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文,伦教小学数学教师,教龄12年;曾获顺德区教坛新秀、街道学科优秀教师、街道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曾参加街道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参加街道科研素养竞赛获一等奖,多次参加街道命题设计比赛获一等奖等等;主持顺德区十三五小课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顺德区规划课题的研究,撰写的学科论文获得市、区的一二等奖,另有多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阅读书目推荐:
读《有效堂提问的22条策略》有感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小学 林素文
利用假期的碎片时间,我拜读了《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这本书(如下图),这本书从“有效的提问策略让课堂学习精彩无限”、“精良的分析技术让提问效度清晰明显”、“深入的行动研究让提问品质渐进提高”、“经典的文献选读让思想智慧光芒闪耀”四大部分展开来阐述。书中强调课堂提问包括教师课堂提问和学生课堂提问两个方面,有效的课堂提问犹如一条纽带,会将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联系起来,架起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而且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中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课堂提问要做到有效,努力地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1.问题缺乏科学设计:很多问题的提出都是很空洞的,没有什么实效性的内容,也跟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没有什么关联,学生的回答也是很简单的是或者不是。2.问题缺乏思考价值:问题的提出很随意,学生不需要动脑去思考的。比如: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好不好啊?这种问题的提出没有一点意义,纯粹浪费时间。3.问题缺乏层次性: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多时候难度太高,只有个别的优等生才能回答,一节课靠几个优生撑起来的,其他的学生只是做听众而已。整节课的气氛很沉闷,学生觉得很枯燥无味。4.问题缺乏启发性:很多问题起不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对于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毫无帮助。通常像“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之类的无效提问。数学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简明的特点。教师课堂提问的语言不仅要注意到数学本身的这种特点,还要关注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在课堂中语言表述要努力做到准确精炼,切记不能含糊不清。二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发现问题是较薄弱的,对于情境图找数学信息,很多新手教师就是随意一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那很多学生回答的往往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出示情境图后,很多老师会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没有让学生明确:要的是带有数字的信息。很多学生就纷纷说,我看到了小白兔、小松鼠、小鸟、大树、蓝天白云等等。这些回答都不是老师想要的,老师想要得到的是带有数字的数学信息。新课标指出:我们数学课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能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所以假如老师这样提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有几只兔子,每只兔子又拿了几根萝卜啊?学生就会往数学的方向去思考,他们就会回答你:有三只小白兔,每只小白兔抱着三根萝卜。有三只猴子,每只猴子拿着五个桃子等等。这些才是我们要的数学信息。书中提到: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启发性。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本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去算一共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瓶?体会乘法的简便性。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其实编者的意图需要我们细细去体会。很多老师让学生去列式,然后评讲较对答案就结束了。在上本节课的时候,可以分为三步曲。第一步,让学生读图找出数学信息,放手给学生去列式。第二步,较对答案。并且抛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幅图的加法算式只有一种答案。第二幅图的加法算式却有两种答案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顿时安静下来了。他们纷纷议论:是啊,为什么第二幅图有两种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去发现。在小组汇报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说因为第一幅图是小朋友分成3组,每组有4人。第二幅图排列很整齐,可以从行去看,也可以从列去看。这个回答让老师很满意。接着又追问他们:那什么时候加法算式有两种,什么时候只有一种呢?这个问题给了学生很强烈的思维碰撞,他们开动脑筋去总结方法。最后他们会想出:当物体排列整齐的时候,就像军人的方阵图,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行的角度去看,也可以从列的角度去看。加法算式就有两种。乘法算式也有两种。第三步,对本题的进行总结。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虽然两个题目列出来的乘法算式都有两种,但是对应的加法意义却不一定有两种。因此,可以看得出,教师会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其实在课堂上并不需要怎样费力去上课,只要有几个启发性问题贯穿整个课堂就可以了。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多时候难度太高,只有个别的优等生才能回答,一节课靠几个优生撑起来的,其他的学生只是做听众而已。整节课的气氛很沉闷,学生觉得很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要尽量设计多种不同层次的问题,简单问题留给后进生,难度中等问题留给中上水平的学生,提高问题留给优等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能在课堂上有成功的体验。本节课一共有两个课时。是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回想以前我在上这一个内容的时候问题的设计没有层次性,导致没有讲透知识点。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得到了启发。我建议以后在上第一课时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从图中你能够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把机会留给了后进生,并且给予表扬,让全班跟着他读信息。第二个问题:什么是“限乘4人”?“至少”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稍微有点难度。让孩子们进行讨论,提问了学习能力中上的几个孩子,他们互相补充,完美地给出了解释。并且还要再让后进生重复他们的正确答案,加深印象。第三个问题:租船问题中,为什么要商加一,但是在划船问题中却不用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的思维受到碰撞,需要深思熟虑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这个问题把它留给班里的优生,让他们都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结合他们的想法进行总结:租船问题,最后哪怕只剩下一人两人,我们也要再租一条船给他们。坐车问题也是如此。但是划船问题,做衣服的问题等等,最后你剩下的钱不够再划一小时,剩下的布料不够再做一件衣服的,这时候只能舍去余数。在一节课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各有成功的体验。《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是在已经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把找到的联系或矛盾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集中地以“问题”的形态表现出来。这本书中也多次提到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努力地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个题目要求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在课堂上,不要着急让孩子们去动笔做题。而是先让他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梅花鹿今年12岁,大象比梅花鹿大37岁,小兔比梅花鹿小7岁。明确数学信息后放手让学生去提问题,并且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下几种:(1)直接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如:大象今年几岁?小兔今年几岁?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把信息运用得恰到好处。(2)通过对图中所给信息的组合提出的问题。如:大象和小兔一共多少岁?小兔和梅花鹿一共多少岁?大象比小兔大多少岁?这几个问题难度相对大一点,但是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组合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1)通过图中所给信息提出的问题。如:每枝百合的价钱是剑兰的多少倍?(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的问题。如:笑笑买了一种花,正好用了12元,她可能买了哪种花,买了几枝?(3)通过对图中所给信息的组合提出的问题:如:淘气有20元,请你给他配一束花,并说出两种搭配方法。这个问题开放性较强,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可以很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计算能力。通过这样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质量都会得到提高的,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创造性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课堂有效提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老师课前认真备课,提前准备好高质量的问题。在课中擅于捕捉课堂生成,有效追问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在课后,认真反思,对于课堂如何有效提问再三学习、思考、总结、提炼。感谢《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这本书给予我许多有效的建议,我相信:只要一直努力,致力于课堂有效提问,总有一天会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