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课堂】葫芦故事

文摘   2024-11-14 21:45   四川  

今天在高新听了一节二年级的随堂课《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后,复习“光合作用”,课件出示照样子改写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学生说说反问句和陈述句,老师引导孩子们体会、感受两个句子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尝试进行句子的改写——“你打人还有理吗?”“我们怎么能乱丢垃圾呢”,抽学生进行回答,老师点拨引导,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回到课文的第3自然段,分角色朗读对话。学生想一想,同桌讨论分别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老师抽学生分别说说“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不同语气,老师读旁白,2个学生分别扮演相应的角色进行朗读。师生讨论“谁的看法错了,为什么”。出示故事的结局,学生朗读相关的段落,思考“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有学生回答“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老师引导“他不懂得叶子和果实之间是有联系的”。

引出“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交流“要听别人的劝告”,老师引导“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拓展“我会编故事”,老师出示引导部分“小葫芦慢慢地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那个人看到一地的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_______’。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学生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给全班讲后面的故事,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后评价。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回顾,从“我要的是葫芦”、“想要葫芦”、“有蚜虫不治”到“得不到葫芦”,进而告诉我们“要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善于听取别人劝告”的道理。老师用课件出示随堂练习进行相关知识的巩固,师生共同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聚焦“朗读感叹句时语气要强烈,朗读陈述句语气要平和”,学生朗读,再次强调“朗读反问句时语气强烈”后下课。

课堂上,年轻老师能够很好地把握节奏,教态亲切自然,课感也不错。需要改进和注意的是,虽然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但整堂课上学生的朗读训练偏少,老师在课堂留给学生的时间显得不够,续编故事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展开大胆想象,评价也可更具启发性,进而让学生敢于表达、学会表达、乐于表达。

罗说噫语
关注学生成长,分享教育故事,记录生活点滴,感悟人生百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