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区分1-5级,还有S级大BOSS

文摘   财经   2025-01-27 07:39   福建  

今天是春节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

辛苦了一年,希望大家都有机会能够好好休整一番。

我也顺便补上一篇几天前对于监管新发布政策的解读。

1月17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今年第1号监管文件,《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

要求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保险公司的分类监管。

办法的出台,仍然可以在去年公布的保险国十条3.0中找到出处:

强化分级分类监管,健全保险机构监管评级制度,强化评级结果运用,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实行高风险高强度监管、低风险低强度监管。”

过去,对于保险公司的监管,更像是“一刀切”的方式,没有针对不同公司的风险高低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出现风险问题的公司越来越多,监管也有点顾不过来,便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要区分出班上的差生、中等生、优等生,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定向补课”。

评级怎么评‍‍‍‍‍‍‍‍‍‍‍‍‍‍‍‍‍‍‍‍‍

每年3月底前,监管会对上一年,所有保险集团、寿险、财险和再保险机构进行打分。

一共包含八门课,包括公司治理、偿付能力、负债质量、资产质量、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经营状况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打分方式既有定量也有定性,把八门课的分数加总就得到了总分100分。

通过打分结果,监管会将公司分为6类,1-5级和S级

分数越高,级别越低,风险越低,需要采取的监管措施和行动越少

大家玩卡牌游戏时抽到的S级英雄,通常指的是非常稀缺的“super good”英雄,但这里S级公司意思是已经处于风险处置期的公司,风险已经成为了现实,是“super bad”公司。

1级和2级的公司,属于监管眼中比较优秀的公司,可以减少现场检查的频率,或者在机构和人员准入、产品开发、业务试点等方面给予支持。

对于没有那么优秀的公司,比如3级和4级的公司,监管会采用提高检查的频率、限制业务范围和规模、限制股东分红或高管薪酬等措施进行管理。

而对于5级高风险公司,则需要立即实施风险处置方案,按情况进行重组、接管或市场退出。

其他监管评级

除了即将发布的保险公司监管评级,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监管评级。

例如,原银保监会发布过《保险公司经营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保险行业协会负责具体实施保险公司法人机构评价工作。

评价内容包括速度规模、效益质量、社会贡献三个方面。

分为A、B、C、D四大类。

还有《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针对的是保险公司对消费者服务水平的评价。

除此之外,还有风险综合评级,属于偿付能力监管的一部分。

由于一部分公司风险无法通过量化指标确定,而是需要基于监管评价得到,所以就产生了风险综合评级。

实际上这个指标和本次保险公司监管评级的评价内容有所重合。

总体上,可以理解为监管的评价体系有三支柱,对于风险状况的评价就是本次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其中包含了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还有经营评价指标和服务评价指标

最后

可惜的是,监管要求评级结果不对外披露...

就像是学校考试之后,不公布成绩排名了,每个同学只能查到自己的分数。

当然,这个不是怕保险公司相互对比成绩形成压力,监管更担心的是社会对评级结果的反映可能会加剧问题公司的风险

比如有公司已经快处于S级了,但仍有一线生机,如果大家都觉得它要出问题,那债主就得上门来要钱,客户就得来退保,使得问题没有周旋的余地。

总之,本次监管评级办法更加明确了监管逻辑,也是体现了当下“防风险”的行业发展主题。


码字不易,求多多点赞、分享、在看。
对保险知识学习、保险配置选择、行业研究交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马克微信ThinkingOut88,申请时请说明需求。
我是马克,解读行业新趋势,打破保险信息差|速通底层逻辑,让选择变得简单!
点亮⭐️标加关注,推送文章不迷路!

































精算马克
解读行业新趋势,打破保险信息差|速通底层逻辑,让选择变得简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