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教师首先要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人首先要了解育人对象,也就是要了解学生;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对象是人,是生动活泼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少年。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千差万别,人人不同;
◎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社会职业没有任何一个职业的对象能像教师的职业对象一样具有如此的复杂性;
......
很多时候,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各种困惑,这些困惑背后的原因常常就在于不理解学生成长规律,不明白自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需要把握的育人重点和具体育人目标。
有机会读到边玉芳教授领衔撰写的《读懂学生》丛书。该丛书整合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基于我国的教育方针及新时代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概括提炼出了6个重要的育人维度:
学校适应与习惯培养
基本认知能力发展
学习品质与能力
情绪与自我发展
行为与品德发展
人际交往能力
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视角创造性地提出了一至九年级学生的育人目标及要达到的育人标准。在此基础上,丛书还呈现了大量育人案例供学校和教师借鉴参考,其中大部分案例来源于广大学校和教师的实践,且经过发展性评价检验其有效性。
这样一套非常实用有价值的工具书怎么读、推荐给哪些人读、如何落地与实践、如何思考与表达、如何梳理与沉淀?这学期,学校以一个个部门、教研组、项目组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读懂学生》研究活动。
明确育人目标、掌握育人策略
很多老师都意识到了育人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习得一套系统的把育人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的具体可操作的途径和方法,所以在工作中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达到育人的良好成效,关键是要明确育人的目标。
所以,我们最先拿到丛书开始阅读的团队是班主任队伍。在大家充分自主阅读后,我们开始以年级组为单位,基于该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及对学生发展的诸项要求,梳理出每个年级育人过程中的核心关注维度、关注点以及具体的育人目标,并针对每一条育人目标确定学生应达到的发展程度和为了达到该目标可使用的操作性育人策略。
NO.1以小学三年级为例
班主任们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从六大维度梳理出重点关注点。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勤奋感,在这阶段,如果学生很勤奋,学生将获得社会的学习技能,从而感到自信;而如果不能掌握则会使学生感到自卑。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有较好的适应性。
勤奋感的形成,对其成年进人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个体将来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和习惯,都可源于本阶段形成的勤奋感。若这一危机未解决好,往往是其以后产生学业颓废、敷衍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勤奋感呢?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 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会勤奋的价值。目标对于一项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对于写周记的任务,要说明内容要求、字数要求、评判写得好不好的依据以及优秀作业的奖励,通过合理的任务,并利用任务的挑战性激起学生的斗志,使学生获得努力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2) 鼓励勤奋而非聪明。教师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勤奋给于鼓励,这对学生勤奋感的培养很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学生时,应鼓励学生努力的过程而非结果。鼓励勤奋而非聪明或能力强。
(3) 教给学生合理归因。小学中段对于原因的解释能力仍不完善,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内部、可控的归因风格。如作业情况不理想,跟学生谈谈“我知道你作业做得不理想很伤心。我也知道你一直很努力。努力总是会有收获的,但我们也要看努力的方向对不对。我们一起分析题目看哪些是因粗心而丢分的,哪些是因为确实不知道怎么做而丢分的,好不好?”
(4)通过家校合作,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勤奋感。教师要跟家长沟通,鼓励家长不“包办替代”,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让学生帮助做家务、收拾自己的房间等。需要注意的是,要鼓励家长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如果没做好,要肯定孩子的努力,教给孩子怎么能做得更好,这正是培养孩子勤奋感的好机会。
NO.2 六年级老师们的梳理更具操作性
针对具体育人目标,对应梳理出学生的发展程度参考,依次梳理出教师策略、家长策略,特别是依据既往经验总结和梳理的学生个人策略,参考价值非常大。如依据“能更好地适应较大的课堂容量、快速的课堂节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抗挫能力,形成良性的学习竞争,更好地适应高年级的学习生活”这一学生发展程度参考,梳理出了清晰且操作性强的个人策略:1.给自己制定清晰的目标,梳理达成的路径。2.训练自己的听课能力与记笔记能力,提高课堂效率。3.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针对六年级学生“学习压力”这一关注点,梳理出教师策略——了解学生压力来源,针对性缓解学习压力;梳理出家长策略——对孩子好的学习方法和效果给予及时肯定,真诚表达欣赏;梳理出学生的具体策略——1.建立错题库,分类整理错题;2.主动靠近学习优异的同学,观察他们的学习方法等。
在学生发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关键节点需要关注,抓住这些关键节点,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育人策略,就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育人效果;而一旦错过这些关期再想培养会非常困难,甚至难以弥补。
让我们更会做老师
梳理每个育人目标中的学生发展程度,
让我们更会做老师
为什么学生到了中年级学习开始分化?
怎样跨过成绩的分水岭?
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中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吗?
......
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少年,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只有了解这些特点,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教学。学校各年级组、各学科教研组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梳理:
老师们从成长规律、育人策略、方法库等几个方面梳理。如“学会提问“需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敢大胆提出自己的提问。问题大多数处于好奇的水平,以记忆性、理解性问题为主。
在敢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能提问,且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以再认性问题为主。
学生开始出现对问题的自我反思,逐渐能提出“对不对”“合理吗?”等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提问的质量不断提升。
提问变为学生思维加工的过程,从学会提问转变为学会学习,以探索性、创新性问题为主。
影响我们的教育合伙人
当家庭教育促进法已经落地,当越来越多的无助家长向老师求助,当越来越多的“问题”孩子在我们身边,学校用自主申报的方式成立了“和润”家庭教育项目组,该项目组刚成立,就吸引了二十多位老师加入其中。项目组的老师们一边深度阅读《读懂学生》,基于各个年级学生的育人目标、身心发育特点,一边进行家庭教育成果菜单的梳理,如《家庭教育避雷手册》《家庭教育各年级关键事件梳理》等正在影响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学生。
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力的研究,一定是行动研究,是实践性研究,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思考一边梳理的研究,与此同时将研究的成果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进一步指导实践的过程。
1. 梳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家庭教育指导力的终级目标指向的是“人”的成长,即孩子的全面发展,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基于这样的核心原则,家庭教育指导力的提升过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回到“原点”,聚焦的孩子身上,发现、梳理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再结合问题反思学校、家庭存在的教育和养育问题。研究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结合学生成长的问题来反思梳理家庭教育问题的过程。
2. 开发“和润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家长定期发起亲子教育沙龙,形成适用于创新实验学校家长群体的“亲子教育指南”,以帮助家长解决亲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引领家长不断更新、发展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奠基。
6月14日,宜都创新实验学校“和润”家庭教育项目组家长学校第三期课程“了不起的爸爸”顺利进行。在活动现场,家长和孩子们互换家书,一起重温成长中的故事。孩子通过视频采访,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父亲也在现场读出自己的告白信,表达对彼此的爱与牵挂。在这次活动,我们期望能和家长一起共同关注爸爸这个角色的重要性,以及共同探索爸爸如何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陪伴,我们希望用专业的方式,帮助家长们能走出养育的误区,共同来解读孩子们的成长密码。
这是家长养育课程之“探索原生家庭”系列课程之一。项目组定期发起这样的亲子教育沙龙,形成适用于创新实验学校家长群体的“亲子教育指南”,以帮助家长解决亲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引领家长不断更新、发展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奠基。
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在如上的实践性研究中去更多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读懂学生,不断丰富和收获正确的育人理念和有效的育人方法,从而更加坚定自己能更好地落实育人任务的信心,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助力!
往期精彩
1 | |
2 | |
3 |
4 | |
5 | |
6 |
7 | |
8 | |
9 |
*转载文章或联系教师培训等事务,请于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