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目标】
单元目标: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什么叫主要观点?
指作者的一种思想,看法,主张。
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明摆着的(关键句直接写出);另一种是隐藏着的(是要体会的,不是直接摆出来的)。
本文
99页的“交流平台”,第一次讲交流平台和学习目标关系不大,举到了李商隐的《嫦娥》,这首诗不在本单元中,没有提供信息。
【教材分析】
略读课文要看导读提示:
1.阅读后关注这个“奇迹”:(1)怎样的奇迹?(2)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这个奇迹?
2.关注文题,为什么叫“青山不老”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读一读
1.师: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一个老汉到一个很荒漠的地方去植树。
2.师:小朋友,这个老汉去种树,种得怎么样?
预设:种得好
师:你看看段落是怎么写的?
预设:第4自然段
师:村干部说这是个“奇迹”,请问这是不是一个观点?
预设:是的。
师:对的,这还是文中的一个主要观点。凭什么是奇迹呢?
预设:人太老;年份太久;树太多;环境改变太快;对村民来说帮助太大;树的作用太大。
师:除了“奇迹”没有哪个词能够形容老汉所做的一切。
师:这样的“奇迹”在作者的笔下,用了一种拟人化的表达。你说说看,这种拟人化的表达就叫什么呢?
预设:青山不老
师:这也是文中的主要观点,作者是不是非常钟爱这种表达呢?
预设:是
师:青山不老一共出现几次?
预设:两次。第1次在文题,第二次在第7自然段。
师:什么叫青山不老呀?不妨看看图吧。
师:小朋友,你看着图,你说说你的主要观点。你告诉我们什么就叫“青山不老”?
学生自由说。
预设:“青山不老”就是指这里是山清水秀,这是“青”,“不老”这里的环境永远得到改变了,再加上人们的保护和维护,这里应该是永葆苍翠。
(这个观点只是看表面。)
师:面对如此的山水,你有没有什么夸赞之句呢?
预设:这里真的是人间仙境;这里真是充满了生命力的金山银山……
二、错觉纠正
1.师:小朋友,刚才我们有了一个观点,来自字面。你想一想,要要真正找准这个观点要么办呢?
2.回读
师:刚才我们的观点是“青山不老”,这个观点怎么产生的?请自由地再读读全文,看看有没有其他自然段,还有没有一些说理性的文字可以证明青山不老是可贵的?
预设:第2自然段——环境恶劣。
师:你发现环境怎么样?
预设:恶劣。
师:怎么恶劣?
预设:干旱、大风、霜冻、沙尘暴。
师:你有没有发现,越是环境恶劣,青山不老这个精神越可贵?
预设:对
师:文中有哪些词,作者把它们当做鬼怪来写
预设:肆虐,盘踞……
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段能够让青山不老更加伟大?
预设:第3自然段
师:这个自然段在讲什么呢?
预设:老人团,儿女爱
师:还有能够让青山不老更加伟大吗?
师:这一段讲什么呢?
预设:有山洪,有淤泥。
师:小朋友,青山不老是怎么产生的呢?你们看,这恶劣的环境,我们称之为天意,这老汉的家事,我们称之为人事,这山洪淤泥,我们称之为地貌。原来这个老汉在这里成就自己的人生辉煌,那是天意,那是地貌,那就是人间情与世。这是天地人三者的共鸣,这是老天的意思,这是大地承载出来的,这是所有人共同努力出来的。
师:同学们,课文开篇叫我们去理解青山不老,你第一层的理解是什么呢?
预设:这里山清水秀,永葆苍翠。
师:你看到第二、三、五自然段时,你发现当天地人三个元素都不尽如我意的时候,老汉还能够在这样的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中完成了15年的绿化,绿化了八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的林网。请问到这个时候,你说说这个奇迹仅仅指对这里环境的改造吗?作家梁衡更想歌颂的是什么?
预设:更想歌颂的是与天对抗的精神,改造环境的那种勇气,人的气质,人的精神。更想歌颂的是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师:所以此处的“不老”,指像老汉一样敢于守护青山、改造环境、勇于挑战的中华民族的气质与精神。
三、深度探索
(第一步青山是环境,第二步是老人,本环节会发生变化。)
师:小朋友,既然你写的是人,但为什么很奇怪此文中老汉显得很神秘?文中对老汉的五官进行正面刻画吗?有对老汉的家庭背景进行描述吗?
(1)找一找文中对老汉描写的句子 | |
(2)作者在刻意地凸显些什么呢? | |
(3)可见在作者隐藏的信息中,到底还要隐藏老汉哪些品质呢? |
四、梳理
1.师: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样的句子叫做关键句呢?
预设:很重要的。
师:关键句必须能够表达文章的主要观点。根据这一课,你是否发现关键句也分两种,一种是明面上的,这种句子一定是直截了当地点出中心;一种是隐藏着的,一定会对把握中心起到作用。
2.如何抓关键句呢?
a.初读抓明面上的;
b.再抓隐藏的;
c.反复读,抓的是关联。
声明 :本文是观看何捷老师直播课后的笔记,只为自己随时可见,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