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不勒斯到敦煌,没有一种文化是一座孤岛
美食
美食
2023-02-13 17:37
四川
自曼谷回到上海,周末去了趟浦东美术馆,打卡了心仪已久的那不勒斯珍藏展“绝美之境”。"财大气粗"的浦美,从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运来70多件文物,雕塑、壁画、青铜器乃至日常器物,栩栩如生地展现了2000多年前古罗马的高度文明与舒适生活。想当年特地去庞贝古城,只见废墟绵延,最重要、最精彩的文物,都被移送那不勒斯保护起来了;现在居然在家门口,终于看上了这些珍贵文物……怎么说呢,庞贝人的生活水平太高了,除了没手机不太方便,一切都很现代:▲ 雕像中神性到人性的过渡:女神与真实的女战士,这🐴 感觉长得有点像汉代的马踏飞燕呢?▲ 《狮子和酒神游行场景马赛克》,繁复华丽的石料马赛克拼贴画,居然是公元1世纪的工艺?▲ 宜家style折叠装置(用来放水瓶等器物)& 青铜烤面包模具(好像可以烤出超大只玛德琳)讲真,古罗马人民生活之先进,对比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确实有点过于震撼,忍不住捅了捅同行的小伙伴:“你说,当时汉朝的青铜器,是不是已经对古罗马有点影响了啊?古罗马的贵族们,能穿上丝绸做的衣裳么?”比穿越更真实的,是入口处的一副地图,展示了一下罗马帝国与当时的中国汉朝的疆域版图:
果不其然,汉朝的影响,确实已经通过丝绸之路的商旅,触及了远在天边的古罗马帝国,据说意大利南边,甚至都挖出来过汉朝的青铜铸像……交流不易,却仍在发生。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或有冲突、也定有融合。所谓的世界大同,也许就是普世人性中对于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为只有美,拥有跨越国境、文化、语言等局限所传递的无限能量,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着永恒而深邃的人性之光。丝路千年,孕育了文明的交融,丝路上最耀眼的明珠,莫过敦煌。巧的是,看完那不勒斯展的翌日,我就在浦江对岸穿越去了一趟敦煌。 继携手故宫宫廷文化,打造“千年宫宴新赏”,老朋友马爹利干邑此次又携手敦煌文创,开启了名为“蓝带食路”的全新美食剧场,带领八方食客以舌尖走过敦煌的传奇千秋。上次的故宫宫宴,玩的是老菜新做,让古籍中记载的失传宫廷菜重现人间。拿到敦煌这个命题作文,马爹利再一次青出于蓝:选角就很特别。以经典粤味闻名的鲍鱼王子麦广帆、沪上知名西餐一姐邱琼、新中餐代表人物之一的周子洋,以及演绎中西合璧的后起新秀刘禾森,中厨与西厨,前辈与后生,一看就是传统与融合、传承与创新的戏码,这台本就很有张力!马爹利从敦煌石窟的壁画中,给每一位主厨选择了一只灵感瑞兽:龙佑祥瑞的守保龙,福鹿双善的九色鹿,马达飞腾的飞马,鸿传佳音的青鸟。到访嘉宾被分到了不同瑞兽的长桌……这,可不就是敦煌 x 神奇动物在哪里 x 哈利波特分院帽!菜就更好玩了,网罗传统中餐、新中餐、中式法餐,八道菜放在一起吃却毫无违和感,工艺与食材登峰造极就不说了,背后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溯源。再搭配上精心炮制的饮器,天衣无缝的视觉呈现与音效加持,穿插着精心打造的舞乐表演,确系一场美轮美奂、无与伦比的沉浸式文化飨宴。融合始于固本,壁画中龙佑祥瑞的“守宝龙”守护的奇珍宝盒,化身为山海四珍盒,旨在传递“守护食材本味,守护膳食本味”的理念。“粤菜南天王”麦广帆,选用中式宴席中喜闻乐见的鲍鱼、海参、象拔蚌与牛脷,着重食材本味、彰显粤味经典;紧随其后的藏金羹,得名自“藏经洞”,此处出土了敦煌最大宗的文献与经卷,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史价值。藏金羹的创意源自粤菜传统的鱼羊鲜,取粤地之花胶、陈皮,携北境云耳、羊肉,竹笙则来源于中南部,将中国至鲜齐聚一碗。诞生于1912年的马爹利蓝带,是一款XO级别的干邑,由宝德区的“生命之水”所主导的独特口感,是我个人平常饮用干邑的首选:蓝带纯饮佐中餐,特别是粤菜,很能够凸显粤菜食材清雅淡丽的鲜味。藉由敦煌飨宴,终于一睹了王翰《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芳容:以酒泉玉雕琢而成,琥珀色酒液在杯中泛着灵动的光泽,摇曳生姿;品之顺滑细腻、醇厚回甘,啊,真是风雅无边。
九色鹿取自北魏石窟,画的是鹿王本生的故事,经由动画的演绎成为敦煌壁画故事中最广为流传的一章。佛陀转生的鹿王是善的化身,周身散发着柔和迷人的莹莹光辉,如皎月般洁净无暇,象征着正义善念、融合包容。琼浆玉脂,"一姐"邱琼选用了西北地区喜食的羊肉,出其不意地制成了法式的Terrine肉冻,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羊肉鲜嫩的口感与汁水。敦煌当地人的孜然三彩馒头片“洪福卷卷”带来香脆口感,独特的杏皮酱鱼沙葱串起质地与口感上的冲突感,带来奇妙又融合的化学反应……烹调的演进,就是在一次次碰撞中催生新的技术与风味。红柳羊肉串不稀奇,金汤红柳沙丁鱼,打开方式有点小奇特。西域腹地不曾有过的海味,搭配唐朝时西域传来的孜然、肉桂、生姜、莳萝等香料,油脂丰富的沙丁鱼特别适宜以烧烤形式呈现,大漠特有的沙棘制成酸甜解辣的金汤,为沙漠与海洋文化演绎一曲意想不到的现代变奏。敦煌原矿高岭土烧制的白玉杯,白若凝脂,透出羊脂玉般柔润的光泽。整盏冰镇后用以盛放冰镇蓝带干邑,真可谓玉质冰心,酒液尝起来也更为清冽甜美,与两道香料味尤为突出的菜品尤为般配。西魏时期的翼马,是敦煌壁画中很独特的存在,它的形象也曾出现在波斯文化中,是古代东西文化交融的完美注脚。与飞天、羽人结伴飞舞的它,承载着古人对天空的向往,也寓意着如飞马般勇于精进、独立不羁的创新精神。上海子福慧餐厅主理人周子洋,有着深厚的中厨功底,却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创新与超越,在两道菜中,展现了他本人从精致硬核中菜到新派中餐的融汇精进之旅。汤绽白玉扇,经过上百次的调整与改良,花胶公修剪作雅致玉扇造型,鮰鱼肉质细致弹牙、花胶则极软糯可口,匠心可见一斑;而丝路之脊,则以敦煌旧日可以当钱花、当工资发的胡椒,入馔他个人招牌菜之一的脆皮雪花牛肉,胡椒奶油与苹果酱汁,一瓣无花果清新解腻,亦中亦西,美哉妙哉。这两道菜所搭配的马爹利蓝带热干邑,特别融入了敦煌当地的杏李水果,温热后饱含馥郁芳香,与这两道滋味醇厚的硬菜相匹配,散发出游牧民族的奔放与热情。这款藻井杯是当晚我最钟爱的一款酒器,盏身选取敦煌藻井经典色彩,敦煌壁画的缤纷藻井在杯盏上如花绽放,纷呈色彩与千变万化的纹理渲染出异域风情。手握杯盏,可感受温热后的马爹利蓝带干邑的舒适温度。翩翩青鸟,是王母娘娘的信使,也被认为是人神沟通的使者,寓意携带佳音、传递新意,同时也象征着希望与未来。青鸟的形象,与年轻的刘禾森可以说是十分契合:有着西厨背景的Jason,以西餐美学重构中式经典风味,是当下走融合新中式路线的代表人物。
胡羊面疙瘩,这道菜一上桌,我对旁边的外国友人解释道:It's Chinese Gnocchi…面疙瘩是西北传统美食,Jason在质感和表现形式上都对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北方的面疙瘩通常比较软糯,这一份则带着些许弹牙质感;炖羊肉选的是带有肉筋的羊膝部位,吃口更筋道一些,加入南方的陈皮与豆豉,呈现耳目一新的鲜美滋味;最有趣的是顶上的一块胡桃脆饼与西北名物沙葱,据说灵感来自被烈日炙烤的干燥沙漠,敲碎了以后一同搅拌而食,极大丰富了口感,令整道菜的体验更为立体。古代的敦煌,是西亚葡萄传入中原的第一站,马爹利的甘厚醇美又是源自酿酒葡萄白玉霓,选择葡萄+马爹利的组合作为一餐收官,恰如其分亦足见用心。马爹利浸渍的葡萄果肉,清甜、饱满而多汁,葡萄干与紫苏花的点缀,甜美可人,葡萄皮也没浪费、被制成了甜浆,果肉果皮果干与果酒,一颗葡萄的滋味在这道菜中被展现地淋漓尽致……这样的组合搭配燕窝与酸奶,老实说我在家吃早饭也这么玩,当然,Jason的版本更加高级精细啦!晚宴的收官酒,马爹利祭出近年来的新品,马爹利XXO,作为首款进入中国市场的XXO级别的干邑,它的每一滴生命之水都要在橡木桶中陈年至少14年以上,超过450种生命之水融蕴干邑4大产区特色,呈现出极致的优雅与调和之美。搭配天然矿石烧制的敦煌石窟风格水晶杯,马爹利XXO深金铜色的酒液与这款精巧的水晶杯交相辉映,独特的杯型更能突显其馥郁的芬芳。灵动飘逸的飞天,舞姿舒展,势如直上青云;马爹利的金色雨燕振翅高飞,由西向东、穿越山川湖海,与法式热气球一同相会云端……吃完这顿饭,我突然想起一本书,斯坦佛大学语言学教授Dan Jurafsky的《食物语言学》。书中,他以不少享誉全球的知名美食为起点、语言为线索,探寻食物、语言、文化传播、国际交流间的关系:西方很常见的番茄酱(ketchup),其实来源于闽南语的“鱼露”“chup”是闽南语中“酱”的音,而“ket”是“腌鱼”的意思;
而秘鲁南美的柑橘生腌(ceviche),英国的炸鱼薯条,日本的天妇罗,西班牙的油炸调味鱼(escabeche),本源竟都来自波斯人发明的一道糖醋鱼……美食无国界,在激荡变化、充满挑战的2023年,通过敦煌,这一历史上文化大融合的丰碑,以古鉴今,以全新的蓝带之路串起饮食大同。用古朴与新意并存的东方美食,搭配历史悠久的法国马爹利蓝带干邑,谱出一曲华丽而真挚的美好愿景:马爹利蓝带于1912年由爱德华·马爹利精心调制而成,已走过辉煌光灿的110周年长旅程,欢聚、共庆美好时光,值得有马爹利蓝带相伴。作为超过三个世纪历史的品牌,马爹利干邑与美食始终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马爹利不仅着眼于西方美酒文化的推广,亦积极呈现中华美食的精髓,传递中餐之美,菜系之魅。品牌活动“美食剧场”秉承着推动美食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共同愿景,以“马爹利星厨荟”集结各大菜系超过三十位的中餐名厨与数百家精致中餐厅,旨在促进行业的前行与发展,帮助中国精致餐饮的规模壮大。 你 可 能 还 喜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