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你有没有看见自己是如何被概念认知所障碍的?

文摘   2024-11-12 08:07   江苏  

点击收听


我们在前面几篇里,谈到了《楞伽经》讲的“七空”中的相空、性空和行空。


今天,我们来展开谈一谈。


首先,“相空”就是我们说的缘起。


意思就是,一切事物要存在、要显现,它必须要依赖于其它的因缘,没有办法不依赖于其它因缘而独立显现。


那“空性”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法界中任何一个法,也就是任何一个事物、一种现象、一个心念都没有独立性。


“空”就是要空掉我们的执着


因为,我们执着于把任一事物从法界中单独的提出来,认为它可以不依赖于其它的因缘,可以切断与其它事物的联系。


其实,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生活,包括我们对现象、事物的看法,就会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做不到“能够独立显现”的。


自性”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叫“自成”,即自己能够成就自己。


所以,当我们说“有”的时候,必须先割裂比较,然后才有这个东西。而不是先有这个东西,然后才比较。


如果认为先有一个东西,那就是自性执。


如果认识到,任一一法都是先割裂比较才有的,那就是缘起法,符合于实相。


这是个分水岭,一个是凡夫的认识方式,一个是圣人的认识方式。


譬如,如果有人指着一个方向问你:“那边有没有一只狗?”


这时是先有割裂比较,还是先有狗?



首先,在讲狗的时候,其实已经有比较了。不管你看没看到狗,你都在心里先割裂了。


因为,当问“有没有狗?”的时候,已经是把狗跟周围的环境比较出来了。


心里比较完以后,你再去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狗。


这个就是能所对立的“有没有”。


有没有是靠观察的,观察到没有,也是观察;观察到有,也是观察。


但是,有时候观察也观察不到。


比如,突然起一阵雾,就看不到对面的任何东西了。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都会讲到各种事物的名称,比如讲“电脑”的时候,到底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电脑这个概念呢?


其实,当我们讲一个概念的时候,总会觉得这个概念有对应的实物,或者对应的现象。


这就是“自性执”。


当我们讲“电脑”的时候,其实是先有一个概念,接着会觉得这个概念好像是独立出来的。


然后,会认为这个概念有一个安名的地方,这就是自性执


觉得这个概念是有来源的,这就是我们凡夫的认知模式。


为什么这么讲呢?


因为,在我们讲电脑的时候,电脑也是跟周围比较出来的。


我们经常忘了,觉得电脑可以独立于周围环境而存在,其实它没自性。


那名言概念是怎么来的呢?


没有名,没有假名安立之前,有没有这个事物?



其实,谈不到。


因为,我们心里面的活动非常深细,它是等到心里活动从细到粗,就像滚雪球一样,粗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到了十二因缘的名色支,才有名言,才可以假名安立。


但是,在名色支之前,我们也有执着,也有分别,只是观察不到而已。


因为,这种分别和执着细到观察不到。


所以,名色支以后才有了名言概念。


有人说,这个世界就是假名安立的。


可是,猫也好,狗也好,它们都没有名言概念,难道它们就没有执着和分别吗?


当然有!


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也没有名言概念,但是给他奶,他就会吸,却不会吸别的。


可见,他也有分别,也有执着,只是非常深细,我们观察不到。


只有到了名色支以后,才能粗到可以用意识去割裂,但虽然用意识割裂,却并不能真的把法割裂出来。


我们虽然在意识上把电脑割出来,但电脑与其它部分依然是联系在一起的,不会因为我们的割裂,而可以独立出来。


所以,我们认识上经常是有很多偏差的,不符合于实相。


我们觉得自己脑袋里面的概念,我们所认识的事物就是真实的,这是不对的,这种认知跟实相是有差别的。


这是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的地方。



大家都在看




曹溪法脉  东山再阐



福建 · 高峰村 · 东山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谢谢

柘荣东山寺
曹溪法脉,东山再阐。订阅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闽(2023)000024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