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的三项修炼

文摘   2024-11-15 11:30   河南  


【场景一】



有一天早上入校时,我在学校门口值周,看到了一个歇斯底里的妈妈在吼自己三年级的儿子:“我跟你说,你今天必须给我从这个门口走,早上你都磨磨唧唧,现在你还磨磨唧唧。”但那个男孩低头不语也不走。妈妈情绪就更激烈了:“你快点给我进去!你是不是想让我打你呢!”说完就作势要打。


我赶紧过去让家长消消气,原来是这个男孩脚崴了,她妈妈想让他直接进校门,不要再去两边排队了,但孩子显然不愿意。


后来和男孩聊,男孩说:“我妈妈总是说我这不好,那不好,还总在大街上吵我。


【场景二】



有一个四年级的女孩之前学习还不错,最近一段时间却不想写作业,妈妈陪着才写,能拖延到晚上十一二点。爸爸说妈妈就是溺爱,有的孩子就是缺打,我给她打一顿,诶,打完当天就写了。我追问他:“那后来每天都能一直写吗?”爸爸表情一变:“哎,这个方法后来也不凑效了。”


我和这个女孩聊的时候,女孩说:“我不喜欢和爸爸呆在一起,我很害怕他,爸爸只会大吼大叫,还打人。”




第一项修炼

调控自身情绪


我们看到这两个故事中,最先情绪崩溃的都是妈妈或者爸爸。作为这个时代的父母,我们面临了很多压力,工作繁忙、对孩子未来的焦虑等,确实非常不容易。在孩子成长的一生中,父母的影响力又是非常大的,当父母不能很好地调控自身情绪时,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允许自己有情绪的同时,应深入思考如何调控自身的情绪,再去和孩子对话,才能给与孩子支持。


那家长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其实,情绪来自于心态——是因为我们没有从内心真正接纳孩子现在的样子。我们总在心里画出一个“更好的小孩”,然后比着这个样子来反观孩子现在的样子,这总能引起我们的焦虑。所以,管理情绪的实质其实只有两个字——接纳。


毕淑敏曾说:“你不能要求拥有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出现这些麻烦都是非常正常的过程。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是不是很多场面都似曾相识?当你接纳了“风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时,你就会有更多地耐心去面对“麻烦”。


我们多想一想孩子此刻的感受,他可能是恐惧的、焦虑的、烦躁的……他现在非常需要倾听、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场暴风雨。


家庭应该是安全、自由、自在的港湾。孩子需要我们的成长和觉醒。当自身的情绪平和时,和孩子的沟通会真正有效。孩子才可能会更有动力去解决问题。









第二项修炼

用正面语言沟通


当我们能逐渐做到遇到平稳自己的情绪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话语体系去和孩子有效沟通呢?


NO.1怎么说?——用正面语言!


“语商”这个词值得大家去琢磨。什么是语商呢?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少的话,让他人按自己的期待去行动。这个行动和自己的期待越接近、越一致,说明语商越高,说的话越有效。那如何提高自己的语商呢?我们先来听一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话:


“你怎么搞的?老学不会!”

“为什么又错,怎么老是错!”

“这天天讲还记不住,真拿你没辙了!”


很多家长生活中经常会和孩子说这样的话,不妨思考一下,如果别人这样说我们,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有什么样的感受?


家长任意说孩子,情绪发泄出来了。但孩子自尊受挫了,就容易习得性无助(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成年人也会走入到这个无助当中,当我们的上司经常这样讲,我们就没办法具备成长型思维。


那怎么用正面语言说呢?

“看看问题出在哪了,你说说怎么改。”

“把这个写一下,要反复练,直到写对。”

“应该可以记住了。”

说正话,能让孩子有好的行动,能提升孩子的动机和自尊感。正向肯定,指出理想状态。而说反话,没有什么效能。要控制自己不说什么,怎么把话正过来,确实是需要下一些功夫的,但这个很值得。



NO.2怎么问?——问有动力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两个场景:

【场景一】



【场景一】孩子考96分,妈妈说:“哇,孩子这么棒,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孩子:“课堂上注意听,每次作业都认真写,就做到了。”妈妈重复他的话,给他肯定,给他拥抱。这就给他种下了一颗积极的种子。


【场景二】




一个孩子努力补考一个月,期末考试却下降很多,妈妈说:“你努力了这么多,成绩却没有提升,我感到你很难受,妈妈也很难受,妈妈知道学习有一个滞后效应,你这一段的努力还没有呈现出来,妈妈相信你继续努力,成绩一定会显现的,妈妈相信你,我们一起加油”。这样的反馈让孩子觉得有希望:“我的努力是有用的。”


平日和孩子沟通时,多说询问、征求的话:

“你觉得这样可以吗?你想怎么做呢?要不我们试一试……”

问积极和有动力的问题:

“哇,今天的作业完成速度很快,和我分享下你的方法?”


阿德勒说:每个孩子从小到大的过程中,都在努力争取一件事,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我们家长关注的点决定了他的感受。这样能够激发他的自主感和价值感。问积极的问题,就会有积极的回应;问有动力的问题,就会有动力的感受和回答。




第三项修炼

表达无条件的爱


父母要尊重、接纳孩子。尊重,就是把他当成一个成人或是把你自己当成一个小孩。父母和孩子地位上是平等的。尊重孩子的需要,接纳她现在的样子。


我的儿子不到三岁。从小我就经常对他表达爱。有时他会自言自语地说:“妈妈爱我,爸爸爱我,爷爷爱我,奶奶也爱我。”让他知道自己被爱,会让孩子内心充满力量。在学校,很多孩子会来找我辅导,他们和我说:“我感觉爸妈不爱我。”为什么我们父母这么爱孩子,孩子却感受不到呢?


除了语言,父母表现出的行为也很重要。有的妈妈会说:“期末成绩考得好,妈妈给你买礼物。”到期末一看,成绩这么差,还想要礼物?不买了!当妈妈取消奖励的那一刻,孩子立刻就能感受到父母爱的是谁呢?父母爱的是成绩,根本不是自己。


“你要再这样的话,没有人喜欢你,你要再这样的话,我都不爱你了。”这些话就会让孩子觉得,如果我不好他们就不爱我。那他们就会缺乏安全感。


无条件的爱是指我们对孩子的爱里,没有交换、没有恐吓,也没有威胁。那如何区分无条件的爱和溺爱呢:


溺爱是无论孩子做什么,家长都会支持。比如孩子去跟别人打架,家长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就行,这就是溺爱。父母在关键时期和关键问题上没有发声,没有规范,没有边界,孩子就没有安全感归属感,他会觉得自己不论表现得怎么样,父母都觉得无所谓。

 

而无条件的爱中包含着父母一定要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父母也要立规矩,行为错了,不上升对人的否定。


那孩子确实行为不当,如何去沟通呢:

“因为我是爱你的,所以我坚决反对你做这件事,我要跟你好好谈一谈。虽然妈妈今天批评了你,但妈妈永远爱你。”

“我是你的爸爸,我爱和你一块儿周末游玩,即使你成绩考得很糟,我也会带你去。不论你怎么样,爸爸都爱你。”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无条件欣赏和接受的。这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孩子都能走得过去。


与辉同行的CE0董宇辉讲述爸爸对他的爱:“春天我说我想养一个蚂蚁,他说可以,我就拿个玻璃瓶子,养很多蚂蚁,放在床头,抱着瓶子睡觉,他也不说我。他不像别的父母,夺过去放到外面,虽然蚂蚁爬出来在他身上咬了好几个包,但他觉得没事。他会满足我很多奇怪的好奇心。”脱口秀演员付航,他的爸爸这样和他说:“爸爸非常支持你去做你喜欢的事,永远不要听我的,因为你听我的只能成为我,你要大胆去做一些爸爸从没做过的事,爸爸永远支持你。”父母给孩子开放、接纳的爱会烙印在孩子的生命里,开出绚烂的花。




往期精彩

1

“智慧父母卡”,打开家校合作新思路

2

奇怪的物种——男孩儿

3

那些在自己领域闪闪发光的小孩,大都生长在怎样的家庭?

4

一个八年级孩子对当下家庭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5

“小而精”的家庭教育沙龙,更有实用性(附具体方案)

6

爸爸,你是如此重要

7

爸爸妈妈在养育男孩中的分工

8

妈妈,给我一份快乐

9

做个称职的妈妈不容易

*转载文章或联系教师培训等事务,请于后台留言

王昌胜丨我们丨工作室
“未来学校”(学习型学校)行动研究中,关于对学校治理结构、教师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学生发展、评价导向等方面思考与实践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