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标这个公众号,据说食运会变好
还会瘦,并且经常喝好酒
今天来个小福利吧,就在文章最后
圣培露,这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意大利老牌气泡水,以其清冽迷人的气泡、百看不厌的经典瓶身,是全世界无数人最爱的口粮气泡水,也是亲友欢聚、佐餐佐酒的绝佳拍档。
这些年,圣培露携手同门矿泉水普娜,与世界50佳餐厅榜单强强绑定,屡屡高规格出镜,从食客到厨师一网打尽,坐实世界fine dining第一餐水的交椅。
不得不说,这赞助费花得真值。
做做大众喜闻乐见的餐厅榜单,效果立竿见影,但一个有情怀的品牌,还是要有点追求和使命感的,比如:
为有志于餐饮的年轻人,搭一方属于他们的舞台。
圣培露世界青年厨师大赛(S.Pellegrino Young Chef Competition),旨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30岁及以下最有才华的青年厨师,是目前业内专业度最高、最有人气的青年厨师比赛之一,办到今年已是第五届了。
为什么说是最专业呢?因为规矩很多。
一,选手必须是在职的专业厨师, 从海选到赢得代表地区初赛,每一位都堪称千里挑一。二,评审制度严格,不论初选还是终选,评委均是业内极有声望的实力名厨。三,冠军奖励很serious,并不是奖金或者走穴扒分,而是获得去世界最顶尖的餐厅工作学习的机会。
对于一个有志于实现梦想、走向人生巅峰的年轻厨师,这才是最梦寐以求的宝贵资源啊!
比赛的间隙,我抓住几位今年中国大陆赛区的评委们聊了个天,聊到新一届选手的变化跟比赛作品的趋势,大家都觉得进步显而易见。
冠军作品就是个特别好的例子。
灵感来自张祎去广西采风的回忆,用上了菌菇、芦笋、碳烤茄子和广西特有的酸辣汤风味等等,岭南一带的多山地貌、成片竹林、自制木炭和苔藓元素,在餐盘中被呈现得既精巧又和谐。
对审美恰到好处的拿捏,或许与她曾学习时尚设计专业的背景不无关系。但对于食材选取、烹饪风味的精准控制,绝非半吊子所能驾驭,而是来自持之以恒的学习、与不断精进自我。
半路出家的她,想必也比一般人付出了更多努力吧。
翻了翻她的简历,机缘巧合接触到法餐与fine dining,热衷"用双手去创造"的她,依然弃艺从厨,辗转巴黎、东京等地,疫情三年蛰伏国内、也留给了她更多思考与沉淀的空间,如今一鸣惊人,面对所有人殷切的期盼,她提出的第一个愿望,竟然是去各位评委的餐厅后厨当小工:
“洗碗也没关系,就想看看真正的好餐厅是如何运营的。”
如此谦逊的她,凭借一道纯素作品,在清一色的肉菜当中脱颖而出,但“出奇制胜”并不是夺魁的关键,张祎想借此来表达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呼吁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她对烹饪技巧的呈现、对复杂味型变化的拿捏,以及个人对环境、对食物的深入思考,征服了在场评委的心和味蕾。
下午的采访时段,有好几位评委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她的作品。而本年度中国赛区的评委之一,泰安门主厨Stefan Stiller对张祎的评语则颇具概括性:
“这道素食囊括了多种食材,组合的方式非常有趣,各个小细节也融合得恰到好处,没有一处显得冗余。整体调味很棒,口感的层次也相当出色,而且选手对于菜品故事的讲述非常打动人心。"
评委们还发现一个特点,这两年的年轻厨师们更有自信去展现自己的家乡文化了,用在作品里的食材,往往是他们从小吃到大、但对非本地人来说又比较新鲜的本土特产。
云南的菌菇、家边竹林里的山珍、新疆的阿勒泰羊肉等等,都在这次比赛里成为他们餐盘上的主角,选手对这些食材越熟悉,自然也知道应该结合怎样的烹饪技巧,用最好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
但这类作品越来越多的时候,评委会更看重选手对于表达尺度的拿捏,“不要想得太多,什么都想做”,怎么讲好故事,做好取舍?怎么不突兀地去呈现一种食材,避免过度堆砌?很多时候,过犹不及。
评委之一的Obscura唐香主厨DeAille表示:“从烹饪来说,如果要用到所谓的古法,那么你用古法的原因在哪里?表达本土元素不是目的,我们看的也并不只是食材跟技巧,而是选手有没有真正理解一种食材、一个菜谱的前因后果。你不能只是说我用的这个东西是最好的,我们还是希望它是跟你自己的记忆有连接,是有情感上的共鸣的。”
作为中餐行业的领军人物,新荣记的张勇也有类似看法,随着更多年轻人有在国外的生活学习经验,烹饪口味一定会越来越国际化,“但最关键的不能演砸了”。
有些“演砸”的选手,特别想在创意上吸引眼球,但回到食物本身,创意并不是最重要的。“就像在一个擂台上面,你最终的是为了打倒对手,而不是说你成打倒对手的这一招很漂亮;又比如说练武功,花招、新招,都不如一个绝招 。”
我个人看下来,觉得这次比较有代表性的“绝招作品”,来自年纪轻轻就已经是Ling Long主厨的Jason刘禾森,他凭一道干净利落的“蚝与牛”,拿了这次决赛的普娜文化融合奖。
食材上,他用到了山东产的和牛,以及灵感源自蚝油牛肉、自己从头熬制的一个蚝汁,很有他个人风格的新中式表达,再加上他纯熟的西餐技法,就把融合的概念表达得恰到好处。
★有传承才有未来★
回归比赛的初心,烹饪之根本,在于传承。
我们都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任何年轻厨师想要把这门既讲究传统、又追求突破的职业做好,一路上没有良师的点拨提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也是圣培露最早办这个青年厨师大赛想要传达的精神,每位选手在比赛里也会有自己的专属导师。
但5届比赛过去了,在2022年的餐饮界,师生关系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吗?在阶级森严的顶级餐厅厨房里,小徒弟还会天天挨骂吗?
几位评委们纷纷“甩锅”,表示如今早就不是那个主厨可以对小厨师连吼带踢的年代了,他们现在带新人的风格没那么严肃,以春风化雨为主,虽然教基本功必不可少,但更多时候是陪伴和鼓励,而且招人的时候也不再只关注资历。
DA VITTORIO SHANGHAI行政主厨Stefano就说,作为领导一个45人后厨团队的主厨,他每天9点就要准时到厨房,为的就是“和团队在一起”。除了吃饭睡觉,他差不多把90%的时间花在和同事的相处交流上,确保他们能把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学会学透,未来才会有足够自信继续成长。
而且,相对于已经形成自己思维定式、比较难跳出框框的经验厨师,Stefano有时候反而更钟意有激情和好奇心的新人,经验不多不重要,听得进意见,成长的空间也更广。
泰安门的Chef Stiller用了一个“机器人”和“海绵”的比喻,“有时你会发现像机器人一样工作的人,他们按部就班,但不会主动迈出下一步;但真正聪明、有悟性的人才会像海绵一样吸收新知识,还知道怎么去融入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人成长更快,才有机会成为下一个superstar。”
两人都觉得给年轻厨师足够机会很重要:给他们职位,让他们参与研发,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想法!Stefano举了最好的个例子,在DV,有两位从最初级学徒Commis干起的小朋友,已经在短短两年内升到Junior Sous Chef(副厨)的位置了!
“不要因为自己是女孩子就各种犹豫,重要的是先迈出第一步,你去试了,不喜欢还有回头路,但你不去试就永远不知道。
我希望她们能够认识这个行业里像一姐一样,有妈妈身份、有家庭的女主厨,她们有孩子也能仍然能在工作上做到最好,没有什么不可以。”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采访的时候,所有评委都讲了同一句话:“希望所有参与这次比赛的人都能有成长收获,而不只为了争冠军。”
比赛是一种经历,选手要花时间去学习对手,也被迫去思考自己怎么做才能更好,只有从比赛里学到经验,在竞争中收获成长,走出这个比赛后,他们才有动力变得更强大。
”在比赛里学习烹饪,跟在餐厅工作的时候学习完全不同,选手要忍受极高的心理压力,要适应不同的环境,也要打开心扉,跟同行们一起尝试新的东西,接受各种各样人的点评。这是一个挑战,这也是帮助这些年轻厨师快速成长的最好机会。"
比赛虽有成绩,第一名也只能有一个,但对于参加比赛的每一个选手来说,他们能收获的远远不止名次。除了冠军之外,只有每个选手,甚至导师和评委都能有所收获,往后大家的参与度才会更高,比赛才能越办越好。
★“可持续”的核心是“人”,从小事做起★
近年来全球餐饮人最关注的焦点,莫过于迫在眉睫的可持续话题,圣培露也自然而然把“Sustainability”定为了2022-23年度世界青年厨师大赛的主题。
在正式比赛的前一天,品牌方特地举办了一场可持续论坛,邀请四位评委、侍酒大师吕扬和大家齐聚一堂,推心置腹地聊了聊餐饮可持续的明天。
在上海,DA VITTORIO SHANGHAI一直算得上践行可持续餐饮的先锋:每一季的新菜研发,DV对所用食材都有两个原则,一是尽可能就近使用最好的食材,二是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
Stefano提到,2019年他刚来上海安顿完,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周边农场、养殖基地,和尽可能多的优质供应商建立联系。在这样的努力下,他在短短一两年内逐渐实现了大部分食材取自本地,还认识了跟他在意大利常用的鳕鱼肚口感相近的花胶,开发出了DV Shanghai那道人见人爱的经典名菜,花胶意面。
“在意大利我们经常说一个叫0km的概念,如果大家都能有这种意识,不光能吃到运输路途更短、口感更新鲜的食物,还能间接帮助减少运输保存过程中的成本和碳排放,更能和本土的农户形成既良性的、可持续的合作关系”,这一切都对环境和当地的生态大有益处。
DeAille则用3个P概括了Sustainability的概念:People, Planet,Profit。
“大家往往都只关注在那个 Planet 的概念上多,怎么环保、怎么把食材利用、怎么让这些食物能够不被浪费等等。但其实在我心里面,特别是在我研究文化跟食物的关系的时候, people ,人,也一样重要。餐饮里的people有两端,我们身后有供应链的人,台前有食客,那厨师作为中间点,要思考怎么去做好两端的平衡。”
供应商花了很多心思把食材培育到极致的状态,但厨师们把它传递给食客的时候,还能不能保持最早的初心,把它延伸下去?“今天客人不懂,为什么要用本地的食材,你明天,后天再讲,不停地讲,有一天这个客人会认可你为什么要用这种蔬菜,要用这根葱这块姜,当所有的东西有了人和人的连接,改变才会发生。”
至于最后一个P,profit,她来了句灵魂拷问,“谁说做可持续餐饮一定会更费钱?” 很多时候,明明是惯性思维局限了我们的行为,就像上海有8000多家咖啡店,如果每个咖啡店主都能有意识地把采购吸管的钱省掉,去买可降解的、直接能喝的盖子、杯子,这不光是巨大的减塑成果,甚至还可能省不少钱。
DeAille有一句话讲到了很多人心里:“我们知道娱乐圈有很多CP ,希望未来客人可以磕我们的CP ,让餐饮人跟sustainability成为一对,只要我们在,sustainability就在。”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谁说一个人的力量就微不足道呢?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滴习惯开始培养,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大自然回馈给我们的真诚善意💚。
说 好 的 文 末 福 利
诸位年轻人是不是看得热血沸腾了呢?
年底尾牙季的欢聚时刻
怎么能少了圣培露的存在
补货气泡水的时候来了
朋友们啊,说出你对未来最美好的憧憬
我会选3个人,每人送出2箱圣培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