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财政部6月17日发布了《关于2024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24年1月1日起,对于2023年底前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3%。
养老金上涨的新闻一出,引发了不少人的热议。
账户历史新低
每年养老金上涨是近十几年来的惯例,但是今年养老金上涨的幅度是历年来的最低水平。
更早的年份,在2005-2015年之间,基本养老金的涨幅每年都有10%左右,之后每年逐渐下降,直至今年的3%。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前十年10%的增长是历史性的、补偿性的,不能简单的以物价上涨为依据,是通过超越物价上涨幅度的加速度的增长,才缓解了企业退休职工生活的艰难。”
养老金的涨幅趋势整体上和国内的GDP、平均工资水平变化、物价水平(CPI)变动趋势相关。据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通常而言,养老金上调幅度不低于物价上涨、不高于在岗职工工资增长幅度,都属于合理区间。”
不同月度间的CPI增幅有所波动。2023年全年的CPI增长了0.2%,但当年目标的CPI增长率为3%。如果CPI变化不大,预计养老金涨幅也不会有大幅增长。
不过3%的涨幅是全国总体涨幅,落地到不同省市也是不同的,一般会低于这个水平。同时涨幅也会区别缴费年限、年龄等因素不同确定,并定向倾斜。
严峻挑战
比起养老金涨幅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养老金账户储备的不足。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到2027年达到峰值,此后迅速下降,直至2035年耗尽。
养老基金账户就像是个蓄水池,年轻人每月的社保缴费就是往池子里注水,老年人每月领取养老金就是在池子里放水,随着老龄化加剧、出生率持续走低,清空水池就是个时间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1亿,占全国人口的15.4%,预计未来每年至少将新增退休人口2000万。
而根据育娲人口《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中方案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进入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之后快速上升至2060年的37.4%,一段后将再度上升至2080年及之后的46%左右,到时中国8亿总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
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2050年预计占比下降到57.5%,2100年预计下降到40.5%。过去经济的高速发展依靠人口红利,未来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
劳动年龄人口是少了,缴费的人可就更少了。而社保缴费基数还在连年上升。比如上海,2018年的社保最低缴费基数还是四千三,去年就七千三了。不仅大家缴费压力上升,企业用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的就业环境不太友好,大家都在降本增效。很多的年轻人不愿交社保更是半公开的秘密。与其等一份不知何时甚至能否领取的微博养老金,还不如将收入用于当前的消费,这可能体现了许多年轻人的心态。
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代之前的6左右,一路下降,2023年已降至1.0左右,不及更替水平(2.1)的一半,为全球倒数。
不仅往蓄水池里注入的水少了,连水源都快没了。当现在的年轻人老了之后,又从哪里能找到足够的新一代年轻人为他们支付养老金呢?
历史包袱
中国养老金制度多年以来面临着许多改革发展的问题,也经历过数次重大改动。
双轨制的养老金体系一直受到广泛的争议。核心问题在于,尽管同样是退休人员,却执行着两套不同的退休政策,体制内工作人员不需要单独缴纳养老金,但退休后则可以拿到更多退休金,而企业职工需要自己缴纳养老金,退休后的养老金反而更低。
2014年10月,国务院正式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2014年10月前退休的“老人”老办法,待遇照旧。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完全按照新办法执行,需要自己为养老金账户缴费。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陆续退休的工作人员,为“中人”,设置了10年的过渡期,2024年10月将完成养老金的并轨,届时采用新办法。从结果上看,不同时点退休人群的养老金,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和企业养老金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养老金之间也有不少差距。
此外,很多早期没有缴纳养老金的居民现在也能拿到一笔丰厚的退休金,同时,早期缴纳养老金基数不高的退休人员,在多年养老金上调的累加下,现在每个月的养老金也十分可观。这让年轻群体将自己未来预期能领取到的养老金和现在已退休人群领取的养老金比起来,心理上产生了不少落差。
最后
养老基金账户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历史遗留问题,都导致如今社保基金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也不断增加。互联网上有很多对养老金分配不均的讨论。在蛋糕不变的情况下,怎么切都会动到另一方的利益。更何况是在蛋糕可能变小,或者要切的刀数更多的情况下。
最终,养老还是得靠自己。指望分得更大的蛋糕,不如做大自己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