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中国石油大学RE:原位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催化废油浆相加氢转化为生物氢化柴油

文摘   2024-09-09 08:30   天津  
第一作者和单位:Hui Luo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通讯作者和单位:Hui Luo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关键词:生物加氢柴油;油溶性催化剂;MoS2纳米颗粒;浆相加氢处理;废油


全文速览

该文通过水解棉籽酸化油(CAO)制备了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并将其原位作为催化剂用于CAO的浆相加氢处理以生产生物氢化柴油(BHD)。作者对MoS2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并将其与纳米颗粒的形态特征联系起来。结果表明,MoS2纳米颗粒的粒度和形貌明显取决于制备过程中的硫化温度。在较低温度(如240 ℃)下制备的纳米颗粒(MoS2-240)在CAO中分散良好,平均粒径为169 nm,呈单层或双层片状,平均板长6.1 nm。MoS2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能与其分散性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MoS2-240用量为500 μg/g、反应温度380 ℃、初始氢压5 MPa和停留时间1 h的反应条件下,CAO转化率可达98 w%,BHD产率超过82 w%。


背景介绍

生物柴油是从植物油、动物脂肪,特别是酸性油(AO)和废弃食用油(WCO)等废油中提取的替代柴油燃料,因其污染排放较低和可从可再生资源中获取而日益受到关注。由脂肪酸甲酯(FAME)组成的传统生物柴油被称为第一代生物柴油,其储存稳定性差、热值低,而且由于含氧量高和一些甘油副产物的存在,与石油柴油的相容性较差。如今,利用加氢处理等技术生产无氧生物柴油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克服这些缺点。在加氢处理过程中,甘油三酯分子经过加氢脱氧(HDO)、脱羰(DCO)和脱羧(DCO2)生成长链碳氢化合物,即生物加氢柴油(BHD),具有热值和十六烷值高、储存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与石油柴油按任意比例混合。

MoS2形式的Mo基催化剂与其他过渡金属硫化物相比,具有更优异的加氢和焦炭抑制活性,因此在真空渣油加氢裂化中是理想的候选催化剂。一般来说,浆相工艺中采用的分散MoS2催化剂是通过硫化Mo前驱体获得的,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钼酸铵等水溶性前体价格相对低廉,但由于界面张力的原因,难以在原料中将其分散成亚微米级的颗粒。油溶性物质,如环烷酸、脂肪酸、羰基化合物、离子液体等的钼盐,具有易于与原料混合的独特性能,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由于这些优点,油溶性前驱体在浆相工艺中越来越受欢迎。

作为一种典型的二维各向异性材料,MoS2由化学惰性基面组成,这导致其加氢催化活性主要来自堆叠层的边缘。研究表明,较少的堆积层和较短的板坯长度有利于暴露催化活性位点,提高其加氢活性。然而,钼前驱体硫化后得到的硫化物颗粒容易聚集,从而由于颗粒尺寸的增大降低了催化剂的加氢性能。油溶性硫化物纳米颗粒的形成有利于改善MoS2在较窄尺寸分布下的分散性,并暴露出更多的活性边缘位点。同样,该研究小组制备的油溶性Fe-Ni硫化纳米颗粒(FeNiSx)由于在进料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可有效将真空残渣升级为轻质油,并形成焦炭。

该研究以从棉籽酸化油(CAO)水解中获得的脂肪酸钼盐为前驱体制备了油可溶性MoS2纳米颗粒。而后将其原位用作CAO浆相加氢处理的催化剂。考察了MoS2纳米颗粒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催化性能,并进一步将其与纳米颗粒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文章要点


1、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结构表征


硫钼化物是加氢催化剂的活性相,由脂肪酸钼和硫源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硫化反应生成。制得脂肪酸钼所用CAO的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见表1。图1是在不同硫化反应温度下获得的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的XRD谱图。这些硫钼纳米颗粒的特征衍射峰主要出现在2θ为33.5°和 58.8°处,即2H-MoS2晶体的(100)和(110)晶面对应的衍射峰。与MoS2的标准光谱相比,MoS2纳米颗粒的XRD衍射峰微弱且扩散,根据舍勒方程表明其颗粒尺寸较小。特别是当硫化反应温度为220 ℃时,所获MoS2在33.5°和58.8°处的衍射峰强度非常微弱。随着温度升高,图1中所示的(100)和(110)面的特征峰变得更加尖锐,这表明所得MoS2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已经形成。



图2显示了在不同硫化温度下获得的油可溶性MoS2纳米颗粒的SEM图像。当温度为220 ℃-260 ℃时,MoS2纳米颗粒由球形颗粒组成,均匀分布在100-200 nm左右。当硫化温度超过260 ℃时,MoS2颗粒的尺寸明显变大。通过DLS法测量MoS2在油相中的粒度分布,进一步定量描述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的粒度变化,如图3所示。可以清楚地看出,MoS2的粒径随硫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与SEM结果一致。当硫化温度为220-240 ℃时,MoS2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160 nm。随着硫化温度升高至260 ℃,MoS2的平均粒径增至200 nm左右。特别是当硫化温度高于260 ℃时,颗粒尺寸显著增大。



硫化得到的MoS2纳米颗粒的表面会与有机配体(如脂肪酸)键合,导致这些颗粒具有油溶性。金属组分主要通过三种配位状态与脂肪酸配体进行配位,即单齿、螯合和桥连。FTIR光谱用于研究所制备的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的羧酸盐络合物结构,1700-1400 cm-1的波数范围与羧酸配体的配位状态相关。根据图4的表征结果,脂肪酸主要以单齿态和少量螯合态存在于MoS2表面,这赋予了MoS2纳米颗粒相当大的油溶性。


在240 ℃下获得的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的热重(TG)数据及其一阶求导(DTG)数据显示在图5中。显然,MoS2纳米颗粒的分解过程分为两步。主要步骤发生在200-300 ℃,最大热解速率时的温度为261.9 ℃。次要步骤发生在400-500 ℃,热解速率的第二个峰值出现在455.3 ℃。结合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的粒度分布可以推断,在较高温度(>260 ℃)下获得的较大颗粒归因于MoS2表面结合的脂肪酸配体的分解,导致晶体颗粒的聚集和生长。


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随硫化温度变化的TEM结果如图6所示。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板层主要呈单层或双层结构,板层尺寸主要分布在4-10 nm范围内。随着硫化温度从220 ℃提高到300 ℃,每次堆垛的板数不断增加,这表现在双层板和多层堆垛的比例增加。同样,硫化温度越高,MoS2纳米颗粒的板尺寸越大,板尺寸分布变宽,这与使用舍勒方程获得的XRD结果密切吻合。这些结果表明,硫化温度不仅影响MoS2纳米颗粒的尺寸,而且对MoS2形貌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较高的硫化温度下,生成的MoS2颗粒尺寸更大,具有更大的MoS2板层和堆积层。


2、MoS2纳米颗粒的构效关系


将不同硫化温度下制备的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作为CAO浆相加氢处理的催化剂,在MoS2加入量为1000 μg/g、反应温度380 ℃、初始H2压力7 MPa、停留时间1 h的条件下进行,结果如表2所示。图7通过压力曲线说明了不同MoS2纳米颗粒对浆相过程的影响。

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CAO的转化率很低,仅为45%左右,导致BHD的产率也很低(不足34%)。而由于MoS2纳米颗粒的存在,CAO转化率和BHD产率显著提高。特别是加入MoS2-220或MoS2-240后,CAO转化率和BHD产率分别超过98%和82%。此外,气体产率和汽油产率与无催化剂时接近,但水的产率明显增加。反应压力明显低于无催化剂时,且在反应过程中由于H2的消耗而逐渐降低。可以证明,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促进CAO与氢的HDO过程是提高CAO转化率的关键因素,而DCO或DCO2产气和裂解产汽油的反应均为热行为。不同催化剂的性能(根据CAO转化率、BHD产率、水产率和压力曲线)排序为MoS2-240>MoS2-220>MoS2-260>MoS2-280>MoS2-300。这表明在较高硫化温度下获得的MoS2纳米颗粒的HDO活性较低,导致CAO转化率和BHD产率降低。

为了将MoS2纳米颗粒的结构与其在CAO加氢处理中的活性关联起来,表2列出了通过DLC分析测得的平均粒度(d)、通过TEM图像确定的平均板长(L)和平均堆积数(N)。对于分散型催化剂,MoS2的边缘位置由其分散性决定。MoS2颗粒的粒度越小,板条尺寸和堆积数越少,暴露的氢转移活性位点越多。表2中的数据清楚地表明,MoS2纳米颗粒的HDO活性与其分散性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d、L和N值较小的MoS2颗粒显示出较高的HDO活性。尤其是考虑到甘油三酯分子更大,MoS2纳米催化剂的高分散性就更有利于与原料分子的接触。因此,在较低硫化温度下制备的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对于将废油HDO转化为BHD非常有效,因为它们具有包含丰富边缘位点的单板层或双板结构,同时在油中保持较高的分散性。



3、反应性能评价


如上所述,MoS2-240具有高分散性,对CAO的浆相加氢处理表现出有效的催化性能。因此,作者对MoS2-240催化浆相加氢过程的反应参数进行了评估(图8),包括MoS2用量、反应温度和H2压力。综合CAO转化率、产物分布情况以及反应的绿色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最终确定MoS2用量500 μg/g,反应温度380 ℃,初始氢气压力5 MPa为最优反应条件。在该优化条件下,CAO转化率可达98.1 w%,BHD产率为82.4 w%。


总的来说,该工作以CAO水解得到的脂肪酸为配体制备了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并将其原位作为用于CAO浆相加氢处理的催化剂。脂肪酸配体通过形成单齿态与MoS2表面结合,使MoS2纳米颗粒具有相当的油溶性。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主要呈单层或双层板状,其颗粒尺寸和形态显著取决于形成过程中的硫化温度。硫化温度越高,形成MoS2颗粒的粒度越大,MoS2板和堆叠层也越大。在240 ℃温度下获得的MoS2纳米颗粒(MoS2-240)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其d、L和N值分别为169 nm、6.1 nm和1.9。油溶性MoS2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能与其分散度有很好的相关性,d、L和N值较小的MoS2具有较高的HDO活性。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脱羰(DCO和DCO2)和加氢裂化的发生,增加MoS2用量和H2压力有利于HDO的发生。在MoS2-240用量为500 μg/g、反应温度380 ℃、初始H2压力5 MPa,停留时间1 h的反应条件下,CAO转化率可达98 w%,BHD产量超过82 w%。


论文相关信息

文章信息:

H. Luo et al. Slurry-phase hydrotreating of waste oil to bio-hydrogenated diesel using in situ oil-soluble MoS2 nanoparticles. Renewable Energy 219 (2023) 119506.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renene.2023.119506


供稿:张春源

编辑:曹凯浩 张春源

审核:纪娜 刁新勇 张胜波

 往期推荐 

【文献解读】南京农业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Nano Lett.:生物催化与电化学催化的串联整合实现环境条件下的高效聚酯升级再循环

【文献解读】马克斯·普朗克胶体与界面研究所ChemSusChem:可持续的酸性碳催化剂将聚乙烯废物转化为碳氢化合物

【文献解读】南京林业大学CEJ:温和条件下原位还原CuO/Al2O3催化剂上香兰素加氢脱氧制2-甲氧基-4-甲基苯酚

【文献解读】四川大学BT:氮掺杂碳-氧化铝杂化负载钴催化剂催化生物油升级为高价值燃料



纪娜生物质课题组
天津大学纪娜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生物质固废资源转化利用研究,致力于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材料,力求为生物质转化利用提供高效环保的解决途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