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是传统淡季,但我这边咨询的客户并不少。不过,和很多为了促成成交的同行不同,起码在今年,除非有具体的入学需求或者急迫的入住需求,宏观层面我的建议都是等一等,我今天从两个维度阐释一下为什么我建议等等,这买房的两个维度也就是我一直提倡去考量的,一个是时机,一个是项目本身。
时机
从时机角度,只要不是傻子,都看得出目前是政策磨底过程中,房地产这种流动性弱的市场,和股市肯定不一样,政策底一定早于市场底,所以目前不可能见底。最不济,也就是继续磨,磨底的一个特征是,如果真是底部,在上涨前一定是放量,即成交量大幅抬升。
那么,我们去观察底部的两个特征。一是政策:现在看到政策应出尽出了吗?起码还有限制政策没解除、起码还有一堆刺激工具没有用;二是量,带看量、成交量有明显放大吗?供应量有减少吗(新房的土地、预售是减少了,但这是投资减少带来的,关键看二手房的供应)?都没有,所以还是在磨底的过程。所以,你等一等,咱不说价格会不会继续下跌,起码是不可能上涨的。在这种情况下,急就买,不急就不买。什么叫急就买,就是买了,下跌,你觉得可以接受,毕竟早买早享受,那就买,否则,你就是不急。
项目
目前的新房,处于一个新老转换期。什么是新?
一是从一级市场的角度,政府需要增加新房吸引力,具体体现在推出更加优质的地块和更加优质的新房户型(通过新住宅规范来体现)。以前大家只能去买郊区(新片区)的高密度鸽子笼,现在主城区低密度住宅越来越多;以前高层得房率7、80多,现在得房率到100%(住宅规范问题,是个一级市场的问题,这点没想到吧?因为控制它内容的主体不在开发商和购房者手里)。
二是从二级市场来看,由于下行带来的供需关系转变,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期房预售逐渐转变为现房销售(期房变现房销售,不是政府行为,因为开发商已经在这么做了,政府不过是追认),卷沙盘逐渐变为卷配置。
所以,等等有什么好?就对应数数上面的维度就一清二楚了。
从地块的角度,政府拿出来更好的地,具体包括优质地块提速挂牌,原来那些新区的出让明显放缓,这意味着你可以不用去远郊了;大量政府手里的地块商业比例缩减(比如S1/S10)或者由其他公用用地转为住宅(比如省府的王炸地块);第三点,已经出让给开发商的商业用地,也允许改为住宅(典型的如保利天禧、万科滨江这种没开发完的地块)。第四点,大量地块容积率缩减,主城区普遍由3.5左右降低至2.4左右,基本上就是从百米变成50米的水平。你说,这是不是更好的地?
从规范的角度,新政我也讲过,就不多说了,翻以前的文章,简单的点就是未来新房得房率肯定得继续往上抬,最后虽然和老房子建筑面积一致,但实用面积天差地别。
从配置的角度,现在卷得飞起,我讲几个代表性的大平层产品,2021的悦府、2022的滨江境、2023年的缦云、2024年的万科滨江一号,不说教育啊商业地铁这些和土地相关的东西,只看配置,你会发现土地成本虽然变化不大,但配置的成本提升明显。以前不需要关注的什么地库外立面大堂这些东西,现在权重越来越高,这就是卖不动带来的变化,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这个趋势很难停下来,
从品质的角度,虽然目前社交媒体上天天维权声音此起彼伏,但我认为这纯属于房价不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并不代表现在房子更差。我可以100%确认,现在+未来的新房绝对好于起码2016-2020年这一波新房的品质,也比再早的房子好,所谓二手房所见即所得,普通人连新房售楼处一堆坑都看不到,去买二手房怎么可能又能看得到呢?举个例子,售楼处的不利因素那么多人都不看,买二手房你连不利因素的表都没有,光走进去看一圈怎么可能看得清楚?品质,一定是在变好的,毫无疑问。
哪怕你就是不买新房,新房变好,也能让二手房价格更低,这是好事。
综上,更低的价格,更好的位置,更高的配置,更优的品质,这就是等等党未来会拥有的。所以为什么不等呢?当然,这话和目前希望市场复苏的基调肯定不一致,所以还是看自己的需求,对吧,小孩马上要上学,现在没房住,这也要考虑进去,永远等也不现实,总之,未来买房一定要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居住,而不是抱着赚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