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六个问题,帮助“课程首席”打开思路

文摘   2024-10-23 07:00   英国  


这学期,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课程首席。这个身份是干什么的呢?根据学校课程研发中心的规划,未来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课程的创新,借助课程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原来如此!


作为一个完全没有参与过课程设计的“首席”,我也不知从何入手,不过,我找到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来进行“自我引领”,那就是——向自己提问!




问题一

学科知识怎样为课程助力?


结合孩子们平时的学情与教材编排特点,我们发现一年级下册在培养观察能力时应更多地关注观察对象的变化,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既可以增加孩子们对事物的了解,又能在观察中习得观察方法、提升观察力,同时在观察变化时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发现事物与众不同之处。看来“变化”一词成为了主色调。于是,我们决定以“观察”为素养训练点,以“变化”为主线,以“夏天真美妙”为主题来设计课程 。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形状,颜色,天气等变化都是能真切观察到的,既然如此,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便确定为:


通过观察夏天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的形状、变化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孩子们对夏天的热爱。


这个目标看似简单,但课程对象是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才半年时间,学习能力有限,怎么能既引导孩子们学知识,还能有的放失,不使课程成为学生的负担?




问题二

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


课程设计一定要让学生感兴趣。孩子们喜欢什么呢?孩子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好奇心爆棚,同时孩子们活力满满,勇气十足,可以坦然面对新事物及各种新挑战。那么在设计课程时,我们需要让孩子们学习劲头十足,一直享受在课程中。




问题三

怎样帮孩子们建立知识体系?


从三月份开始,我们就启动了主题学习,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前置活动。启动项目是小讲坛——介绍二十四节气。既然是“夏天真美妙”主题,孩子们对夏天到来的标志应该有所了解。在课程设计时,一年级四个班各自认领四期小讲坛任务,从介绍立夏、芒种、小满等三个夏季节气,顺势而为,拓展到节气的气候特点、民间习俗、节气中的古诗词等多个方面展开普及。


课程周时,从入夏仪式到夏日健康讲座,从售卖消暑食品到夏日Party,孩子们充分享受“夏天真美妙”的美好氛围。那一周,孩子们感受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初夏之景,欣赏了盛夏时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以及小蜻蜓、小鱼儿、小青蛙等夏日动物在池塘里安逸、惬意的模样,还体会到了“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天真烂漫。


周末,我们安排了“我是夏日摄影师”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炎热的假期更充分地享受夏日时光:制作或者品尝夏日美食,寻找夏日的植物、动物,欣赏夏日星空,体验夏日运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去感受,从书本中走向生活里。




问题四

怎样才是有效的观察呢?


因为孩子们每周五天都在学校,而“观察”这一行为又需要时间。为了实时观察,我们决定把“观察对象”请进教室,让孩子们与它们零距离接触。于是,我们把从春天到夏天外形变化最明显的小蝌蚪“请”进教室,让孩子们能亲眼见证小蝌蚪从卵到青蛙的过程。


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邀请”了不少“观察对象”进教室,有圆圆的、带着小黑点的卵,有黑灰色的身子、拖着长长尾巴的蝌蚪,有长着两条后腿的、四条腿已经开始变化的蝌蚪……因为要把观察对象请进教室,所以需要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去捉蝌蚪。家长们与孩子一起在清江边、堰塘里找寻蝌蚪的身影,不仅完成了捉蝌蚪的任务,还丰富了亲子相处的模式。


我们按照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将其摆放,教室里有了“蝌蚪观察区”。每个课间,孩子们小脑袋都挤在一起看小蝌蚪,忍不住大声分享“老师,有几个蝌蚪长出后腿了”“老师,有几个蝌蚪长了三条腿”“老师,有个蝌蚪要‘越狱’了。”孩子们边观察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选择了连环画册,有的选择了连续记录、绘画单,最后制作成了各具特色的“小蝌蚪成长记”。


同时,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式沉浸学习,将种植课程与主题课程融合起来,通过观察种子水的培、土培两种方式,实际感受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我们利用劳动课,给每个孩子分发玉米种子,老师引导孩子观察玉米种子的颜色、形状和触感,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画笔记录下来,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接着分享水培视频,孩子们亲自参与水培过程,将玉米种子带进教室,教室里就有了“玉米观察区”。


孩子们发现玉米种子发生变化时特别惊喜:“老师,这个玉米已经发芽了啦!”“老师,玉米的芽芽变成绿色了。”我们从水培种子到发芽,再到拔节,孩子们实时参与每一个过程,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玉米种子的大小变化,玉米芽的颜色变化,玉米苗叶片的数量变化,让孩子们从玉米的外形变化真切感受到了观察的魅力。同时每观察一个阶段,老师就带着孩子们一起记录,制作“玉米成长观察日记”。




问题五

学科究竟怎样才算真正的融合?


融合的前提是有共同的目标驱使,在核心素养和人文主题的双线建构之下,各学科聚焦于“通过培养观察能力,发现事物的形状和变化”,借助夏天这一主题,让孩子们全方位了解夏天,热爱夏天。


基于核心目标,各学科进行梳理教材。以语文学科为例,打破课文编排顺序,以荷花的形状变化为线索进行授课,引导孩子们观察学习荷叶变化、天气变化、植物变化等夏日代表性事物。数学学科,融合两个单元的内容,先教授观察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观察对象呈现的样子可能会有所不同;再借助有趣的形状,进行拼一拼的实操练习,练习拼一拼。英语学科,观察夏天的天气变化和夏日服装,用英语进行介绍……这样的融合,既有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又都围绕着同一目标在引导孩子们。


课程周结束之后,孩子们对于课程内容津津乐道,学到的观察方式也运用到了后续的学习中。不用老师过多讲解,在写话时孩子们就知道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片;在观察事物中,也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用有条理的语言进行表达。


与此同时,夏日炎炎,酷暑难耐,有些孩子和家长沉迷与冷饮和空调而不能自拔,为了倡导孩子们健康过夏天,课程周邀请了家长志愿者进学校为孩子们举行了健康讲座,家长从夏日饮食、夏日作息和夏日运动等各个方面为孩子们进行了讲解,孩子们化身养生宣传员,向家长们科普夏日养生小知识。


这样,核心素样和人文素养双线落地,也使课程更加丰富有内涵。




问题六

怎样才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呢?


一套喜欢的衣服,一次趣味十足的斗蛋,一次别样的冲浪体验,一场酣畅淋漓的泡泡大作战拉开了课程周的帷幕。穿梭在校园里灵活可爱的身影,漂亮的衣裙、酷帅的短袖、孩子们的笑声,这不正是夏天最美的风景吗?亲手拼出的夏日长卷做背景,在夏日狂欢中大声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用英语表达对自己及同学衣服的赞美,同学们聚在一起品尝夏日水果,在音乐声中唱啊、跳啊,用孩子们的天真烂漫,给夏日赋予了不一样的色彩,也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夏日的美好。


为了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夏日炎热,以及科普消暑食品,课程周安排了一次“夏日售清凉”的售卖。借助养生讲座将消暑食品科普给孩子们,依靠家长志愿者的力量,每班承担了两种消暑食品的制作和分装。一年级的孩子们转变身份,化身小老板,首次面向家长进行售卖。售卖现场热闹非凡,只见孩子们奔走在大人之间,尽力地宣传着自己的商品,他们向顾客介绍着产品的食材、制作过程、食用好处,商品被购买就大方致谢、被拒绝也不灰心。初夏的傍晚,虽不至于酷热难耐,但也让孩子们的脸上淌满汗水,即使如此,孩子们仍为了完成任务坚持着,这样的身份体验让孩子们学会了忍耐和坚持,意义非凡。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为了记录下孩子们的观察所得以及他们的童言童语,语文老师们教孩子们用多种诗歌创作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夏天。那一首首关于夏日的诗歌里,有孩子们观察的夏日衣物:裙子、短袖、短裤和凉鞋;有孩子们观察到的夏日景物:荷花、栀子花,有孩子们品尝到的夏日食物:西瓜、冰淇淋……孩子们的文笔虽不够成熟,但富有童趣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天真的童心、一双双善于观察和记录的眼睛,我们将孩子们的诗歌整理成集,进行了保存。


作为课程首席,从最开始的毫无头绪到最后的顺利结题,这个过程肯定离不开一年级组所有小伙伴的通力合作,而我,也用这六个问题打开了思路……





往期精彩

1

在“一座来电的城市”里,我们都是研究者

2

项目式课程:探究“了不起的免疫力”,跟着科学家学做研究

3

学校开展志愿者课程,太有必要了

4

怎么做课程,孩子们更喜欢

5

这才是班本课程应该有的样子

6

历时一年的职业体验课程,帮孩子们应对“八年级现象”

7

语文成绩上不来,仅仅是表面看到的这么简单吗?

8

学好语文的三个关键

9

语文和电影,是一场精彩绝伦的遇见

*转载文章或联系教师培训等事务,请于后台留言

王昌胜丨我们丨工作室
“未来学校”(学习型学校)行动研究中,关于对学校治理结构、教师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学生发展、评价导向等方面思考与实践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