就要人性命。这个太夸张了。我自小在浙江小工厂堆里长大,对浙江土老板非常熟悉,就是我爹我叔、我街坊邻居父老乡亲。土老板们牛皮可能很大,胆子真的很小。就是做点小生意,又不是贩白粉的,犯不着一言不合就把人做掉。要说一厂子的人跟着老板把人做掉,那真是疯了。汪小姐买辆车子去救人也不合情理,租一辆要合理很多,能租为啥要买?后来汪小姐自己开公司,能花二十万请客吃饭,一转身差点连店面租金都付不起,真自己当老板谁敢这么败家?宝总送玲子夜东京,也不跟她商量,也不知道玲子住址电话,也不知道她护照号码,直接把机票买好了,怎么办到的?……电视剧需要制造气氛,要有戏剧效果,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一定要顾及情理和逻辑,偶尔掉一下链子不要紧,掉得多了,就会把观众赶跑。
话说回来,刷个养眼的好剧不容易。看电视就是图个放松,图个高兴。白天这么累,下班回来刷高兴了就行。若您一定要说到品味上头去,那但凡意见不合,一定是我品味不好。您若觉得这剧垃圾,能看下去的都没品味,我认。我是没啥品味,有一阵子刷娱乐八卦都能连着刷两个小时,自己高兴就行。您若觉得这剧完美,凡说不好的就是吹毛求疵,我也认。譬如我们嘉兴人吃的是肉粽,看甜粽子就是异端,恨不得放火刑架上烤了。总归来讲,甜粽肉粽各有所爱,祝大家刷剧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