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心得 | 吴正宪老师优质课的学习心得——佛山市北滘镇马龙小学 黄艳艺 分享

教育   2024-12-21 09:09   陕西  

黄艳艺,本科学历,小学数学二级教师,北滘镇学科优秀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对数学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爱岗敬业,责任心强,所教班级缕缕获得学校“优秀班级”称号,个人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得市、区级一、二等奖;参赛作品多次获得区、镇级奖项。用心经营教育,用爱温暖童心,我相信,生命因阅读而幸福,教育因执着而精彩。

名师简介:



吴正宪老师优质课的学习心得


佛山市北滘镇马龙小学 黄艳艺


在数学的海洋里,每一位教师都是引导学生採索知识的航手。利用暑假,我观摩学习了吴正宪老师的一系列优质课。吴老师把深厚的数学功底、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对儿童深深的热爱一点点地渗透进课堂的细枝末节,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生动而精彩的数学教学世界。下面,我谈谈感触比较深的几点。

一、依瓜寻藤,聚焦主题

吴正宪老师针对大单元整体教学提出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对数学学科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以结构化促进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以“主题”统领,实现深度覆盖,促进融会贯通。

“依瓜寻藤,聚焦主题”是吴正宪老师对数学教学的一种深刻理解和创新实践。“依瓜寻藤”形象地描述了从具体知识点(即“瓜”)出发,追溯其背后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即“藤”)的过程。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表面,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每个知识点背后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聚焦主题”则强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关注点放在数学知识的核心主题上。

以“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为例,备课时首先要“依瓜寻藤,聚焦主题”,思考:这个知识点长在哪条藤下?这条膝的大概念是什么?涉及的核心素养表现是什么?从而找出核心知识概念和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将教学活动与数学的核心主题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框架和认知结构。

二、顺藤摸瓜,建立结构

在“顺藤摸瓜”的基础上,“建立结构”是吴正宪老师教学理念的核心目标。她认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知识结构的构建。通过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这样的知识结构还能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吴正宪老师常常运用“顺藤摸瓜,建立结构”的教学理念来设计教学活动。她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作为起点,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逐步揭示其背后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同时,她还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归纳,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看准时机,适时提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使这颗心脏正常、有力的跳动,就要精心、精确、精准地进行提问。如果说提问是给学生思考的方向,那么追问就是思维的导火索,一触即发。教师要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还要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抓住生成的资源,通过追问将其放大、点燃,不仅使眼前的提问得以澄清,获得基本的数学理解,而且能够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促使其在不断地追问中得以延伸、发展。

旲正宪老师在讲解“商不变的性质”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猴王分桃” 的故事:一天,猴王要给猴子们分桃子。猴王对两只小猴子说:“请你们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然后按照这个标准把桃子分给群猴。”两只小猴听了,连喊太少太少。猴王听了,接着说道“那就这样来分,把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然后再按照这个标准把桃子分给群猴吧!”小猴听了,想了想说:“大王,能不能再多给一些?”猴王路作思考后说道:“这样吧,就把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再按这个标准把桃子分给群猴,这样总够了吧!”小猴子听了,高兴地连声说:“谢谢大王,谢谢大王!”猴王笑了。

故事讲完了,吴老师让同学们想一想,猴王为什么笑了?沉浸在故事中的学生被小猴、猴王的对话深深地吸引着。是啊,猴王为什么笑?这笑的背后隐藏者怎样的秘密?吴老师的适时提问,引发学生跳出情境,主动思考数学问题。

四、随机应变,掌控课堂

面对课堂上孩子充满个性的看法,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也不能敷衍了事,而应小心呵护,顺其自然,理性面对,不必急于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应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

在“认识小括号”的教学中,吴正宪老师出示这样一道题:李师傅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平均每小时做12个零件,李师傅一天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很多学生都用12×(3+4)的办法解决了,也初步接受了小括号。不料,一个学生向老师发起挑战:“我认为小括号没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问题。” 他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算式:12×3+12×4

面对偶发事件,吴老师沉思片刻,看到讲台上摆放着许多学生为灾区捐献的图书,计上心来。“王红同学积极支援灾区,她有52本课外读物,自己留下12本后把剩余的书送给了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本?请列综合算式解答。”并故意让这名学生上台板演。这名学生边写边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算式中画了一个小括导,表示先求5212的差,最后再除以5。”吴老师不温不火地将了他一军:“这个小括号有什么了不起,不写它不也是可以解決问题吗?,这名学生急了:“这个小括号非写不可,不然就得先算12÷5这步了,不符合题目要求。” 旁边的同学说“:你现在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喜欢上小括号了?”他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句 :“小括号挺好的!”

五、巧设练习,方法渗透

数学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尤其是数学思维的开发、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练习能够进一步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现象与本质,可以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可以发展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多种能力。

在“数的整除”复习课中,吴老师向学生出示了这样的练习:两个质数的和既是11的倍数,又是小于50的偶数,这两个数可能是几?

师:马上告诉我,你现在在想什么?

1:这两个数是哪两个数。

2:跟他一样。

师:这两个数究竟是几啊?有没有不这么想问题的?听听这位同学的意见。

3: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师:这位同学想的是它们的和是几,那它们的和是几啊?

一起说吧,11的倍数有11223344,要求是小于50的偶数,淘汰谁?

生:1133

师:它们的和找到了,同学们知道可能是哪两个质数了吗?

4319517

师:别着急,先坐下来。同学们,结果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们回忆一下,前面两位同学说首先想到的是这两个质数是几,而第三位同学马上想到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一下子把包围圈缩小啦,因此我们写出了11223344,你们又要淘汰1133,包围圈就更小啦,一步步缩小包围圈,然后顺藤摸瓜,一组组的两个质数脱颖而出……可以看到,这个练习关注的不是答案,而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产生的方法。“缩小包围圈”正是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诠释方法的内涵。

吴老师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可能会忘记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淀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不会忘记的,良好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好的练习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脱离具体的练习空谈数学思想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通过练习有效渗透对应、转化分类、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水滴集多成大海,学习集多成学问。观摩学习吴正宪老师的好课,让我对数学、对课堂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吴老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思维碰撞而产生的智慧火花,不仅为数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还让我体会到名师的教学风采,也时刻提醒我要不断进取,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完成从学习教学技术到领悟教学规律的升华,真正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

寻求突破 落实素养
提出主张 共同发展


顺德数学之窗
顺德数学之窗致力于数学教学教研,分享教育教学成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单位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