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
▼
达摩祖师在《二入四行》中说到:
“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
“无所求行”是对治我们求不得苦的,对治我们的贪心的。无所求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攀缘,不要贪爱。
但是,我们世间人都是求的,求什么呢?
就是追求五欲,包括:大五欲和小五欲。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无外就追求这些东西。
有一句话叫“无求品自高”,只要你有求,都是比较辛苦的。
比如,你想要找个帅哥美女,却求不到;你想要名、想要利,也得不到;你想要睡到自然醒,也做不到。
这样就很痛苦,这些都属于有所求。
佛法讲要“无所求”。
但是,无所求不是什么都不干,它是在你不应该求的地方,就不能够去求。
三界的天也好,人也好,都不够究竟,不够圆满,学佛的目标不是设定在三界之中。
你要发出离心,就是要对这个三界死心,如果你对三界有所求,再怎么样都还是在三界里面,没有办法出离的。
但我们经常是沉迷在其中,看不清楚。
“世人长迷”的这个迷,当然就是因为没办法明白因果,没办法开悟,没办法觉悟,所以,一直迷在有为法之中。
“处处贪著”就是指,我们在欲界里面处处追求的就是贪,贪名、贪利、贪财、贪睡、贪吃、贪玩,贪享受。
欲界里就是以饮食、男女、睡眠,这三个为特点的。
“名之为求”是告诉我们,这就叫贪。
每天在手机上,或是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的世界上的各种问题,都是来自于我们的贪嗔痴,世间就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这三句话就是讲世间是怎么样的,欲界是怎么样的。
我们要出离,恰恰是要反过来,出离烦恼,出离五蕴,出离三界,出离世间。
世间人追求的,我们就不可以跟他们一样,也去追求。
否则,就违背了出离的初衷。
可是,贪跟需要是有差别的。
一个人的衣食住行,要能够达到你生活的基本要求。为了身体健康,为了能够好好的修行,而不会缺衣短食,这个是需要的。
比如,你不能够不吃饭吧?吃饱饭是生活的基本需求,这叫需要,不然你就活不下去。
可是你说,我吃饱了,我还要吃好,如果你有条件吃好,这个也不算过分。但你要吃巧了就麻烦了。
所谓的巧,比如像广东人什么都能吃,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海里游的,这就有点过分了。
这个“贪”是过分的意思,超过你的需要就叫贪,没有超过你的需要就不叫贪。
所以,这也有一个度的问题。
“贪”跟“欲”,它是有差别的,欲是一个中性词。
比如,我们学习《三十七道品》,里面就有“欲”这个概念,欲是一个中性词,就是我要追求,我要发愿,我要励志。
当然,根据你所追求的目标对象不一样,有一些就叫贪,有一些就叫愿。
如果你是以贪嗔痴为驱动力去追求,那肯定就是不对的。
但如果你说我要成佛,我要学菩萨,我要布施,我要利益众生,这个就是愿。
没有一尊佛或者菩萨是不发愿的,我们讲“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就是诸佛菩萨的总愿。
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这叫别愿。
“乐”也可分为几类。
比如,出家人辞亲割爱,舍去了追求世间上的五蕴之乐,世间上满足于你感官的,一般这个叫“欲乐”。
还有“禅定乐”,禅定乐是天人享受的。
再来,就是我们讲的“涅槃乐”,就是寂静的快乐,叫常乐我净,这个才是属于出世间的。
所以,“无所求行”要有一个前提和界定,不能够连应该做的都不做了,这是不对的。
它是告诉你不应该做的,不要做,不应该追求的,不要追求。
大家都在看
曹溪法脉 东山再阐
福建 · 高峰村 · 东山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