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对于“生火”的奇思妙想是幼儿的真探索、真游戏,给予孩子充分实践的机会,孩子们就能创造出无限可能, 10月份,大二班小朋友到户外小厨房制作串串香,对于新改造的厨房里的柴火灶小朋友们产生了极大地兴趣和探索的欲望。针对“串串香为什么熟的这么慢”一问题和孩子们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最大的原因在于一时点不着火、火势太小,所以我们就”如何生火、并且把火烧的更旺”进行了的探索。
1.回顾生火经验
回顾制作串串香时生火的、步骤、材料、火苗的特点等。
2.寻找生火材料
在生态园捡可以生火的材料,有树枝、树叶、玉米芯、棉绳、木棒等。
3.第一次生火
依次尝试点燃捡回来的材料,观察、对比、讨论分析各种材料的易燃性及其与材料性质的关系。
4.第二次生火
任务是“挑战烧开一锅水”,孩子们自己生火、照看火势,最后挑战成功。
幼儿分析①
视频
一、幼儿分析:
1.语言表达:何奕华语言表述清晰,逻辑感较强,如使用“一开始...然后呢...但是...”等关联词清晰地回顾他们“三点两灭”第三次终于生火成功的过程。
2.专注力:她是非常投入的参与了这一活动的,因此在回顾时能逻辑清楚的描述生火的步骤以及她观察到的火苗的特点。
二、教师支持:
制作串串香生火时更多的是教师在主导,幼儿作为观察者,因此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去回忆、描述、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问题。
1.记忆——你们做串串香的时候是怎么生火?(回忆)
2.火苗有多高?是什么颜色的?(回忆、描述)
3.分析——你觉得什么东西最容易着火?(表达观点)
幼儿分析②
一、幼儿分析:
1.学习动机:生态园寻柴的过程中孩子的参与感很强,去观察、触摸感受、对比,寻找适合生火的材料。满载而归的时候,他们成就感满满。
2.经验的迁移与应用:幼儿将平时在生活中见到的、感受到的关于什么材料更容易点燃应用于寻柴的过程中。
二、教师支持:
鼓励、带领幼儿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当下的问题,在幼儿寻柴的过程中适当的引导。
幼儿分析③
一、幼儿分析:
1.问题意识:探究各种材料的易燃性的过程中,韩奕博能及时捕捉并回应我的问题,积极地思考材料的特性与其可燃性的关系。
2.情感:孩子们是非常愉悦且专注的。
二、教师支持:
提供给幼儿一个可观察的、真实的、近距离的体验环境,不足:考虑到幼儿的安全,没有让孩子自己使用打火机。
幼儿分析④
一、幼儿分析:
1.认知——理解与批判:在我们回顾反思的过程中,针对提出的问题大家会思考,提出应对办法。
2.思维可视:如白沐梵和高千羽会将自己观察到的各种材料的易燃性等特点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二、教师支持:
对幼儿在复盘环节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活动接下来的开展预设方向、准备材料。
待改进:引导幼儿注重倾听,激发同伴探讨。
幼儿分析⑤
一、幼儿分析:
1.领导能力:在绘制儿童海报的时候,何奕华表现出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她安排、协调、责任到人。
2.合作能力:不管是“挑战烧开一锅水”还是绘制儿童海报,参与到这个活动中的小朋友都是团结的,他们会互助、配合、分享、分工,合力去完成这一个任务。
二、教师支持:
1.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①火为什么不烧了,想一想。(解释原因建立联系)——应用
②怎样把火烧得更旺?(设计方法)——创造
2.保护幼儿安全
在一次制作串串香的食育活动中,幼儿被土灶生火给吸引。从自己尝试探索到自主寻找答案再到验证想法,一步一个脚印。幼儿根据第一次烧火的经验,在后续的烧火中进行改进。寻找生火材料,对烧火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实践。在生火的过程中,他们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当火成功点燃后,孩子们的兴奋和喜悦溢于言表。他们轮流照看火势,满满的责任感。在这次生火活动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始终陪伴,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和观察者。当幼儿游戏中遇到的困难,也让幼儿进行集中讨论,提供材料上的支持。其次,让幼儿们进行生火的尝试。多次开展,丰富幼儿的经验,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幸福的种子在扎根】
文字 | 海银莹
编辑 | 杨菊
审核 | 马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