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满地金黄的庄稼,才是为旷野除草的最好办法

文摘   2024-09-05 07:02   湖北  


我估计我是一名年龄最老的新班主任了!


在着手开展工作前,内心满是惶恐与不安。班主任这份工作看似熟悉,然而真正操作起来却发现它竟如此陌生,犹如孩子们面对一道错综复杂的数学题,貌似听懂了,可一旦亲自去做,便发现无从下手。归根结底,是我尚未掌握切实有效的方法。故而,这个全新的工作岗位成为了我日常思考频率最高的事务,也是这一学期我收获最为丰厚、成长最为迅速的经历。



1


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看,校长刚踏入校门,就被这群孩子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他们一来是对校长表示欢迎,二来主要是“状告老师”。性格如此之奔放!


看,刚从教室迈进办公室,就收到了科任老师发来的求助信息:“余老师,您快来教室吧,孩子们根本不听说啊!”有时,学生甚至会打断老师的话语:“老师,您先听我说……”


面对这样的一群小可爱,不知阁下该作何应对?我就这般怀着复杂的心情一脚踏进了他们的世界!



2



基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培养孩子们对规则的敬畏之心乃是构建良好班级秩序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班会课上,我播放了孩子们的偶像——法学教授罗翔老师的视频,让他们清晰地知道,即便身为少年儿童,一旦触碰底线,后果也会相当严重。同时,将最开始的班级目标确定为“遵守规则、敬畏规则”。紧密结合学校的底线规则,在学生犯错后,我用最温柔但坚定的言辞告知他们应当接受何种处罚,并监督执行,从此告别了大喊大叫、情绪失控的教育方式。渐渐地,学生们开始发生变化,上课时再也没有声音比老师响、道理比老师多、眼神比老师犀利的状况了。



3


依据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影响与干预理论,通过正面引导与情感联结,能有效转化班级中的负面小团体,推动班级整体氛围朝着和谐与积极的方向发展。


小 T 同学整天愁眉苦脸,行为反常。与她谈话时,我还未开口,她便嚎啕大哭:“我觉得她们不是在含沙射影地讽刺我,就是在去讽刺我的路上……”难怪她上课时眼神游离。小 L 同学说跑步时认真了就会被那几个孩子针对,要想一起玩就必须和她们一起散漫……


看来,懵懂的孩子们的确有些“跑偏”的地方,我需要将她们拉回来。从此,那几个有些强势的孩子便成了我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与她们一同观看视频、一起运动,还加强了她们的数学辅导。很快,她们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慢慢地变成了我的“铁杆粉丝”。时机成熟,我逐步引导她们去做正确的事情。不擅长拍照的我时常拍摄下她们阳光灿烂的照片,偶尔也拍下她们与同学、老师较劲时的样子,让她们自己对比、反思、改正。慢慢地,原本分裂的小团体逐渐融为了一体,班级从此变得和谐了。



4


基于行为学中的“占用理论”,通过为学生提供积极的体育活动,能有效地填充他们的空闲时间,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促进班级整体氛围的积极转变。


俗话说“村口是非多”,主要是一些无所事事之人造成的。同样的道理,当孩子们无所事事时,自然就会做出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于是,我将本学期四月份的目标设定为“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我极力鼓励孩子们打羽毛球和篮球,给有进步的学生购买雪糕予以奖励,打赢我的购买零食进行庆祝。我经常抽出时间陪他们练习,这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事情。同时,也合理安排了他们的打球时间——中餐饭前和饭后各 20 分钟。


渐渐地,在大约一个月时间里,班里的每个孩子都爱上了运动。毫不夸张地说,人人有爱好,个个爱锻炼,特别是体质较弱的几个同学都积极行动了起来,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一群爱打篮球的孩子们在临近毕业之际还主动邀请701班的高手们打一场友谊赛。


从此,大家没有闲暇去说他人闲话了,矛盾自然而然地减少了,就连吃饭时间也无需过多管理,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赶快吃完饭去打球。对于在学习上没有明显进步的学生,我采取了暂停打球的措施,这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更为积极,学习也更加用心。真可谓是收获满满,惊喜不断。



5


我积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探寻管理班级的好方法。半月谈中蕴含众多宝藏,其中介绍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文章成为了我重要的学习资料。


拜读了黄伟老师的花式家访案例后,当我和班里的老师第一次走进孩子家门时,他们表现出的惊喜和热情让我深感意外,第二天便迎来了孩子们争相邀请我们去家访的热潮。被家访的这些孩子,其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相比以前有了极大转变。


此外,我还学习了李长远老师的《电脑屏保神奇功能》,并迅速将其应用到班级管理之中。我将班级里的典型行为拍摄成照片,对于不良行为,口头提醒;而对于好行为,则制作成屏保长期保留以作鼓励。如此一来,好行为得到了日复一日的强化,学生的自我要求也逐渐提升。


渐渐地,班级的地面更加整洁了,水杯摆放得井然有序,书包柜也规整如一。就连睡午觉时,我也不需要再监督他们,孩子们或是安心午休,或是静静看书。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当铃声响起时,依然能够保持轻声细语,不打扰其他还在休息的孩子,真正做到了心中有他人。



6


为了搭建更为高效的沟通平台,我创建了班级老师群。


在这个群里,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反馈当天的学生出勤情况,让科任老师不再为寻找学生而四处询问;二是分享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科任老师只需随手一拍发到群里,对于难以教育或者不好处理的情况就交给我来解决;三是协调平时与期末复习工作,共同找出每个孩子的优势和不足,并鼓励科任老师在班级群里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通过充分交流,我们避免了各自为阵的局面,而是合理统一地协调安排复习计划,优先关注班里的弱势学科。这样一来,所有学科都能齐头并进,甚至早读时都会合理规划,让道法、科学、语文、英语等科目的科任老师轮流进班指导或由我组织孩子们大声朗读弱势学科的内容。通过不懈的努力,班级整体成绩显著提升。


在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遭遇了无数挑战,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成长。在毕业之时,那些被我“教育”过无数次的孩子竟成了最依依不舍的人。他们的不舍与眷恋,如同暖阳穿云,照亮离别瞬间,让人感动与欣慰交织。


原来,种下满地金黄的庄稼,才是为旷野除草的最好办法!





往期精彩

1

就是这样,带着班级渐渐走向温暖

2

班级里的“熊孩子”状况百出时,该如何面对?

3

接手班级,七招快速构建班级成长体系

4

培养共情力,建设一个“通情达理”的班级

5

用好 “朋友圈”,轻松治理班级

6

建立活动思维,班级管理无需用蛮力

7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成就一个好班级

8

辩论赛,班级管理的必备好用“神器”

9

班级管理中应常问“为什么”

*转载文章或联系教师培训等事务,请于后台留言

王昌胜丨我们丨工作室
“未来学校”(学习型学校)行动研究中,关于对学校治理结构、教师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学生发展、评价导向等方面思考与实践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