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成精了,自媒体人真要失业了吗?

文摘   财经   2025-01-31 08:42   福建  

最近,AI圈又炸了。

国内大模型DeepSeek(DS)突然就火了,不仅对话流畅,还能模仿人类写诗、写段子。

让DS锐评各行各业,让不少人破防。

最让网友破防的是那条爆火出圈的锐评:“DS的文字就像混搭了直男的攻击力、直女的敏锐、女同的文笔和男同的刻薄。”

许多自媒体人看完DS写的内容后背发凉,这玩意儿连“人情味”都能模仿,是不是真要抢我们饭碗了

AI的进击:从工具到“创作者”的威胁‍‍‍‍‍‍‍‍‍‍‍‍‍‍‍‍‍‍‍‍‍

AI正在突破“工具人”的边界

当人类小编还在纠结“亲亲”和“宝子”哪个更亲切时,DeepSeek已能通过对话轨迹推测用户情绪曲线。

随着版本的迭代,AI工具越来越像身边的朋友,甚至比你自己更懂自己。

某美妆品牌实测显示,AI客服的复购转化率比人工高出23%。

因为它能记住每位用户三年前的购买记录,并在恰当时候提醒“您上次买的精华该补货了”。

而AI的效率却能碾压人类

传统内容团队引以为傲的“日更10篇”神话,在AI面前瞬间崩塌。

某MCN机构测试显示,用AI生成100篇不同风格的618文案,仅需泡杯咖啡的时间。

更可怕的是,这些文案自带搜索引擎优化,精准踩着抖音算法的命门跳舞。

成本的对比则更加残酷

养一个AI团队的年成本(含运维)≈10个资深小编的三个月工资。

某本地生活平台直言:“我们正在用AI替代70%的文案岗,省下的钱足够再开三条产品线。”

“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算术。”

在这场人机博弈中,最扎心的莫过于:当AI既能写出爆款标题党,又能陪用户深夜emo,甚至比人类更懂甲方爸爸的KPI,我们引以为傲的创意,是否正在变成新时代的“手工业”

但AI的“人性化”,是真的“人性”吗?

AI的软肋,藏在它的算法基因里

凌晨三点的写字楼隔间里,DeepSeek的对话框仍在不知疲倦地吞吐文字。

它刚刚为一款养老险写下“星辰大海般的晚年”这样的华丽文案,却永远理解不了屏幕另一端那位文案策划此刻的困境——她正摸着保温杯里凉透的枸杞茶,纠结着要不要请假去接正在儿童医院挂水的孩子。

这种在职场与家庭夹缝中挣扎的真实痛感,恰恰构成了人类创作者最珍贵的创作密码。

自媒体打动人的从来不是话术,而是“我懂你的难”的同理心

而AI的贴心服务却始终带着数据茧房的烙印

当母亲搜索“性价比最高洗衣机”时,算法永远推荐不出能识别校服顽固污渍的机型,因为没有任何数据集收录过妈妈们凌晨三点搓洗衣服时手心的温度。

当我们试图用其解读新出台的医保政策时,得到的可能也只是网络海量文章库的汇总和拼贴,毕竟专家的观点,可能来自于工作或学术经验,也可能来自于过往对知识的学习,如果这些信息都没有分享于网络,AI如何能够发表出专业独到的观点。

这种基于统计学的最优解,未必是符合人心的完美答案

当全网都在用“星辰大海”堆砌养老险文案时,AI很难写出“养老像种树,年轻时栽苗,老了才能乘凉”这种来自田间地头的鲜活比喻——而这正是人类创作者的杀手锏。

(不过有趣的事,上面这句话正是来自DeepSeek。)

或许真正的危机并不在于AI学会了写作,而在于人类开始用算法的标准丈量自己的价值

当“爆款”、“转化率”、“关键词覆盖”成为内容创作的唯一坐标系,那些带着烟火气的真实故事、那些不够完美却足够鲜活的人生切面,正在被我们亲手逐出创作的伊甸园。

自媒体人如何应对?

在这场人机共舞的进化赛中,自媒体人的破局之道不在于追赶AI,而在于重新定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当AI能批量生产“完美话术”时,真正的机会藏在那些算法无法数据化的缝隙里

例如理赔纠纷调解中的人情世故,家庭资产规划里的微妙权衡,这些需要法律、金融与人性洞察交织的复杂决策,始终是AI难以逾越的高地。

聪明的创作者开始与AI跳起探戈

深夜直播间里,素颜出镜分享理赔失败经历的博主,用真实的生活褶皱击碎了AI精心编织的“完美人设”。

让DeepSeek批量生成100条短视频脚本,再从中挑选5条注入自己的故事基因,这种“人机共创”模式正在重塑内容生产的边界。

更精明的玩家则让AI担任“数据侦察兵”,通过分析粉丝评论挖掘潜在需求,自己则专注于设计直击人心的情感钩子和变现路径。

在这场进化中,AI既是挑战者,也是最好的陪练

就像撰写本文时,DeepSeek提供的创作思路不是替代思考,而是激发更深层的洞察——这种与AI共舞的智慧,或许正是内容创作者在智能时代最该掌握的生存技能。

淘汰人的从来不是AI,而是会用AI的人

真正的危机,不是被AI取代,而是被“会用AI的同行”淘汰

当AI能处理60%的标准化工作时,人类的价值恰恰在于做好剩下40%。

那些深夜直播间里脱口而出的真实故事,那些在理赔纠纷调解中展现的人性智慧,那些将知识与生活洞察巧妙融合的跨界创意,才是无法被算法复制的护城河。

未来顶级的自媒体人,可能是这样的,白天用AI批量生产内容,晚上化身直播间里的“知心大姐”,而那些拒绝拥抱AI的人,可能连上场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感谢DeepSeek对本文的贡献,本文基于DeepSeek提供的内容要点,由人脑“深度思考”生成。)


码字不易,求多多点赞、分享、在看。
对保险知识学习、保险配置选择、行业研究交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马克微信ThinkingOut88,申请时请说明需求。
我是马克,解读行业新趋势,打破保险信息差|速通底层逻辑,让选择变得简单!
点亮⭐️标加关注,推送文章不迷路!

































精算马克
解读行业新趋势,打破保险信息差|速通底层逻辑,让选择变得简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