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木匠
—北京师范大学银川幼儿园—
案例解析
01
案例名称
大班《我是小木匠》
02
观察方法
定点观察法、扫描观察法。
03
观察方式
视频记录、观察量表、对比分析。
04
观察内容
木工坊幼儿游戏行为表现、游戏材料工具的使用、教师介入的时机和方法。
05
教师角色
游戏观察者、安全监护者、游戏支持者。
06
环境材料
各种形状大小质地的木块:木条、木片以及其他美工装饰材料。配合使用专业的木工工具。
游戏准备
游戏规则与安全教育
规则教育,游戏中不追逐打闹,注意正确使用工具。
幼儿准备与心理建设
在游戏开始前,与幼儿进行简短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期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引导幼儿进行分组,并教授他们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材料和工具等,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和支持。
教师准备与指导
教师负责指导和监督,制定详细的指导策略,包括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构思、如何教授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何评估幼儿的作品等。
木工游戏观察量表
01
观察维度
1.游戏行为观察
2.技能发展观察
3.兴趣与情感观察
游戏进展一
观察片断一
尚尚和月牙计划合作拼搭一个“喷火龙”,两位小朋友先选择了一个长木板进行切割,通过尝试合作,用锯子锯断木头,一段时间过后还是没有锯开。月牙提出:有没有更快的方法?但是他俩还是努力锯了一段时间,没有成功。于是就在木块上粘贴了几根树枝,作为喷火龙的翅膀。两人合作进行创意拼搭。
教师支持策略
教师可以提问、观察和口头指导。
1.如幼儿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尽快切割?教师是先观察,没有给出答案。观察幼儿接下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提问幼儿思考还可以怎么做会更逼真?
幼儿解决问题策略
1.探索多种工具;
2.灵活改变思路.
教师分析
在木工活动中,我看见幼儿使用了锯子、木块、雕刻刀、胶枪、电钻、记号笔等材料,感受到了木块的粗糙、光滑、发展了不同程度的触觉。幼儿知道会有危险,要注意小心使用工具,保护我们的。双手拿锯子按照方向有节奏锯木头,手拿钻孔工具对准钻孔,体现了幼儿的运动觉和平衡觉。同时在木工活动中,月牙和尚尚能够友好合作配合,在欣赏他人制作过程中,善于发现他人好的方法,并及时修改自身不足,体现了其较强的观察能力。在木工活动中我还看到了幼儿活动操作的专注力、坚持不懈、勇于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不足之处,幼儿对于“龙”的这一形象还不够客观明确,缺乏材料的组合和多样实用性,因为锯不断木头改变了原有的策略。
游戏进展二
观察片断二
西西的计划是做一个站在草地上的小狮子,西西很努力坚持不懈使用手动锯子锯开了木块,当作狮子的身体;然后用短树枝当作狮子的腿,使狮子站立起来,随后用糖果泡沫在狮子头上围城一圈当作头发。西西根据自己的计划完成了作品。
幼儿解决问题策略
幼儿采取了坚持、观察、思考的解决问题策略。
教师分析
西西在拼搭过程中模式意识很强,小狮子头上的一圈毛发,选择大小一致的泡沫材料,排列有序。有留白的地方都有用颜色填补上去,整体颜色搭配协调,具有审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展现耐力和专注力。而且西西很独立自主,过程中没有寻求别人帮助。
游戏进展三
观察片断三
马堇一用两个圆木片拼搭出一只小老虎,还用画笔画出了老虎的特征、眼睛、胡须等。很开心告诉老师他的想法,还给小老虎创编了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很快时间完成自己的作品。作品形式比较简单单一,这时候教师引导幼儿你的小老虎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吗?你也可以把它们制作出来。于是,她开始了接下来的创作,给小老虎做了一辆车,小老虎变成了小司机,而且她还完成了一辆小拖车。
教师支持策略
1.引导情景故事;
2.木工技能示范。
幼儿解决问题策略
1.探索不同材料的方法;
2.寻求同伴帮助。
教师分析
马堇一从设计到制作的过程中对于木工游戏的兴趣很高,拼搭的作品有创新且喜欢加入故事场景,使作品更加的生动有趣;也推动他继续制作的想法,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创新。幼儿工具使用较熟练,具有审美能力。作品美观有层次,同时幼儿在分享作品的环节很流畅,介绍了作品的构思、自己的经验以及遇到的困难。
幼儿行为分析
幼儿作品展示
教师分析
教师反思
在木工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评估幼儿的兴趣点变化以及游戏设计的有效性。如果发现某些材料或工具不再引起幼儿的兴趣,或者游戏目标与任务过于简单或困难,教师应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持续的评估和调整,教师可以确保木工游戏始终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调整木工游戏的设计和指导策略是一个不断迭代和优化的过程。通过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点、调整游戏设计、优化指导策略以及持续评估与调整,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木工游戏体验。
{ 幸福的种子在扎根 }
图文 | 徐 丹
编辑 | 魏文静
审核 | 马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