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共赢 | 顺德·南海·三水 “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讲座:《破学科壁垒,寻融合之路》——顺德区均安顺峰小学 陈汝君

教育   2024-11-15 09:09   广东  

个人简介

陈汝君,均安镇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组长,均安镇顺峰小学数学科组长,均安镇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先后荣获佛山市优秀青年教师、佛山市学科骨干教师、佛山市优秀教研组长等荣誉称号,曾在佛山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顺德区小学数学优质课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顺德区原创命题设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等;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多篇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在省、市、区发表和获奖。

主题讲座:《破学科壁垒,寻融合之路》

主题讲座:《破学科壁垒,寻融合之路》

作者: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顺峰小学 陈汝君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均安镇顺峰小学的陈汝君。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谈谈我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分享。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背景



20224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方案首次明确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也就是要加强学科关联,强化学习实践,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而新课标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主要有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第一、第二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第三学段可以尝试项目式学习。对于这些变化,我一直在思考:“这样调整是为了什么?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觉得吴正宪老师在一次采访中的回答给了我答案。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育什么人的问题。未来社会需要的人,首先要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有能力担当,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善于沟通与合作,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仅仅具有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综合利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格局……对于这一切,只坐在教室里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关注当下社会,融入现实生活,关心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而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正是给学生搭建了这样的平台,提供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历练机会。所以说,无论是项目学习、单元学习、大概念、深度学习等等,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刚才提到小学阶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第三学段可以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有很多老师就会有疑惑,那我做的东西到底属于主题式学习还是项目式学习,我也在专家撰写的各类书籍里找过答案。但总是有些含糊不清,直到看了曹一鸣教授的讲座,我才想明白了。其实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是一个很连贯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把“主题式学习”视为“项目式学习”的“初级版”,主题式学习关注跨学科知识的学习,项目式学习更关注应用跨学科知识开展研究,这和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不同阶段的进阶原理类似。具体来说就是,小学更多的是通过一些实际背景以及跨学科的内容去学习一些数学知识。而项目式学习不再是通过这个学习知识,而是需要做一个项目,真正完成一个任务,要求就更高一些。实际上就是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升级的一个过程。跨学科的实践和探索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一个方面,而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主要的载体,但并不是全部。综合与实践活动通常可以以主题式或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聚焦大情境、大问题,通过系列课,通常3-5节课来完成。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原则



(一)跨界性

跨界性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本质特点,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打破人为的学科壁垒,以数学知识为主,有机融入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将数学方法融入问题解决的方法中,感悟可以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事实,形成“学数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观念。

(二)科学性

科学性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质量保障,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不能为了教与学引用虚假不真实的案例,或使用非客观的自然规律。

(三)创造性

创造性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一大特点,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制定策略,并进行科学的论证,完整经历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将创造性观点规范化、科学化。

(四)启发性

启发性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智能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凸显育人功能,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学科之间、客观现象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理解如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使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形成与发展核心素养,使教学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五)趣味性

趣味性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生命力与活力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趣味性体现在情境选择、展现方式、结果展示等。

(六)综合性

综合性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在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综合性具体表现为学习内容的综合性、活动模式的综合性、能力发展的综合性、评价方式的综合性。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新版的教材中改动最大的也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从一年级上册的新教材中可以看到“综合实践”更体现跨学科学习,是以项目学习的理念组织编写的。通过与内容高度相关,能够引发探索兴趣,同时简明扼要的单元主题导语引出一幅有吸引力的主题情景图,基于这样的情境呈现出能够统领本单元研究与探索的驱动性问题,再引导学生对驱动性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并通过对项目成果的展示、分享与交流,促进过程性反思和成果迭代。

基于我对新课标理念及新教材的理解,我以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探索年月日的秘密》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遴选活动主题

主题选取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端,教师在选取和设计主题时需要考虑主题有根据、可溯源、可探索、可融合、可生长等因素。活动主题应该参考2022年版新课标相关要求,每个跨学科学习都按“学习任务”、“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活动意图”这样的编写样例创造性地去开展教学实践。

(二)确定学科定位

我们要清楚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多学科的拼盘,而是要有学科立场,比如我们是数学学科,就一定要落实数学学科的主体地位,确保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能得到加强和深化。那跨哪些学科呢?这是根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体内容确定的,要充分考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科,思考哪些地方体现跨学科,通过跨学科分别发展了学生哪些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科的名称一定要规范撰写,切忌改变或简写等,比如很多老师都很喜欢说的“道法”,这个只是简称,在撰写涉及的学科时要用正确的学科名称“道德与法治”。以我们科组《探秘时间之旅》这个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整合数学、科学、历史、美术等学科知识。比如在探究“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是哪来的?”通过科学小视频《一天、一月、一年》,让学生明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月亮绕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是一月,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借助科学三球仪器以及VR眼镜,让学生身临其境,观察天体运动,理解年月日和天体运动的关系,这里融合了“数学+科学”。再比如探究“一年有365天,如何分到12个月里?”这个问题时,了解古罗马凯撒、奥古斯在每月的天数和大小月等方面做的个性化设置与调整。融合了“数学+历史”。又比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份具有创意的年历卡,融合了“数学+美术”等。





(三)明确素养目标

第一,学习目标紧扣任务主题凸显围绕中心线索实现的目标。第二,学习目标紧扣核心素养,这里核心素养既包括所涉及的学科核心素养,又包括综合素养,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第三,学习目标紧扣跨学科属性,凸显不同学科中的目标表现。

《探秘时间之旅》主题学习目标我们就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四)设计活动任务

结合新教材的编排和时间在小学四个阶段的安排,明确了总的学习任务,进一步确定学习主题任务的选题、设计主线任务及子任务等。

1

3

5

2

4

6

(五)形成学习成果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成果要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产生实际的影响或效果。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项目或实践活动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或产品,例如《探秘时间之旅》这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就可以让学生绘制年历卡、假期作息时间表等,将成果转化。创造机会让学生的成果得以展示,为学生的成果提供平台。通过公开展示和讨论成果,形成学习成果的持续改进。当然也可以通过媒体发布、社交媒体分享等方式公开学生的学习成果,扩大影响范围。

(六)设置评价标准

在评价设计之初,教师可以围绕学习目标制作评价量表,例如在学科知识方面可针对学生的学科知识目标、学科素养目标展开评价;在实践操作等方面可以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在综合素养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表达、合作、参与度、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维度要对应学习目标,评价的条目要可观察可操作,评价水平的梯度要区分合理。通过评价过程中的指导、鼓励和发展功能,促进和修正学生的学习路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书曹一鸣教授主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指导》,里面有很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案例可以让大家更深入去学习。

以上是我今天的所有分享,有说得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文稿:均安顺峰小学陈汝君
编辑:均安天连小学欧阳嘉俊
审核: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赵阳云


寻求突破 落实素养

提出主张 共同发展

顺德数学之窗
顺德数学之窗致力于数学教学教研,分享教育教学成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单位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