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专栏:“坚持”就是最大的特色

文摘   2024-09-18 07:00   河南  


时代如洪流,人们在不确定的时代里,见到了太多光怪陆离的事和物,也经历了很多变化和创新。学校和教育,老师和家长,似乎也淹没在这滚滚洪流之中: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学习方式的不断变革,一切都在变,教育人隐约都在追求最亮眼的某个特色或成果。放眼开去,你会发现一年半载的时间里,会产出各种特色和成果。如“英语特色”“艺术特色”“国学特色”“书法特色”…… 


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诸多“特色”,这些被我们称之为“特色”的做法为学校带来了多大的发展?为学生成长带来了多大的促进作用?也许说不清道不明。


其实,要有自己的特色,很难。之所以难,是因为没有想明白一件事:为何要做?做了会如何?又如何做?



1


当年我们学校主题课程坚持扎实做了两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研流程,开发出了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的系列课程,教师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研究意识和专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但是这个课题结束即研究终止,我们迎来了深度学习、大单元学习、研究性学习……一时间大家鼓足劲儿奔向另一个“战场”。然而,你以为的深度学习、大单元学习会一直研究下去?错了,不久,我们又有了新的研究主题……


我们都知道自己就像那只掰玉米的猴子,但又总习惯把理由归为外因,从没有认真思考过根本问题,也从来没问过自己:如果坚持下去会怎样呢?


我们所经历的分享式学习,就在大家刚有些许思考并深入研究时,我们来到了这所学校,我们心中一直在告诉自己:分享式学习一定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一定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方式,但直到今天,我们也一无所获。因为我们又一次把理由归为外因。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我身上、我们身上、大家身上,都有发生过。



2


“1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在某个领域或技能上投入大约1万小时的有效练习,通常可以使人达到世界级水平。这个定律强调了持续努力和时间投入在技能提升中的重要性。而我们缺乏的正是坚持下去死磕硬骨头的勇气。


当然,这更难!需要我们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强大的内心以及足够的策略,才能做到“任它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坚定与执着。


就拿主题课程来说,如果我们继续实行包班制、继续整合教材开展跨学科研讨,是不是已经优化迭代形成内容更丰富、操作更简单、设计更有内涵的主题课程体系了?回首当年,包班与跨学科研讨,老师们觉得压力太大,可现在与包班制又有何区别?老师们不也得完成各级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任务吗?


所以,当我们想明白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时,就有方法完成上级的种种任务与要求,有能力面对外部种种挑战与诱惑,就可以看见未来10年我们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过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生活。



3


一个项目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教师要有自己的特色,唯有坚持方能实现。坚持上好每一节课,看似多么简单的问题,可成就“特色”的偏偏是少数,是那些坚持者。王崧舟老师坚持打磨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句话,都要精心设计、反复斟酌,一次又一次推翻自己的设计,就这样坚持做下去,最终也成就了他的“诗意语文”。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语文”,乃至教育家于漪、斯霞等,用一生坚持一项研究。在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刻意练习”,他们一定也面临过种种外因阻碍,但他们能坚持有目的的、专注的刻意研究,终成一代名家。



4


教学是如此,一个班级也是如此,有了自己的系统管理,哪怕只有一点,只要坚持做下去,也会形成自己的班级特色。就拿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这一点来说,我们很多班级都曾为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一个阶段停滞不前了,也就意味着班级的阅读特色夭折了。其实,只要一直坚持做下去,即使管理不是最科学,即使活动不是很精彩,但只要天天做了,坚持不懈,一定能形成自己的班级特色。我们身边不乏有经验的班主任,但有系统管理、并能坚持做的还没有多少。


我们再看,一个教研组如果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似乎更难:一开学,各老师都是信心百倍地计划着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教研组长也是很精心规划着本学期的各项活动。但是,当学校纷繁的工作一开始,当东西南北的好经验一听说,就很难坚持当初的决定了。如有的教研组计划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这是多么好的想法,但做过几次,就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了;有的教研组开展不同课型的研究,做了几次就遇到瓶颈,只得另寻他路……如果在最困难的时候咬咬牙挺过去,再回过头复盘反馈,确定下一步研究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那教研组里一定会研究出很多实用的研究成果。


在教育中,“特色”不是“新鲜”,更不是“做秀”,而是“本色”,即教育本来的颜色、符合常识的做法、符合人性的规律。只要我们坚持把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做好,那就是我们最鲜明的特色。所以,在一些我们已经确定了的事情上,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告诉自己和身边人: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进越难,越进越累,只有勇立时代潮头,坚持下去,未来的路才好走。


往期精彩

1

校园里的文化图景谁来绘制

2

授权并非易事,乃管理者一生的修炼

3

追求“雷厉风行”未必总是好事

4

不要让综合素质评价变成一架博弈登顶的梯

5

“确认”,是很重要的管理常识

6

连续四年的“幼小衔接”调研,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思考?

7

幼小衔接,需要关注什么

8

“我们”用十分钟创造一个“奇迹”

9

低年级如何开发传统节日课程?

*转载文章或联系教师培训等事务,请于后台留言

王昌胜丨我们丨工作室
“未来学校”(学习型学校)行动研究中,关于对学校治理结构、教师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学生发展、评价导向等方面思考与实践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