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收益不能超过3%,万能结算利率再下调!分红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文摘
财经
2024-03-22 20:52
北京
近日,有多家保险公司收到监管窗口指导,要求调低分红险收益率和万能险结算利率,不同公司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分红险收益率,监管对有些公司的要求是,不能高于3%,有些则是不高于3.25%。对于万能险结算利率,监管要求(在年初监管窗口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下调,不能高于3.1%~3.3%。也有不少公司还未收到消息。目前,保险行业最重要的主题,无疑就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及降低负债成本。过去几年,保险行业的投资环境都不大理想。2023年,在利率下降以及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下,投资收益率几乎达到了近几年以来最低的水平。然而负债端的成本却巨高不下。去年7月底调低预定利率之后,2024年初监管又要求降低万能结算利率,详见:之前的文章也提到分红险的分红收益可能要降低。但没想到,监管行动如此之快,力度如此之大。对于分红险来说,保险公司每年会确定一次分红,并对外宣布,也就是会发红利通知书给保单持有人,告诉你过去一年在这张保单上获得的分红收益。每家公司宣告分红的时间可能不大一样,多数还是集中在6月底/7月初。对于预定利率为2.5%的产品,客户收益如果降到3%,那对应的分红实现率可能只有36%。这样的话,分红险的收益就和3%预定利率的产品差别不大了,且还不是完全保证的。相信很多人在买分红险的时候,重点还是盯着演示的预期收益水平,而不是保证收益水平。现在如果实现率不到50%。许多保单持有人将有可能退保。这样下去,到了明年,即使不考虑监管限制和实际的投资收益水平,保险公司发现大家在收益都降到3%的时候还不退保,那说明未来分红也没有提升的必要(也不乏有客户后知后觉的),所以客户收益还是可以保持在3%。实际上,尽管过去几年分红险新业务的占比不高,但存量业务规模还是不小的。因此,本次调低分红险收益的影响面还是非常之广。在去年预定利率下调后,市场上普遍觉得分红险是未来的方向。无论是较低的负债保证成本还是对客户的吸引力,都是当下比较好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也加入到了分红险市场的角逐当中。但是在监管限制分红产品收益的背景下,产品说明书用4.5%的投资收益率演示分红预期收益恐怕就不再合适。产品还得重新备案。存量业务的分红实现率不及预期,新业务演示收益下降。预想的分红险爆发,可能暂时无法实现。可能大家会说我们在销售的时候一直在强调分红是不保证的。但实际上,很多销售人员在展业过程中,确实存在销售误导的现象,并没有把分红的不确定性解释清楚。即使没达到销售误导的程度,客户也会预期未来拿到手的,就是红利演示中的预期收益水平。而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一直是分红险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基准。很多公司把销售时演示的预期分红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目标。也就是让每年确定的分红,尽可能围绕着演示水平不要有太大的浮动,也不要和上一年相差太大。此外,市场竞争也是确定分红水平时非常重要的考量。如果对标公司不降低分红,那自己公司也不能有太大的调整。从行业整体上来看,很多公司的分红账户还是累计亏损的,意味着历史上分红账户的盈余不足以支持过去的分红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是来自于新业务的获取成本较高,造成费差损,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而且还需要依赖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来降低单位成本的影响。另一项重要因素,便是分红账户的投资情况。有些公司的分红账户累计亏损不高,是因为在投资好的年景里,用利差益来弥补费差损。但分红账户一般配置了较多的权益类资产,波动性较大,投资收益表现一般的话,亏损的状况会愈加明显。之所以分红账户能够每年给客户提供稳定的分红,主要还是依赖其平滑机制,将经营的波动,在不同客户群体之间、不同年度之间进行平滑、分摊影响。但是要平滑多长时间?多久之后历史的亏损能够通过未来的盈余填补?这仍是非常复杂的分红管理问题。影响的因素很多,弹性可能就是分红账户最大的特点。过去监管对于降低负债资金成本或管理行业利差损风险,主要还是体现在调控预定利率上。现在浮动收益部分,包括分红险的分红收益和万能险的结算利率,都纳入了监管调控的范畴。这对分红的确定机制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也许有公司会觉得监管本次调低分红收益的政策过于“粗暴”,没有考虑到不同公司、不同分红子账户的经营情况。但这的确能够直接有效降低行业负债成本,非常符合当下的监管主题。甚至有业内人士讨论,保证收益(即预定利率)都还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除了收益的直接限制,新的监管措施似乎也强调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红确定逻辑,那就是:需要着重参考近期的账户运营经验和审慎考虑未来的经营预期,背后要有强大的账户经营能力作支撑,并具有可持续性。如果做不到,就应该降低分红。公众号私信沟通有时效限制,感兴趣的伙伴可以添加马克微信ThinkingOut88,申请时请说明需求。
我是马克,解析行业底层逻辑,打破保险信息差|分享家庭资产进阶之路,让选择变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