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
▼
我们通过禅修来获得定心,这到底对我们有什么用?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定心有哪些作用。
定心的第一个作用,是能够修复身心。
这个定心就是心的基态,是心最底层的一种基本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人的意识非常薄弱。
现在人们觉得累,大部分都是心累。
人有体力,有脑力和心力。我们现代人不缺脑力,体力也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
可是,我们缺心的力量,缺定心。
所以,我们现代人容易烦躁、焦虑、躁动、狂乱不安,甚至引发抑郁、躁郁或双向情感障碍、空心病等各种心理疾病。
这些现象大都与缺少心力有关。
真正消耗体力、消耗能量的恰恰是我们的心。
不要以为表面上看,好像没干什么事情。实际上,我们心里面消耗得很厉害,从来没有消停过。
因此,相对来讲,我们现代人的心态真的太糟糕了。
那么,心态的好坏取决于什么呢?
它取决于,我们能不能维持内在的一种稳定的平衡能力,这种能力我们大部分人从小就没有专门训练过。
一个人修禅定,如果能达到初禅,身体上一般的疑难杂症都可以得到一定的修复。
所以,定心首先能够增强心力,修复损耗或损伤的身体。
定心还能做什么?
答案是:进行深度的观察与思考,这是定心的第二个作用。
学习佛法,最终不是靠思维的,因为思维很慢。而是要锻炼一种直觉力,直接就能发现真理实相。
先发现了结论,然后才用语言表述出来。
定心能够排除心里那些纷繁复杂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它能够让心纯净下来、简单下来,而没有那么复杂。
心既然简单纯净下来,就很容易观察、分析心是怎么样的。
我们说分析,无外是分析万物、分析对象。
比如,我们分析黑板,它是什么材料构成的?它是什么形状的?起什么作用?
我们拿粉笔写字,它能够显现出来。如果这个黑板不是黑的,是白的,粉笔写下去就显现不出来。
当然,我们不仅可以分析外在的对象,也可以分析内心的影像、意象,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我们不仅可以分析无情的理,即物理,还可以反过来分析内心。
佛法就是要从内心上去分析、观察,分析这个心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心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大小?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修禅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定心下分析自己的心。
唯识就是从自己的内心下手去分析。如果不修禅定,唯识根本学不好。
所以,我们读唯识宗的经论,觉得离我们太远了,甚至很多人都把它等同于心理学。
实际上,唯识所涉及的内心范围,要比心理学深得多,心理学只是在意识和部分潜意识层面上做分析。
而要真正读懂唯识,就必须通过修禅定,深入自己的内心,在更深的潜意识,或者说是在比潜意识更深的层面上,运用所学的唯识正见来进行分析。
我们讲《瑜伽师地论》,瑜伽就是相应的意思,就是说我们通过分析自己的内心,把内心的错误和烦恼排除掉,排除不应该有的,然后慢慢一步一步修下去。
唯识走的是这条道路。
可是,我们现在往往把唯识当成一套哲学理论,却没有反过来分析自己的内心是什么样子的。
而我们禅修,就是要分析自己的内心。
第三个,定心在佛法中还有特殊的用途,就是为作观创造一个平台。
虽然禅修是共世间外道成就的,但是在佛法中,这个定心有特殊的用途,是用来超越能所对立的执着。
禅宗就是从这个地方下手,抓住最关键的地方使用方法,直接超越人类能所对立的执着。
然后,契入空性,走向解脱道。
所以,有人问什么叫“顿修”?什么叫“渐修”?
直接契入,超越能所对立执着的,这就叫“顿”。如果不能够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是有次第性的,那么就是“渐”。
因为,我们还做不到直接契入空性,必须要有其它的方法引导上来。
“顿”、“渐”就是这样的分法。
那么,我们讲的定心下的“止”与“观”是怎么回事?
这里指的是必须在定心下,把学到的正知、正见,把思维到的东西,在这个地方去分析,止跟观才能够相应起来。
我们世间讲的“禅定”跟“禅宗”是两码事。禅宗包含了禅定,禅定不是禅宗。
我们讲禅定有两部分。
一个是针对于一个对象,盯在那个地方,能够维持它不丢失,而且从用心力,慢慢放松到不用力量,只缘在这个对象上,而能够排除昏沉掉举,这第一部分叫“止”。
第二部分是指在禅定下,不丢失定心。在定心的基础上,分析我们的内心,这个就叫静虑。
如果我们不丢失定心,在定心的余势下去分析,这就不是“思维修”,而是“观察修”,是在定心的基础上的观察、分析。
所以,我们讲能够在这里观察分析,就叫“毗婆舍那”,就叫“观”。
因此,真正的禅定一般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
那么,禅宗是什么意思?
禅宗的宗旨,就是直接超越能所对立的执着。
“宗”是趋向达成的意思,就是我们往哪个方向去引导,我们一定要把两者区分清楚。
那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呢?
波罗蜜是圆满成就,到彼岸的意思。
就是要用智慧,破除我执、法执,断掉烦恼障、所知障,从能所对立二元的世界,实现跨越,契入空性,破除二元对立的执着。
到达一个自在、解脱、完全没有烦恼的状态和境地,这就叫“波罗蜜”。
《金刚经》里面比喻修行就像坐舟筏一样,从此岸到达彼岸。
这个舟筏,就是指如何具有智慧的方法,但是我们如果真正到达了彼岸后,我们就不需要再背着这个船了。
就好像我们在外面时,才能说回家。如果就在家里面,就用不着再说要回家了。
佛法真的很不容易学,我们感觉好像什么都抓不住。
因为,佛法讲“无住”,想去抓才是矛盾,才是错误。
真正的佛法修行,就是让你没有目标、没有对象。
没有目标的旅行,这个才是佛法修行者、菩萨道行人所应当遵从的。
然而,我们都想要去抓,觉得抓到才安全,没抓到会感觉不安全。
可是,我们面对的现状是无住的,是迁流变幻的,哪一个能抓得住?
所以说“不可得”、“放下”,告诉我们的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大家都在看
曹溪法脉 东山再阐
福建 · 高峰村 · 东山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