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及通讯单位:Xue Feng 辽宁大学
通讯作者及通讯单位:Lei Zhang 辽宁大学
全文速览
该文首次报道了通过光电催化将塑料升级与H2O2生产相结合。高效光电极Mo2N-Co3O4@Fe2O3,设计了一种具有Z方案无势垒异质界面和氧空位以及光热效应的材料,使用炭黑和PVDF进行改性Mo2N-Co3O4@Fe2O3催化层建立稳定的疏水三相界面。还使用以下方法实现了高浓度H2O2溶液的直接合成Mo2N-Co3O4@Fe2O3/PVDF/NF光电阴极与自来水。Co3O4/NF光阳极对PET水解产物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活性,可产生PTA和KDF,法拉第效率(FE)高达90%。完成的电解槽需要1.2 V的受控阳极电势,以便在光阳极同时产生KDF和PTA,在光电阴极同时产生H2O2,其FE分别为85%和70%。该项工作有望为太阳能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高效联合生产奠定基础。
背景介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废物的光电重整与过氧化氢(H2O2)的合成对环境和能源工程具有重大意义,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环境条件下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氧气和水,光催化和光电催化氧气还原反应(ORR)为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H2O2合成提供了最有前景的策略。光催化和光电催化ORR传统上在气液系统中发生,其中气态O2被引入水介质并被输送到三相(气-液-固)界面进行ORR反应。然而,由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差,界面处的氧气转移缓慢,以及光催化剂与水的直接接触,双电子ORR过程具有延迟动力学,主要受氧气传质控制。最近的研究试图通过开发疏水性光催化材料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掺钛锆MOF通过十八烷基膦酸进行疏水烷基化,并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增强无机半导体的疏水性,从而显著提高氧扩散系数。为了提高H2O2的产量,建立了H2O2生产性能与催化层性能(如氧传质、电子转移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这是通过控制催化层的疏水性来实现的,以产生稳定的超疏水三相界面。PET塑料的升级与通过光电催化生产H2O2的结合很少被探索,这是该领域的一个主要空白。为了实现光电解的潜在好处,EGOR-ORR电解槽有望具有活性和稳定的催化剂,用于直接氧化PET塑料升级和快速还原O2。
文章要点
1、亲水性电极材料的表征…
空心双层壳体的施工方法Mo2NCo3O4@Fe2O3如图1A所示。ZIF-67的核心首先被合成,随后被用作壳生长的种子。SEM和TEM图像中显示了均匀的纳米立方体形状的ZIF-67(平均粒径为500 nm)(图S2A和图S2D)。ZIF-67的XRD图谱与先前文献高度一致。薄外层CoFe PBA封装芯ZIF-67以建立核壳ZIF-67@CoFePBA通过PBA对MOF生长过程。SEM和TEM图像(图S2B、图S2E)说明了ZIF-67@CoFePBA的平均粒径增加到600 nm。通过XRD成功表征了Co3[Fe(CN)6]2(JCPDS:46-0907)的所有衍射峰(图S4)。空心双层壳ZIF-67@Mo-CoFePBA可以通过无机盐(NH4)6Mo7O24⋅4H2O中的[MoO4]单元和CoFe PBA中的[M-NxCy]单元、ZIF-67中的Co(咪唑盐)4 2-单元之间的交换获得。SEM(图S2C)、TEM(图S2F)和XRD图(图S4)证明ZIF-67@Mo-CoFePBA保留了纳米立方体形状和结晶相,而不会因简单的单元交换过程而造成重大损害。随后的转变最终形成了中空双壳Mo2N-Co3O4@Fe2O3通过在500 ℃下控制热解实现了丰富的界面和氧空位。在这里,Co、Fe逐渐与氧气反应形成Co3O4@Fe2O3,而[MoO4]单元在煅烧下同步聚集形成MoOx,随后与附近的N源反应形成Mo2N。因此,异质界面Mo2N-Co3O4@Fe2O3形成,同时有机配体的完全氧化完全释放CO2或NOx气体,中空双壳纳米立方体和纳米框架形状得到很好的保留(图1B和图1C)。高分辨率TEM(HRTEM,图1D)进一步证实了分别与Co3O4、Fe2O3和Mo2N相关的0.28 nm(220)、0.25 nm(311)和0.24 nm(112)的晶面间晶体长度和平面。如图1E所示Mo2N-Co3O4@Fe2O3 XRD图谱可以标记为Co3O4(JCPDS:00-001-1152)、Fe2O3相(JCPDS:1-089-0597)和Mo2N相(JCPDF 00-005-0727),表明成功合成了Mo2N-Co3O4@Fe2O3。此外,元素映射图像(图1F)表明,元素Co、Fe、O、Mo和N均匀分布在Mo2N-Co3O4@Fe2O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量光谱Mo2NCo3O4@Fe2O3如图2A所示,肯定地证明了Co、Fe、Mo、N和O元素的存在。XPS光谱的Mo 3d信号(图2B)表明,Mo主要存在于高度氧化的价态中,特别是Mo6+(232.6和235.7 eV)和一对较小的Moδ+(228.9和232.2 eV,δ≈2–3)峰Mo2NCo3O4@Fe2O3,清楚地表明Mo2N的存在。此外,N 1s XPS光谱在398.3 eV处出现峰值(图2C),这归因于Mo2N的Mo-N键。这一观察证实了XRD和TEM结果。399.2和400.8 eV处的另外两个峰分别来自吡咯-N和石墨-N。在Co3O4中,O 1s光谱的两个峰可以在约528和528.1eV处分开Co3O4@Fe2O3在大约529.9和530.6 eV(图2D)处,可以分别归因于吸收的O和金属-O(M-O)。O空位(530.6 eV)在Mo2N-Co3O4@Fe2O3引入Mo2N(图2D)。O空位可以充当强吸电子基团,促进电子转移到O空位,从而提高载流子分离的有效性。此外还进行了XPS光谱以通过Co3O4表面电子转移的比较分析来鉴定化学偶联,Co3O4@Fe2O3,以及Mo2N-Co3O4@Fe2O3,Co3O4的Co 2p光谱(图2E)分别在779.9/795.3eV和781.8/797.4eV处出现峰值,分别代表Co2+/Co3+的Co 2p3/2和Co 2p1/2。Co 2p1/2和Co 2p3/2的结合能Co3O4@Fe2O3与Co3O4相比,显示出约0.5 eV的正移(图2E),这是由于Co3O4和Fe2O3之间紧密界面接触后,Co3O4的Co原子损失了电子。同时,如图2F所示,Fe2O3的Fe 2p光谱峰值分别位于711.7/725.0 eV和713.9/727.5 eV,分别与Fe2+/Fe3+的Fe 2p3/2和Fe 2p1/2一致。Fe 2p3/2的结合能Co3O4@Fe2O3显示出比Fe2O3的负移(图2F),这与上述实验结果一致,表明Z型电荷转移机制可能存在。此外Co3O4@Fe2O3电极还可以提供Co2+/Co3+和Fe2+/Fe3+氧化还原对,从而增强电催化活性。
为了对Co3O4、Fe2O3、Fe2O3@Co3O4和Mo2N-Co3O4@Fe2O3的光学性能进行彻底评估,对其进行了UV-vis DRS测试。随着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范围内表现出强而宽的光吸收的Mo2N的引入,Mo2N-Co3O4@Fe2O3在300W Xe光照射下可以表现出光热效应(图3A)。经计算,Co3O4和Fe2O3的能带隙(Eg)分别为2.0 eV和1.5 eV(图3A,插图)。根据Mott-Schottky图(图3B-C),EVB(Co3O4)的能量为1.9 eV,与NHE相比,ECB(Fe2O3)的能量约为0.6 eV,而EVB(Fe2O3)和ECB(Co3O4)的能量分别为1.5 eV和0.4 eV。
2、疏水性光电阴极的制备与改性…
镍泡沫具有复杂的多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允许大量的分子O2与电极相互作用,被选为导电基材。如图4A所示,两者均为亲水性Mo2N-Co3O4@Fe2O3/NF和疏水性Mo2N-Co3O4@Fe2O3制备了PVDF/NF电极。SEM图像(图4B-D)证实成功加载Mo2N-Co3O4@Fe2O3在镍泡沫上,保持泡沫的松散和多孔性,同时Mo2N-Co3O4@Fe2O3/NF是亲水性的(水接触角(CA)为22°)。Mo2N-Co3O4@Fe2O3/PVDF/NF的表面SEM如图4E-G所示。可以观察到Mo2N-Co3O4@Fe2O3/PVDF/NF具有疏水性(CA为128◦)Mo2N-Co3O4@Fe2O3均匀地分布在Ni泡沫的骨架内并且仍然保持Ni泡沫的高宏观孔隙率。为了进一步验证疏水改性对氧气传质的影响,进行了氧气吸附实验。很明显Mo2N-Co3O4@Fe2O3/经过疏水处理的PVDF/NF能够很好地吸收外来气泡,与Mo2N-Co3O4@Fe2O3/NF(图4D插图),表明疏水光电极处理改善了氧气传质并提高了氧气利用率。此外,XRD结果(图S7)表明,疏水性电极显示出与亲水性电极相似的峰,表明PVDF改性不会影响材料的晶相。
为了研究润湿性对电极性能的影响,Mo2N-Co3O4@Fe2O3/PVDF/NF和Mo2N-Co3O4@Fe2O3/PEC H2O2的NF电极是通过瞬态光电流响应、LSV、EIS分析和双层电容(Cdl)进行的(图S8 A-D)。尽管PVDF略微降低了电极的光吸收和导电性。然而,疏水光电极处理改善了氧气传质并提高了氧气利用率。
3、Mo2N-Co3O4@Fe2O3/PVDF/NF‖Co3O4/NF PEC电池…
PEC性能Mo2N-Co3O4@Fe2O3/PVDF/NF和Mo2NCo3O4@Fe2O3/NF在O2气氛中的光照下产生H2O2,用于评估ORR性能(图5A、图S9)。PEC的最佳性能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Mo2N-Co3O4@Fe2O3/PVDF/NF(PVDF/催化剂:10/7,pH=10)在300 W Xe光下以0.8 V Ag/AgCl的电势照射3小时,产生3.4 wt%的最高H2O2产量。这一产量大大超过了1.9重量%Mo2N-Co3O4@Fe2O3/NF,归因于疏水改性,提高了氧气向电极表面的传质和氧气的利用效率。此外,O2作为天然电子清除剂快速运输到催化位点,能够有效地从催化剂中去除光生电子Mo2N-Co3O4@Fe2O3催化剂并抑制光激发载体的复合。这个Mo2N-Co3O4@Fe2O3/PVDF/NF光电阴极表现出优异的回收性能,五次循环后产量几乎没有下降(图5B)。XRD表征(图S10)证实Mo2N-Co3O4@Fe2O3/PVDF/NF在五个循环后与新鲜PVDF/NV几乎保持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光电阴极在H2O2生产中的优异性能,PEC H2O2的生产优于Mo2N-Co3O4@Fe2O3/PVDF/NF电极和Mo2N-Co3O4@Fe2O3/将NF电极与其他报道的电极进行了比较(图5C和表S1)。这些比较表明,PEC H2O2的生产Mo2N-Co3O4@Fe2O3/PVDF/NF电极和Mo2N-Co3O4@Fe2O3/NF电极的表现明显优于其他报道的电极。
目前用于H2O2合成的PEC系统通常需要高浓度的电解质,但很难从电解质中分离H2O2。在这项研究中,在PEC系统中,也可以使用自来水代替0.1 mM KOH电解质溶液来获得H2O2溶液。这里,20 mL自来水作为无电解质电解质,在100 mW cm-2弧光灯下照射光电阴极2小时,同时通过三相系统在20 mL自来水中获得高浓度H2O2。新开发的Mo2N-Co3O4@Fe2O3由于引入了Mo2N,催化剂表现出很高的热响应Mo2N-Co3O4@Fe2O3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范围内显示出强烈而广泛的光吸收,这被用来提高水溶液的温度,并结合H2O和H2O2的不同蒸气压,以获得高浓度的H2O2(图6A)。这个Mo2N-Co3O4@Fe2O3/PVDF/NF配置不仅提供了最高浓度的H2O2(21.4 wt%,FE~90%),而且远远超过了医用消毒剂水平的潜在范围(图6B-C)。
为了研究PEC ORR机制,进行了自由基清除实验,以研究光电驱动ORR过程中涉及的自由基。如图7A所示,发现H2O2产量随着电子清除剂(K2S2O8)和•O2-捕获剂(PBQ)的加入而降低,表明e-和•O2§是关键的活性物种。然而,添加空穴清除剂(草酸)并没有降低H2O2的产量,这表明空穴在PEC H2O2的产生中不起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PEC H2O2的生产路线MoN2-Co3O4@Fe2O3在O2饱和溶液中,通过以不同转速旋转环形盘电极(RRDE)记录(图7B)。基于Koutecky-Levich获得的数据(图7C)表明,ORR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数(n)Mo2N-Co3O4@Fe2O3这表明双电子ORR途径可能存在PEC H2O2的产生。因此,Mo2N-Co3O4@Fe2O3作为光电催化剂,通过两步单电子路线(O2+e-→•O2-,0.33 V vs NHE和•O2+2H++e->H2O2,1.44 V vs NHE)和一步双电子路线(O2+2H++2e-→H2O2,0.695 V vs NHE)产生H2O2。
图8A描述了将PET废物升级回收为目标商品化学品的集成过程。PET塑料可以在碱性电解质[(PET)n+(2n-1)H2O→n C8H6O4(PTA)+n C2H6O2(EG)]中水解成其两种主要单体PTA和EG,这些单体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EG在电解槽中通过阳极氧化反应(EGOR)进行C-C裂解生成甲酸。
在1M KOH电解质(pH=13)中,在三电极系统内研究了Co3O4/NF上EG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氧化。如图8B所示,结果表明,随着引入KOH电解质的EG浓度的增加(从0.0到2.0 M),Co3O4/NF的起始电位向较低值偏移。在OER极化曲线上,Co2+/Co3+的氧化峰在1.6 V vs NHE处变得明显,表明Co从低价态转变为高价态。Co2+/Co3+的氧化峰更有利于有机分子的氧化。
如图8C所示,EGOR生产KDF的FE可达到90%,在1.4 V vs NHE的电压下持续3小时,可实现3.2 mmol的甲酸盐高产量。在整个15小时的测试中,该系统可以稳定运行,连续生产甲酸盐,在1.4 V vs NHE下FE高于84.3%(图8D)。
通过HPLC分析了EG的氧化产物(图8E),峰的强度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表明EG被选择性氧化为甲酸。此外,通过核磁共振(NMR)光谱对液体产物进行了分析(图8F),在PET改性过程中选择性地产生了HCOOH。电解后,用甲酸将PET电解质酸化至pH =3以再生纯PTA,滤液中含有甲酸钾,PTA分离后通过冷凝和结晶过程将甲酸用于KDF的合成,所得KDF由图8G中的XRD图谱验证。
到目前为止,Mo2N-Co3O4@Fe2O3/在目前的ORR研究中,PVDF/NF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图9A),Co3O4/NF用于EGOR,这激发了Mo2N-Co3O4@Fe2O3/PVDF/NF光阴极和Co3O4/NF光阳极同时生产H2O2和KDF/PTA增值化学品。构建了一个不对称的混合电解槽,将高效的ORR耦合到Mo2N-Co3O4@Fe2O3/PVDF/NF光电阴极用于在0.1 mM KOH(pH=10)中生产H2O2,在Co3O4/NF光电阳极上使用H型电池用于在1.0 M KOH中生产增值产品。与PEC ORR-OER系统相比,ORR-EGOR系统在1.3 V vs.NHE下可以实现16 mA cm-2的电流密度。在10mA cm-2中,它的电势比ORR-OER系统低200 mV。这些结果证明了用EGOR代替OER的节能优势(图9B)。计算了两种产物在阴极ORR和阳极EGOR上的FE,结果如图9C所示。观察到H2O2生产的近80%的FE,以及甲酸盐生产的附加值,最大FE为80%,进一步表明ORR-EGOR系统在Mo2N-Co3O4@Fe2O3/PVDF/NF||Co3O4/NF。此外,阳极KOH/EG电解质的电池电压(光电阴极和光电阳极之间)均低于KOH电解质。电池电压的降低意味着需要更少的电势来驱动EGOR-ORR系统Mo2N-Co3O4@Fe2O3/PVDF/NF和Co3O4/NF(图9D)。将这两个反应耦合的电解槽显示出H2O2和甲酸盐的优异FE,光电解的稳定性可保持长达15小时(每3小时更新一次电解质,图9E)。该电解槽不仅可以提高光电催化合成H2O2和塑料重整的效率,同时还可以节约输出电能。它还展示了ORR-EGOR耦合在节能共电解过程中的优势。
4、光电催化机理…
鉴于上述XPS分析结果,Fe 2p3/2的结合能比Fe2O3表现出负(0.7 eV)的移动,Co 2p3/2的结合能表现出比Co3O4的正(0.5 eV)移动,表明电子已经从Co3O4转移到Fe2O3,这表明Z方案电荷转移存在于光电阴极上。随着Mo2N的引入,Fe 2p3/2的结合能比Mo2N显示出正的(0.5eV)偏移Co3O4@Fe2O3,Co 2p3/2的结合能比Co3O4@Fe2O3表明电子可以从Fe2O3转移到Mo2N。功函数是研究光生载流子转移的关键因素Mo2N-Co3O4@Fe2O3.Mo2N表现出比Fe2O3(4.0 eV)更大的功函数(4.9 eV),因此,当Fe2O3和Mo2N紧密接触时,将在它们的接触界面处形成势垒层。因此,具有较低功函数的Fe2O3中的光激发电子自发地通过它们的界面转移到具有较高功函数的Mo2N。因此,肖特基势垒的构建显著抑制了电子-空穴Mo2N对的复合,显著提高了催化体系的氧化还原能力。在可见光/近红外光照射下,Mo2N的光热效应将进一步提高PEC H2O2的产生效率。中空双壳Mo2N-Co3O4@Fe2O3疏水处理催化剂固定在多孔镍泡沫表面,PEC反应在气液固三相界面发生。这种三相界面结构允许将O2连续快速地输送到反应界面,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子-空穴复合。•O2-是通过氧气与Mo2N上积累的光生电子之间的反应产生的,加速了H2O2的产生。
基于上述结果,光电解反应的可能机制在方案中以图形方式表示。1.配对电池包括Co3O4/NF光阳极和Mo2N-Co3O4@Fe2O3/PVDF/NF光电阴极。在该系统中,光阳极的电势被控制在1.2 V vs NHE,以用Co3O4/NF氧化EG,而Mo2N-Co3O4@Fe2O3/PVDF/NF在太阳光照射下减少O2转化的H2O2。在光电阴极处,Mo2N-Co3O4@Fe2O3/PVDF/NF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光电子(e-)和空穴(h+)。光生的e-被转移到Mo2N位点作为O2还原位点,O2分子被疏水层迅速捕获并转移到还原位点,促进电荷载流子的快速载流子分离,从而增加H2O2的产生。在外部偏压下,传质O2分子将通过Mo2N位点的光生e-控制H2O2的产生。在阳极生产部分,光生空穴和OH-与EG反应形成甲酸盐。由于EG电氧化为甲酸为3e-,因此在受控的阳极电势为1.2 V vs NHE时,它会导致光电阴极表面上的O2立即减少2e-。此外,在Co3O4/NF上,EG氧化为甲酸盐的配对PEC反应以及O2还原为H2O2的选择性生产Mo2N-Co3O4@Fe2O3/PVDF/NF可以用方程式表示。(阴极:O2+e-→•O2-,•O2-+2H++e-→H2O2、O2+2H++2e-→H2O2;阳极:EG+8OH-+6 h+→2HCOO-+6H2O)。
论文相关信息
文章信息:
Xue Feng, Lijun Yang, Lei Zhang. Sustainable solar-and electro-driven produc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 H2O2 coupled to electrocatalytic upcycling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lastic waste [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482, 149191.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49191
供稿:郑玉
编辑:曹凯浩 张春源
审核:纪娜 刁新勇 张胜波
往期推荐
【文献解读】西安工程大学ACS Sustainable Chem. Eng.:涤纶/棉混纺纺织废纤维的绿色化学分离与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