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反复观看南海区某一位黄老师的说课,细细品味,发现自己确实自愧不如,希望用文字记录下黄老师说课优秀之处,同时自己加以学习,让自己的说课能力更上一层楼。
一、整体视野分析,问题引领说课
一个好的说课,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在整个说课过程中,黄老师围绕“怎样让学生真正经历倍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本质上理解倍,构建倍的概念模型?”这一问题展开。在仔细分析教材后,黄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1.丰富教材,增加多组整数倍和非整数倍的关系,为概念形成提供整体支撑。2.深挖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份数、几份数、倍数的紧密关联,为丰富倍的模型铺路搭桥。这些教材的处理都是真切围绕说课前的问题展开,所以让人觉得设计很巧妙,并不突兀。
二、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可操作性强
三、练习有深挖,逐步开放
课堂练习往往是我们说课中容易忽略的点,但其实也是容易出现亮点的地方。黄老师的课堂练习经过认真推敲,层层深入,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思维逐步开拓。“我说你摆”这一练习里设置了3个级别,先是最简单的“引”——正向练习,找几份数,顺便在此突破1倍这一教学特殊点。再到“扶”——反向练习,找一份数。最后是“放”——开放练习,固定倍数,从中感悟倍的本质,不管数量是多少,它们都存在3倍的关系。通过逐步开放的练习,隐形渗透控制变量思想、正反比例函数思想,显性强调一份数、几份数、倍数之间的关系。最后黄老师还留下了思考题给学生,一份是100、1000,3倍是多少,还要摆吗?让学生抽象倍的模型。我觉得黄老师这一系列练习的设置正是整个说课中最精妙之处。
整个说课到了尾声,黄老师再从知识主线、教学主线进行归纳,整节课的脉络非常清晰,她说的不仅仅是本课的内容,说的更是“怎样让学生真正经历倍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本质上理解倍,构建倍的概念模型?”这一问题如何解决的过程。在总结中,整课上升了另一个高度,那就是教育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学生,本课中学生通过大量感悟——归纳辨析——提炼本质,学会用整体的视野看问题,用关系的思维思考问题,这正是我们教育的本质,现在要培养的正是思维能够创新的新时代学生。感谢黄老师精彩的说课,真正做到走进概念本质,说出数学味,让我不仅学习了说课该怎么说,也让我反思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希望今后自己能努力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