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路上,你有没有做到法门无量誓愿学?

文摘   文化   2024-11-11 08:07   江苏  

点击收听


有人说《金刚经》是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的,也有人说是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的。


如果从义净法师和玄奘法师的译本来看,可以说须菩提总共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应云何住?


就是问,发了菩提心以后,怎么住在菩提心上面,应该怎么住,才不会失掉菩提心?


第二,应该怎么修行菩提心?


第三,在修行的过程中,怎么降伏其心才能断掉我法二执?


断了我法二执,就断掉了烦恼障和所知障。


其实,佛教里面讲的障碍,并不是指消灾免难的那些障碍。


正的障碍是,你应该通达实相而不能够通达,那才是大障碍


有我执就会产生烦恼,烦恼障就产生了。


烦恼之后就造业,造业之后就陷入六道轮回。


那么,所知障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我们执着于法,执着于“我所”——这个心所面对的对象、所面对的目标,这就叫法执。


法执会障碍我们通达实相,我们本来应该通达实相,而没有通达,这个就叫“所知障”。


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所知障”不是指知道得越多,就越障碍!


恰恰相反,学佛应该知道得越多才越好。


学佛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我们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结构来了解、解读佛法,并且与佛法做衔接,那么就很难真正学好佛法。


佛法越往后学,越要求我们的识结构要完整。如果知识结构有欠缺,就有必要去补回来。



所以,自古以来,能深入佛法的大部分都是社会的精英分子。


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在印度把佛法开显出来了。


但是,到现在大部分学佛之人也还是似懂非懂。


因为,真正要懂实在太难了。


原因在哪里?


是我们整体的认知水平不够,不足以了解佛法,因此我们是有欠缺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欠缺就不学习。反而缺哪个方面,就应该不断地去补足。


你会发现,光光学习佛法是不够的,你还要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学完以后,再结合到佛法来,把佛法的智慧贯穿到里面去,才能够起方便、起作用。


所以,佛法真不是那么容易懂的。


我们现在人类受教育的水平,高过古人不知道多少。


而且还有互联网,不懂还可以上网搜索一下,有百度仁波切,现在还有AI索,你问什么都能给你回答。


仁波切是什么意思?就是人中之宝。


尤其是专业学习佛法的,想要成为人中之宝,不要以为只学佛法就够了。


其实,世间现代的各种知识体系,我们也应该要了解、要学习


学习后,再用佛法跟它比较,才能够凸显佛法,原来这些知识体系是能够和佛法衔接起来的,是可以用佛法贯通的,是没有断层的。


这样我们就能真正的体会到,佛法的优越和殊胜在哪里了。


对于《金刚经》的结构划分,我比较赞同僧肇大师的说法。


也就是说,《金刚经》的前半部分侧重在破我执,后半部分侧重在破法执。


大家都在看


曹溪法脉  东山再阐



福建 · 高峰村 · 东山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谢谢

柘荣东山寺
曹溪法脉,东山再阐。订阅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闽(2023)000024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