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课堂】连减问题

文摘   2024-09-30 21:14   四川  

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随堂听了一节附小二年级的数学课。

老师和学生一起复习班级数学课堂常规课后,进入听算练习。老师指导学生隔行写上“9.30”,老师念出6个算式,学生听、默算后写出答案,抽学生念出自己的答案,全班一起订正。学生出题“三个数连加,结果在100以内”,学生共同计算“16+20+34=”,老师抽选两名学生代表上台进行竖式计算,其余同学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台上两个同学用“一步计算”两种方式完成后,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自己的计算经过,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老师点拨“解决了连加问题,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学生说到了“加减混合”、“连减”,老师趁机切入“连减”问题。抽一学生自由说出“100-60-20=”算式,学生口算得出“20”,老师引导学生赋予生活的内容“我们用100元去买东西,先用了60元,又用了20元,还剩多少元”。老师随机用一根神奇的黄色的纸条代表“100”,师生共同探讨“60”代表的部分在什么位置比较合理,在去掉“20”,老师用依次撕掉“一小截”的方式留下剩余部分再进行复原,让学生感知不同数量所代表的长度关系。

师生复盘,用线段图进行表示,总结。延伸“如果不是整十数,我们还能计算吗?”,师生共同编出题目“带99元买东西,先用了60元,再用了15元,还剩多少元”,学生在草稿本上列算式计算后,选4名学生上台,其余学生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大家共同观察上面的4个“作品”,将完全相同的作品剩下一个,学生讲自己的方法,老师引导聚焦“9-0-5”时为什么会“跳过0”,比较“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并表达自己的喜好。

学生翻看教材28页,指着“做一做,2小题”,读题目,老师提出要求,学生开始进行计算,完成后“背手、起立、报编号”,老师抽选出没有展示过的3名同学上台展示,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请其余同学将草稿本上交给老师进行批改。

课堂从“连加问题”过渡到“连减问题”,当中的数学问题,大都由学生自己生成,而问题的解决,也交给了学生,不少学生还被老师请上台当上了“小老师”,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彰显,而老师的主导性也丝毫没有落下。整堂课呈现出高密度、层次性、生活化等诸多特点,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堂很不错的常态课。

罗说噫语
关注学生成长,分享教育故事,记录生活点滴,感悟人生百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