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和单位:Ziyi Yan 大连海事大学
通讯作者和单位:Xiaofeng Wang 大连海事大学
关键词:加氢脱氧,愈创木酚,逆氧溢出,氢溢出,CuCoCeOx
全文速览
在加氢脱氧反应(HDO)中,溢出效应引起的催化剂中活性物种化学态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催化剂的性能。该文系统研究了共沉淀法合成的 CuCoOx 和 CuCoCeOx 催化剂对愈创木酚(GUA)的 HDO 。在 GUA 的 HDO 过程中,酸性位点(Co(II))促进了C-O键(通过 -OCH3 去甲基化)的裂解,这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一系列表征和实验结果表明,在 CuCoOx 催化剂中引入 CeO2 可使催化剂在氢化环境中发生反向氧溢出,促进催化剂中CoO的再生。因此,可以避免因氢溢出和CoO还原导致的CuCoOx催化剂失活,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背景介绍
在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双重压力下,生物质因其独特的性质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木质纤维素的加氢脱氧(HDO)是生物质升级为燃料和化学品的重要步骤。愈创木酚(GUA)是生物油(木质素热解产物)的主要成分,HDO 生成的关键化学产品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许多高活性多相 HDO 催化体系中,催化剂的稳定性往往被忽视,而稳定性通常涵盖催化剂失活的所有模式。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活性或选择性,即催化剂失活。这通常会阻碍商业可行性,因为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来更换催化剂。然而,研究发现,只有 8% 的催化剂设计文献将失活作为中心主题,这反映出目前对催化剂失活的基本过程缺乏基本了解。目前,已经开发出不同的策略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第一种方法是采用某些制备方法、包括原子层沉积 (ALD)、非水解溶胶-凝胶和核壳法在内的多种方法设计催化剂,从而显著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其次,引入强金属-支撑相互作用(SMSI)效应,可获得高稳定性和长寿命催化剂。第三,通过添加第二种金属,可以防止催化剂使用过程中活性成分的损失。
要想找到提高催化剂稳定性的合适方法,就必须从机理上全面了解失活现象。由浸出(活性位点溶解)、烧结(活性物质聚集)、结焦、相变、中毒、堵塞和损耗/破碎引起的失活现象被认为与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直接相关。此外,导致活性中心封闭或改变的方式也会影响催化剂的各种化学、物理性质和稳定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中元素的改变。因此,了解催化剂的主要活性中心对于理解其失活机理和设计稳定的催化剂至关重要。第二种金属的引入可能会导致活性物种(如氢和氧实体)的溢出,这将进一步为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带来新的机遇。在众多金属中,铈(Ce)因其高效的氧储存和释放氧化还原特性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铈基催化剂中出现反向氧溢出现象提供了依据。目前,氢溢出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反应、催化剂设计和机理研究,而反向氧溢出仅在少数气相加氢反应中得到研究。在 HDO中,氢溢出和反向氧溢出现象都会影响活性中心的变化,值得深入探讨。
文章要点
1、催化性能…
图1显示了各种催化剂的性能评价。Cu1Co10-F300 和Cu1Co10Ce1-F600 催化剂的活性分别远高于 Cu1Co10-F600 和 Cu1Co10Ce1-F300,这可能是由于引入 Ce 后的Cu1Co10 催化剂需要更高的还原温度以确保能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如 H2-TPR 所示)。此外,在 Cu1Ce1-F600 和 CeOx-F600 催化剂上进行 GUA 的 HDO,没有转化出 GUA,即这两种催化剂都不能吸附 -OCH3 键并催化其裂解。因此,在循环测试中使用了Cu1Co10-F300 和 Cu1Co10Ce1-F600 催化剂。在 170 ℃、10 h的反应条件下,Cu1Co10-F300催化剂的 GUA 转化率约为 99%,CHL 收率约为 99%。然而,随着循环时间的增加,转化率呈下降趋势,并且 PHE 和 CHL 都作为产物出现(图 1a)。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Cu1Co10Ce1- F600 催化剂在第一个反应循环中的 GUA 转化率仅为 80%,但在循环反应中 GUA 的转化率和 CHL 的产率均有所提高,均达到约 99%。经过三个循环后,催化剂仍然具有很高的活性(图 1b)。此外,与之前有关 GUA HDO 的研究相比,该研究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获得了更高的 CHL 产率。为了进一步验证Cu1Co10 和 Cu1Co10Ce1 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还被用于 VAN 的 HDO(图 1c 和 d)。VAN 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质酚类化合物,来源于木质素。它也是木质素馏分热解油中的常见成分。此外,从 VAN 的 HDO 反应中得到的甲基环己醇(MCYL)是橡胶和树脂材料的重要有机溶剂。如图 1c 所示,在 190 ℃ 下反应 10 h后,Cu1Co10-F300 催化剂的 MCYL 收率达到约 99%。上述结果表明,Cu1Co10-F300 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加氢和脱氧能力。然而,Cu1Co10-F300催化剂的活性在循环后明显下降,在第二个循环中 MCYL 收率降至 72.9%。此外,Cu1Co10Ce1-F600 催化剂也表现出与 GUA 反应类似的现象(图 1d),其 HDO 活性在循环后有所增加,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催化剂。
收集了 GUA HDO 中新催化剂和废 Cu1Co10Ce1 催化剂上 GUA 吸附和解吸的 DRIFT 原位光谱,以研究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图 2)。与 Cu1Co10Ce1-F600 催化剂相比,Cu1Co10Ce1-1 催化剂上所有可归属于 GUA 的特征吸收带都明显增加,这可能表明 GUA 的吸附位点在第一个反应周期后有所增加。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Cu1Co10Ce1-F600 和 Cu1Co10Ce1-1 分别在约 1594、1449、1292、1214、1170 和 1114 cm-1 处显示出与吸附的 GUA 有关的特征ν(C-C)、δ(CH3)、ν(C-OCH3)、ν(C-OH)、δ(C-H)和ν(O-CH3)带(图 2a 和 2c)。此外,在 2944 和 2835 cm-1 处观察到的独特光谱特征分别归因于 Csp2-H(芳香环内)键的伸缩振动和 Csp3-H(甲氧基内)键的对称振动。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 Cu1Co10Ce1-1 催化剂中才能观察到此类光谱特征。然而,GUA 的 C-H 键在 Cu1Co10Ce1-F600和 Cu1Co10Ce1-1 上的吸附和断裂条件是不同的。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 Cu1Co10Ce1-1催化剂中的活性位点数量相对较多,能够有效吸附 C-H 键。在探索 Cu1Co10Ce1-1上 GUA 随温度变化的解吸情况时(图 2d),发现当温度升高到 200 ℃ 时,GUA 中芳香环的 C-C 振动吸收带和两条 ν(OCH3) 吸收带的强度保持不变。和两条 ν(OCH3) 带的强度保持不变。而在 Cu1Co10Ce1-F600 上,所有特征吸收带都相对较弱,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波数偏移(图 2b)。此外,没有条件使 GUA 进一步转化,这表明Cu1Co10Ce1-F600对 GUA 的吸附能力很弱。因此,对于 Cu1Co10Ce1-1催化剂来说,带有芳香环和甲氧基的 GUA 可能会优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脱甲氧基反应的发生。这一观察结果表明,随着 Cu1Co10Ce1-1 催化剂峰强度的增加,GUA 在 Cu1Co10Ce1-1 催化剂上更容易发生转化,这意味着锚定官能团存在更多的活性位点。
2、催化剂结构…
Cu1Co10Ce1和 Cu1Co10催化剂的XRD谱图如图3a所示。所有催化剂的衍射峰都比较尖锐,表明样品具有较高的结晶性。新鲜样品Cu1Co10Ce1有明显的Cu、 CoO 和CeO2衍射特征峰。Cu1Co10Ce1样品的XRD谱图显示,随着催化剂循环次数的增加,CoO衍射峰的强度呈增加趋势。44.2°、56.2°和62.5°处的三个小衍射峰来自Co、Co2O3和Cu2O,分别对应于(111)、(102)和(111)晶面。Cu1Co10-1催化剂的Co衍射峰强度比Cu1Co10-F300增强,而Cu1Co10Ce1-1的Co衍射峰强度比Cu1Co10Ce1-F600弱。此外,所有催化剂的CuCo2O4尖晶石相的特征峰均在32.8°处。为了分析催化剂的详细结构,对Cu1Co10-F300、Cu1Co10-1、Cu1Co10Ce1-F600和Cu1Co10Ce1-1样品进行了HRTEM分析。在图3b-e中,四种催化剂中Cu(11 11)、Co2O3(102)、CoO(1111)和CeO2(1111)的晶格条纹与XRD谱图一致。此外,Cu1Co10-F300和Cu1Co10Ce1-F600催化剂的SAED和EDS元素映射图进一步证实了催化剂中Cu、Cu2O、CoO、Co2O3和CeO2的存在以及元素的均匀分布(图3f-j)。结合XRD和TEM结果表明,反应后Cu1Co10Ce1-F600催化剂的CoO衍射峰增强,因此可以推测Co(II)数量的增加与其活性有关。
3、催化剂活性中心…
图4a给出了GUA转化为CHL的反应路径。如图所示,GUA首先通过加氢转化为CAT,然后经过脱氢生成PHE,最后在苯环上加氢生成CHL。为了明确反应温度和催化剂对HDO活性的影响,对Cu1Co10和Cu1Co10Ce1上GUA HDO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4所示,分别比较了Cu1Co10Ce1和Cu1Co10催化剂上GUA的HDO反应速率以及反应中间体CAT和PHE的转化速率,确定了速率决定步骤和本然活性中心。比较不同底物在相同催化剂(以Cu1Co10Ce1-F600催化剂为例)上的表观速率常数,发现以CAT (0.20×10-2 min-1)为底物时的kapp比以PHE (2.04×10-2 min-1)为底物时的kapp低10倍。说明Cu1Co10Ce1-F600催化剂上的CAT脱氧限制了整个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四种催化剂的中间CAT转化的kapp都与GUA反应的kapp值相似,这进一步证实了CAT转化为CHL是该催化体系的速率决定步骤。因此,CAT中C-O键的断裂决定了整个反应的进程。Cu1Co10Ce1-F600生成CHL的Ea为96.73 kJ/mol,这与前人研究中酚类化合物HDO的结果一致(图4c)。对于第二循环反应,Ea略低于Cu1Co10Ce1-1催化剂(84.85 kJ/mol),表明第一循环反应后得到的废催化剂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Cu1Co10催化剂的Ea (90.66 kJ/mol)是Cu1Co10- F300催化剂(81.24 kJ/mol)的1.1倍,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通常,催化剂中的酸性位点具有较高的C-O键裂解活性。因此,采用NH3-TPD实验对其表面酸性质进行了分析。催化剂在100-200 ℃和200-300 ℃的解吸峰分别归属于弱酸性和中酸性位点。400 - 600 °C范围内的宽解吸峰归因于强酸位点。如图4d所示,加入CeO2后,Cu1Co10Ce1-F600催化剂的酸度与Cu1Co10-F300催化剂的酸度差异较大。CeO2的引入导致酸位显著减少,而Cu1Co10Ce1-1(1.5倍)和Cu1Co10Ce1-2(2.3倍)催化剂的酸性位点较Cu1Co10Ce1-F600有所增加。相反,与Cu1Co10-F300催化剂相比,Cu1Co10-1(1.1倍)催化剂的酸位减少。
4、逆向氧溢出和氢溢出…
利用XPS对样品的表面组成和化学状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如图5a所示,Co 2p3/2在777.4、780.6、783.8和787.6 eV处解卷积为4个峰,分别对应于Co0、Co2+、Co3+和Co2+。结果表明,Cu1Co10Ce1-1表面的Co主要以CoO形式存在。与Cu1Co10Ce1-F600催化剂相比,Cu1Co10Ce1-1催化剂的Co 2p3/2向更高的结合能转移,这表明Cu1Co10Ce1-1界面的形成是由于电子从Ce态转移到Co态(图5b),可能影响催化剂在GUA氢解中的催化性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未经CeO2修饰的Cu1Co10-F300催化剂中Co0的含量在反应后增加,这与XRD结果一致。这表明,CoO物种减少到Co0导致HDO活性降低。因此,CeO2的引入显著地改变了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状态。以Cu1Co10和Cu1Co10Ce1催化剂各Co种中Co2+的比例,绘制出不同催化剂上Co2+比例与300 ℃以下酸用量及反应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两条曲线呈线性关系,说明CoO提供酸位,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综上所述,决定催化剂活性变化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催化剂中CoO比例的演变。根据先前的文献报道,Ce4+和Ce3+物种之间的转变导致OV的产生。CeO2中Ce3+离子浓度越高,OV生成越多。随着反应循环次数的增加,Cu1Co10Ce1催化剂的Ce3+离子含量也随之增加。这一观察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中CeO2发生了显著变化,即Ce3+含量的增加间接证实了氧逆向溢出的发生。H2-TPR用于表征样品的氧化还原性能和催化剂上氢气溢出的发生情况。由于氢溢出的存在,金属活性位的加入往往会加速金属氧化物的还原,这种加速一般表现为H2-TPR中还原峰向更低温度的移动。Cu1Co10-F300催化剂在291 ℃和364 ℃时出现Co3+/2+→Co0的还原峰。与CoOx的还原峰(341 ℃和455 ℃)相比,Cu1Co10-F300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明显降低,表明Cu原子与CoOx之间存在氢溢出效应。对于Cu1Co10Ce1-F600催化剂,还原温度移动到较低的温度。说明CeO2的引入有利于Cu+的形成,验证了Cu2++Ce3+→Cu++Ce4+的还原过程,这与XPS结果一致。与Cu1Co10Ce1-F600催化剂相比,Cu1Co10Ce1-1催化剂中CoOx峰面积的增加进一步表明由于CeO2的存在而发生了反向氧溢出,这与XPS结果一致。还原温度随循环次数增加的现象也表明,在170 ℃的氢化环境中更容易发生反向氧溢出现象。
结合XPS和拉曼的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反应循环次数的增加,Cu1Co10Ce1催化剂中Co2+和Ce3+的比例增加。Cu1Co10-1催化剂的Co0种类有所增加。因此,可以推断,由于CeO2的存在,Ce4+还原为Ce3+过程中产生的氧溢出到Cu1Co10Ce1催化剂中的CoOx组分(主要含有Co和CoO)中,导致CoO的增加(反向氧溢出)。从图6a可以准确地观察到,异丙醇重整在Cu上生成反应氢。随后,发生溢出现象,使活性氢溢出CoOx和CeO2表面。在此基础上,氢气溢出导致Ce4+还原为Ce3+,在催化剂表面提供活性氧和OV。一部分活性氧与活性氢结合形成水,另一部分也发生溢出效应到达CoOx和Cu表面。此外,通过H2-TPR测定,Cu1Co10Ce1催化剂的逆氧溢出效应强于氢溢出效应(图5d)。相反,在Cu1Co10催化剂中,Cu的存在是氢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导致Co0增加(图6b), H2-TPR证明了这一点。因此,CeO2的引入有效地促进了氧在催化剂中的迁移,从而提高了CoO的比例和Cu1Co10Ce1催化剂的活性。在研究中,不同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引发类似的电子转移和活性物质的迁移。氧的迁移被认为是反应过程的中心因素。
论文相关信息
文章信息:
Ziyi Yan, Xiaofeng Wang, et al. Insights into reverse oxygen spillover effect induced via CeO2 modulation 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CuCoOx catalysts in hydrodeoxygenation of biomass derivatives.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 358 (2024) 124389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4.124389
供稿:厉亚昭
编辑:石雅雯 厉亚昭
审核:纪娜 刁新勇 张胜波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