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孩子,不当律师、医生和工程师;
毕业不找个班儿上,去做厨师能有出息吗?
这个问题,我在圣培露世界青年厨师学院及大赛中国赛区的决赛现场找到了答案。
“法国新东方“蓝带厨艺学校的专业厨房,不见硝烟只见油烟:10位来自中国各地的决赛选手,不但得在5小时内独立完成复杂的菜品,还要在多位米其林主厨面前用中英双语介绍菜品,接受公开处刑,啊不,试吃与评判。
这搁谁不慌啊?!
▲ 评委(左起)吴嵘、谭绮文、邱琼、徐泾业试吃与评判环节
简单介绍下这个比赛,真专业比赛,跟综艺选秀很不一样,选手都是在职厨师,评委则是一水儿的米其林名厨。全球总冠军奖励很serious,并不是钱,而是获得前往世界顶级餐厅工作学习的机会。
宝贵的行业资源和人脉,这都是钱买不来的呀。
最终,来自上海La Bourriche 133餐厅的青年厨师刘亚民摘得本次比赛桂冠。
还记得现场介绍时,他并不怯场。避开贵价食材、选择廉价的国产多宝鱼,是因为这是他,一个来自内陆、却在西式海鲜餐厅工作的小孩,人生第一次吃到的海鲜;鱼肉边角料与虾肉、绿叶菜一起压成一朵鱼肉花糕,高级又环保;酱汁走麻辣风味、着墨花椒,一方面是典型中式风味,但主要是因为女朋友是四川人……
这波狗粮撒的,当时我就笑了。
立意、执行、最终呈现,每一步都踩得很准。我想这与他的导师,La Bourriche 133主厨李家伟不无干系。作为李家伟从The Pine时期开始的粉丝,这菜吧,也的确能看到不少他的言传身教。
圣培露这厨师比赛,5届里我看了3届,18年有幸去米兰看过全球总决赛。对比以往,这一届不论做菜还是口条,实力都是最强的。
除了冠军之外,这一届甚至还有一位二进宫的选手,上海Torichi知更餐厅主厨王进。比起两年前空手而归,此次他同时斩获了美食文化融合奖,与网友投票的Fine Dining Lovers美食匠心奖,终于载誉而归。
王进在这两届比赛的成长与蜕变,也侧面应证了一件事:这比赛在青年厨师心里的含金量,是越来越高了。
是情怀也是闭环
圣培露在大众领域最广为人知的行业曝光,来自世界50佳餐厅World's 50 Best:Noma公认的“世一”头衔就出自这份榜单,跟《米其林指南》一样,是全世界foodie的摘星打卡必修课。有幸去过几次颁奖礼,那众星云集,全球名厨大party,这号召力真的没谁了。
哦对了,本届评委中有两位的餐厅,遇外滩和壹零贰小馆,也在亚洲50佳榜上有名。
▲ 50佳与圣培露、普娜如影随形
活动主赞助商十几年如一日,都是意大利老牌气泡水圣培露(和同门矿泉水普娜),约等于冠名美食届春晚,就差没把“世一餐水”写脸上了。
相较之下,举办青年厨师大赛,效果就没那么立竿见影了,在C端的影响力好像也很有限。但既然是“世一”,眼光必须长远,也得有点追求和使命感。谁都年轻过,三星名厨也有过年少懵懂,给年轻人搭一个展示自己、学习交流的舞台,这才是行业领头羊该有的格局与风范。
其实吧,圣培露“投资”青年厨师本质上也是个闭环。如果我没记错,2015年东南亚赛区的冠军Kirk Westaway(师从Odette主厨Julien Royer),从恩师手中接棒的Jaan,荣膺米其林两星、也是亚洲50佳榜单的常客。
你看,这届参赛选手的导师里,不就有几个之前的选手吗:
欧正权,香格里拉野叙·ANANDA餐厅主厨,2019年十强;刘新力,成都BRUSTIN现代料理餐厅主厨,2017年十强…
▲ 2019-2020届选手欧正权
如今,他们都已拥有了自己的餐厅,甚至能够带着徒弟出战,这一棒接一棒的承前启后,确实颇有点接力赛的风范啊!
啊对了,这一届的收官晚宴,也邀请到了上一届比赛的冠军张祎,与当年征战米兰总决赛的导师、DA VITTORIO SHANGHAI行政主厨Stefano Bacchelli再聚首,为晚宴奉上了头两道菜品。
有句港句,张祎这道“秋风扫落叶”,南瓜卷茄子,酸度辣度都很on point,融合上茄子泥的烟熏风味,层次感真是爆炸,这道菜会出现在张祎当下工作的广州朗泮轩菜单上;Stefano则甘当绿叶,以一道扎实美味的米型面承前启后,就,满满都是作为“老师“的用心良苦!也可以在DV的秋冬菜单上点到哦!
02. 中国人的孩子,也可以是厨师
不得不说这届年轻厨师,生在了好时候。
越来越多的年轻厨师勇敢站在了台前,被允许有自我、有个性的表达。大赛评委一姐邱琼与谭绮文都表示,这与过去截然不同,曾经入行做厨师“不能有自己”,而如今的厨师行业则鼓励“自我”的存在,并允许更多的可能性。
▲ 来自Ling Long餐厅的姚玮洁在为评审团呈现菜品
一方面归功于厨师社会地位的提高。社会对厨师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宽容,加之社交媒体助力,令厨师甚至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明星光环的职业。
从我的个人经验出发,最近来问我“哪家厨师学校好”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不少人发掘了自家孩子爱动手、爱做饭的天赋,早早开始规划,想着以后也是门求生的手艺……
你看,开明的父母,是足以支撑年轻人把“爱好”变成事业的。
而另一方面,年轻厨师的思路和格局,也更为“打开”。
过去做厨师,就是拜师学艺,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在旧有的“打工”体系中花上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小徒弟变老师傅。
如今的年轻人,则早早地意识到,人,不一定要打那么久的工,可以在翅膀硬了后(积累了一定经验),去一个不那么贵的地段,开一个不那么贵的餐厅,甚至从快闪和私厨开始,试水市场、自我磨练,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而不是员工!)一起,做自己想做的菜,追逐或微小、或远大的梦想。
03. 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做新中餐
圣培露青年厨师大赛,一个传统意义上比拼西厨烹饪的比赛,如今的参赛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中餐元素。要我看,这届大多数选手的菜,走的都是中国食材、中国调味、西式技法的路子,其实也可以被划入“新中餐”的范畴嘛。
▲ 参赛选手王进的作品《萌芽再生》
从现实来看,不论是以Ling Long、R.O.W.T.为代表的“新中餐”,还是百花齐放的地方菜系真中餐,时下非常流行的中餐小酒馆,年轻消费者对中餐的偏爱显而易见。
上一届的十强选手之一、两家餐厅的主理人崔迪认为,中国新生代厨师未来最大的转向,就是做(新)中餐。
“我长着一个中国人的面孔,我做西餐、做法餐,大家是不认可的,是不会觉得你比法国人做得更好。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在国际舞台上我必须要做中餐。”
作为一位在社交媒体上颇有名气的“网红”,她也表示,会用自己的影响力去传播中餐文化的历史、文化与传统,而她的终极梦想,则是在40岁以后、功成名就时,开一间中餐版的蓝带学校,给更多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学习的舞台。
作为厨师、守住自身传统文化的根,也是评委们的一致共识,壹零贰小馆主厨徐泾业认为不必为了迎合国际化牺牲传统;遇外滩创始人吴嵘则倾情分享了自己“走过的弯路”,从主打融合创意的宴遇到回归经典闽菜,不拒绝技术的融合、守正创新。
而作为海外华人,唐香主厨谭绮文分享了自己对中餐文化认知的转变,并鼓励每一位参赛选手,去讲好自己家乡菜的故事。
04. 要坚定地相信每一届年轻人
烹饪之根本,在于传承。我们都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任何年轻厨师想要把这门既讲究传统、又追求突破的职业做好,一路上没有良师的点拨提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也是圣培露最早办这个青年厨师大赛想要传达的精神,每位选手在比赛里也会有自己的专属导师。
而圣培露对于年轻厨师的扶持,不仅仅止于办个大比赛,而是慢慢地形成一个青年厨师的社群:赛事主办机构的圣培露青年厨师学院(S. Pellegrino Young Chef Academy)更为青年厨师们的成长保驾护航,线上的教学视频、讲座,线下的职业拓展networking机会,就,难得!
冠军导师李家伟,在赛前的论坛交流里,说了一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话:
“每一代厨师,都有推动业界向前的职责,每一代人都有我们自己的使命。而这个比赛最大的意义,是让青年厨师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只有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碰撞,才会带来新的火花。”
我想,这大概就是这个比赛的意义所在吧。
因为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哪个行业,进步的本质,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向前浪发起冲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书写全新的篇章啊。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年轻的你,都能坚定地去做自己、追逐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与自己的理想在不远的未来双向奔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