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做事的人向前推

文摘   2024-09-24 07:04   湖北  


去年夏天由于工作需要,教师发展中心招募了一位科研助理。


转眼间,一年过去,科研助理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现在她已经可以独自处理职责内的工作了。


我是如何帮助科研助理顺利上岗,并能独自处理工作的呢?



01

帮她找到工作的重心


在双向聘任后,我就找到了科研助理,和她再次确认了她的工作职责。我们在前几学期已经对科研部门的工作职责、服务对象进行了梳理,我将之前梳理的内容一一解释。具体如下:


但当说完这些后,发现表格里的事一下子都做可能科研助理也不知从哪下手。想起我刚开始接受这方面的工作,也不是一下子全部都做,而是从收文章、审文章、改文章做起,其他的事是慢慢拓展开的。于是,我先为她分配了收文章、审文章、改文章这三件事。


别看只有三项工作,我们也梳理了具体的操作流程:首先,每月25日是交文章的最后日期,但科研处需要提前提醒老师们。其次,审文章时需分类整理,并挑选出优秀文章向全校老师推荐。优秀文章的原则是:有具体案例、有新颖角度、有切实创新的策略……


如此,科研助理明白了自己的具体职责,也知道了如何操作的具体流程,工作起来就好办多了。



02

起步阶段带着她一起做


在第一次整理文章时,我决定和科研助理一起阅读文章。


我们各自阅读所有老师的文章,并挑选出我们认为的优秀篇目,第二天碰头,根据我们的挑选,面对面商讨优秀文章的确定标准。我们碰到了这样几个案例:


某老师的文章有案例,也有解决方法,所以助理就把文章评为了优秀,但我这边没有。我和她详细说明了自己的理由:这篇文章虽然有案例,但案例不典型,这样的案例在其他老师的文章里曾多次出现;另外老师提出的来策略也有老师写过,我随即翻出了之前发的文章,其中的策略和这篇很相似。


还有一位老师的文章被我评为了优秀,但助理没有评,我们也交流了看法并达成了一致:这篇文章虽然后半部分有点偏题,但写了一年级书写习惯培养的方法,如果请这位老师再修改一下,写清书写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就是有价值的。


通过这样点对点带着过一遍,助理的工作越来越清晰。



03

放手干并梳理避雷原则


点对点带着边讨论边梳理的方式,我们过了两次。接下来我决定放手:


五月份我让她自己先独立完成所有文章的阅读和推荐。她共挑出13篇优秀文章,还有20篇需修改的。我只对她挑出的这32篇文章进行了查看,然后针对有异议的篇目找她沟通。


一位老师的文章写的很棒,活动也很新颖——文中写到由于孩子们上课喜欢玩文具,老师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发起一个公益活动,再有孩子玩玩具,就没收后捐给山区孩子们。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涉及到私人财务被老师建议做公益(虽然老师并没有真的这样做),为了不给老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篇文章我建议不做推荐,并私下对这位老师做了善意的提醒,老师欣然接受。


通过这样的把关分析,我们进一步细化了几个避雷原则,为日后的文章挑选、修改和推送奠定了基础。



04

她在做的事尽最大能力支持


作为背后的支持者,我觉得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做事的人向前推,不论她想做什么,我都尽自己的能力去支持。


科研助理刚接手的第一个月,需要提醒大家交文章了,我便私发信息:

这个月的提醒通知,你来发吧!

我吗?

是的呀,你现在是负责人。


后来像这样的事越来越多:“请你告知各年段科研员本学期分享以故事为主。”“你把各年段本学期上交文章和发表情况反馈给年段长吧!”……


这学期,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要工作是项目组的初步推进,所以我鼓励科研助理也申报了一个项目组——“校报项目组”。为了支持她的工作,我也积极地加入了她的团队,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


期末评优时,我将统计工作交给了她,她做得很好,在我原来统计表的基础上她用了更为科学的方式,一目了然,看到这当然是及时点赞“你做得真好,超级清晰!”


从小事的支持,到大事的协助,我能感觉科研助理干劲儿十足,她不断进步也让我的工作开展得更顺利。


带一个“新同事”其实不难,我们需要做的是帮他们梳理好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流程,带着他们多做几遍,过程中对有问题的地方多交流沟通,然后大胆让他们去尝试,我们把好关,在幕后点赞支持,他们就一定能行!





往期精彩

1

教研组如何引领教师做研究?今天,我们一起来梳理

2

破解教师写作难题,从“写故事”入手

3

你在团队中的角色,决定了团队的走向

4

从活动组织视角看中层角色的转变

5

中层干部要会“顺水推舟”,与老师一起做事

6

学校中层的研究能力越强,越能为教师成长提供支持

7

用写作推动教师研究,科研处需在背后“使巧劲儿”

8

打造赋能型组织,支持部门如何重新定位?

9

科研工作者需要有“用户思维”

*转载文章或联系教师培训等事务,请于后台留言

王昌胜丨我们丨工作室
“未来学校”(学习型学校)行动研究中,关于对学校治理结构、教师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学生发展、评价导向等方面思考与实践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