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赶走小细菌
01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洗手可能是一件有趣的事儿,但他们不清楚洗手的真正目的,于是在一次晨谈活动中我们围绕“我们需要洗手吗” 展开了投票与讨论……
投票结果表明有10位小朋友认为需要洗手,有6位小朋友认为不需要洗手。
教师的思考:
《指南》健康领域3-4岁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在提醒下,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在一日活动中,通过孩子的发现和老师的观察,不主动洗手、洗手敷衍,或者以洗手之名在玩水等现象常常出现。因此,“好好洗手”便成了我们当下要解决的“手”要问题。
02
然而对于是否喜欢洗手
孩子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我喜欢洗手,可以让手变干净
👦🏻我喜欢那个泡泡
👧🏻有时候喜欢有时候不喜欢
👦🏻我不喜欢洗手,太麻烦了
👧🏻我不喜欢
👦🏻我的手不脏,不用洗
🧑🏫通过晨间谈话、儿童议事会等形式,我们发现“洗手很麻烦”和“手根本就不脏”这两项理由,成为孩子不想洗手、不认真洗手的主要原因。
03
问题一:
为什么我们要洗手?
周语恬:手摸过地很脏需要洗手
黄熙凯:吃饭之前要洗手
马怀瑾:手上有细菌
张婧妤:手上有细菌
经验汇总:
第一:手很脏所以要洗手
第二:手上有看不到的细菌,所以要洗手
小朋友眼中的细菌🦠
原来我们的手上藏了这么多的细菌!细菌长什么样呢?你眼中的细菌是什么样呢?
黄熙凯:有十个头的怪物
马怀瑾:有两只脚
高乙菲:有四条腿
周语恬:这是一个《青蛙细菌王国》它的头发也会动,身体也会动,全是都会动。
贾骐菘:这是小汽车细菌,他能走,也能动,还可以还手。
李皓宸:这是黑色小细菌
谢思航:这是橘色小细菌 。
雷浩源:这是一个黑色大细菌
杨昕泽:这是一个细菌王国,有黑色有绿色,橘色的是一个大坑,会把小细菌掉下去,绿色的是一个大圆,会保护小细菌。
张婧妤:这是馒头小细菌,他们住的是圆圆的房子,里面还有可乐小细菌。
张楚宸:这是一个飞机小细菌,他有武器有枪,还有铲子。
田清和:黄色的是他们的房子一个人一个房子,里面还有细菌喝的水。
高乙菲:有细菌妹妹,细菌弟弟,还是细菌哥哥。
何云柯:飞机细菌。
黄熙凯:这是一个手指上的细菌王国,里面有葡萄,玩具,宝石,垃圾袋,水晶王国,秘密,还有座椅。
韩煦:有细菌姐姐,里面他们在玩玩具,荡秋千。
韩艺:这是一个细菌王国,黄色的是小宝贝,蓝色的是餐厅和宝贝睡觉的地方,他们还有一个卫生间。
马怀瑾:这是一个能发出子弹的小细菌,还是一个男生,有头,有手,还有身体。
刘钰涵:这个蓝色的是坏了的桃子,它变形了就坏了,食物都坏了就会有细菌,蚂蚁上也有细菌。
《细菌快跑小实验》🧪
🧑🏫教师的思考:
虽然是小班,但教师也不再是主导者,而是更多地以观察者的角色鼓励孩子参与实验。同时,教师在实验中给予孩子们支持、引导与鼓励,共同推动孩子们在分工协商、操作观察等方面的能力发展。
04
问题二:
什么时候需要洗手呢?
👧🏻吃水果之前要洗手,吃完以后也要洗手。
👦🏻户外回来要洗手
👦🏻吃饭之前也要洗手
👧🏻咳嗽、打喷嚏之后要洗手。
👧🏻摸了脏东西之后要洗手。
👧🏻拆了快递要洗手
05
❓问题三:
用什么洗手呢?
👧🏻我喜欢用泡泡洗,幼儿园里就是用泡泡洗手的。
👧🏻用家里那个洗手的水
👦🏻用香皂
🧑🏫:幼儿对于用什么洗手 有很多自己的见解,为了了解幼儿生活中常用的手部清洁剂我们展开了讨论。
06
❓问题四:
怎么洗手呢?
想要成为 洗手小达人,那必须会念这首儿歌,快让我们跟着儿歌一起get正确洗手的技巧吧!
洗手是一件很重要的小事
一个关于洗手的故事暂时进行到这里啦,
但是我们 讲卫生、守规则 的好习惯从未停止,
让我们一起努力,
让“洗手”这一良好习惯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当中,
伴随孩子们健康长大吧!
洗手那些事儿——护袖行动
上个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了正确的洗手方式。学会了七步洗手法后,孩子们的洗手时长有所增加,所以洗手的时候还能可以玩水、搓泡泡孩子们特别喜欢洗手这个环节。
随着进入冬季,孩子们穿上了秋衣、长袖、外套甚至棉衣。洗手的时候有不少小朋友会忘记卷袖子,直接伸手在水龙头下面洗手,导致自己的袖子都被弄湿了。
虽然不断提醒和协助孩子们卷袖子,但是总有些宝贝的袖子还是会被打湿,面对被打湿的袖子,孩子们也很苦恼。究竟怎样才能让袖子不被打湿呢?于是我们对湿袖做了讨论。
01
问题一:
袖子湿了是什么感觉呢?
陆陆:不舒服
天天:凉凉的
张婧妤:冷冷的不舒服
彬彬:可难受了好几层衣服都湿了
辉辉:好冷好难受
高乙菲:手很不舒服
看看小朋友
是怎么表达袖子湿的吧!
教师思考:
孩子们在生活中关注到袖子变湿的现象,好奇的他们开始寻找起了湿袖的真相,并通过讨论,尝试分析袖子被打湿的原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问题二:
为什么袖子会湿呢?
甜甜:没有把袖子拉起来太低了
赵烁:水龙头开的太大了,而且没有听老师的提醒
彬彬:洗完手没有擦手
张楚宸:我们偷偷玩水了
天天:没有擦手
教师思考:
不管是从自己袖子被打湿的过程中寻找答案,还是在观察别人洗手时的细心发现,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寻找着袖子被打湿的原因:
分别是袖子(有没有卷或卷的高低问题)
水(水龙头大小,是否玩水的问题)
手的动作(洗手后擦干、甩干的问题)。
02
问题三:
袖子湿了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彬彬:可以去换衣服
张婧妤:让旁边的小朋友帮忙
彬彬:还可以使用门把手
雷浩源:用夹子
张婧妤:用绳子
彬彬:还可以使用梳子
赵烁:我摇摇手袖子就上去咯
🔍寻找好办法
😀生活化固定工具的尝试
用门把手
用梳子
用绳子
“摇摇手”
发现儿童:
生活工具小妙用,有的小朋友提出用梳子将袖子往上拉,他们找来班级里的毛线绳扎在袖口上,找来夹子把袖口夹住。孩子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
各种尝试实验后觉得这些方法都不适合并且讨论的答案更多的是重复无价值的并且快要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驱动型问题。
驱动型问题一:
你们想知道大班哥哥姐姐是如何卷袖子的吗?
彬彬:想知道
赵烁:我觉得这样可以
悦悦:可以去问问
驱动型问题二:
我们可以去采访一下大班的哥哥姐姐,可是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呢?
赵烁:要准备问他的话
甜甜:要想好问他什么问题
教师支持:
借助网络资源我们决定先学习一下他人的采访。
确定采访问题
我们都要问一些什么呢?
赵烁:问他们怎么洗手?
马怀瑾:问他们怎么拉袖子
杨宗保:还要问他们洗手的时候袖子会湿吗
彬彬:对了还要问他们的名字呀
教师总结:
小朋友们确定了此次采访想要询问的四个问题:
确定采访装备
此次采访需要老师帮你们做些什么呢?
彬彬:需要话筒呀
于是带着我们的问题,拿着我们的话筒,来到大八班开始小组形式的采访行动。
教师分析:
小记者采访报道活动是一种有趣而有益的教学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激发她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此次的采访小朋友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通过回到班级后的报道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将采访到的信息呈现出来。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采访后的报道
小组形式的采访结束后,我们需要将此次采访获得的信息报道给班里其他小朋友,让她们也了解和知道大班小朋友是如何卷袖子并且袖子不会湿做到信息的同步。
通过此次采访报道、观察与提问,我们总结了以下三个小妙招:
1.手用力往上拉,袖子就起来啦
2.先把外面的一层拉起来,再拉里面的一层
3.如果力气太小的话,可以把手撑在墙面上再拉。
护“袖”行动
老师也为小朋友们介绍了一种平时会用到的护袖工具——袖套用来保护我们的袖子。
你觉得还可以使用什么东西保护你的袖子吗?可以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
张婧妤:可以用垃圾袋和胶带
❤️教师感悟:
孩子们在卷起袖子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并且发现了问题所在。在面对他们寻求帮助时,老师并没有立即“引导”孩子的疑问,而是用“问题延迟”的策略,为孩子们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给他们留有探索空间。同时,也更加能激发孩子们参与护袖行动的欲望。
马怀瑾:可以用白纸
彬彬:还可以用纸杯
天天:还可以用绳子,一圈一圈的绕
在孩子们的讨论下……一场自制“袖套”的活动开始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自己动手和互相帮助带来的乐趣,通过观察比较,幼儿初步感知到袖套的不同。
纸杯组
绳子组
垃圾袋组
白纸组
护“袖”行动,我们最优秀!在小朋友们的分组制作下,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袖套”。快看看我们的袖套吧~
随着洗手次数的增多,孩子们自己摸索出了各种卷袖子的方法,商讨护袖的小妙招,有些方法连我们老师都没有想到。通过同伴之间的分享交流,同相互观察、模仿、不断练习孩子们也找到了保护袖子的好方法!
我们对于袖套的实用性以及袖套的防水测试和实验还在继续哦~敬请期待😊
❤️教师思考:
通过请教哥哥姐姐以及结合自身的经验,
在不断尝试下,
孩子们从最开始的“生拉硬拽”,
慢慢地总结出了很多种不一样的卷袖方法。
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
孩子们也慢慢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卷袖方法。
不管是推、拉还是卷,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护“袖”行动中
我们尊重孩子们不同的选择和存在的个体差异性,
鼓励他们无论使用什么方法,
只要适合自己且能成功就是好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也发展了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图文|张越
编辑|马亚楠
审核|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