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 5 min read
传统上,2型糖尿病(T2D)被认为是一种成年期的疾病,特别是与肥胖、久坐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肥胖率的上升以及生活方式的“不良”改变,T2D在青少年,甚至是儿童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此前的一项荟萃分析回顾了48项研究,估计儿童糖尿病前期*的总患病率为8.84%。它涉及5项针对中国人口的研究,不同地区的患病率从0.7%到22%不等。然而,所有这些研究都只涵盖了糖尿病前期的空腹血糖受损,尚不是确诊的儿童T2D。针对中国儿童进行更大规模、更全面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是指患者的血糖水平已经超过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一种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及两者兼有。我国儿童青少年的T2D就诊率和确诊率较低;现有的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基于成人,关于儿童糖尿病的研究鲜有。因此,我们难以估计准确的T2D在儿童青少年的中流行情况。为了评估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筛查未确诊的T2D和糖尿病前期(包括糖耐量受损和空腹血糖受损),了解其在中国儿童中的真实流行情况。Wei
Wu等人开展了一项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聚焦中国儿童糖尿病人群。研究名为“青少年肥胖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和风险(PRODY)”,结果发表于《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上。
PRODY是一项全国性、基于学校人口的、多中心、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选取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3-18岁儿童及青少年样本。人口样本来自中国五个地区(华东、西部、华南、华北和中部)的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最终共收集了193,801名3-18岁普通儿童和青少年样本(覆盖超过9.68亿儿童人口),这些参与者拥有完整的在线问卷调查或体检数据。在研究第一阶段,176,086人完成了空腹尿糖(FUG)测试。FUG测试是一种简单的初步筛查方法,检测是否存在尿糖异常,从而提示潜在的糖尿病风险。研究第二阶段,研究者随机挑选了6428名被评估为2型糖尿病高风险的参与者进行了简易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s-OGTT),以筛查未确诊病例。s-OGTT是一种简化版的OGTT,用于评估血糖耐受情况,检测未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和糖尿病前期(包括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PRODY研究关注的结果包括:自我报告的儿童糖尿病的患病率、各亚型的比例、一般青少年人群中未确诊的T2D和糖尿病前期的粗患病率,以及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自我报告的糖尿病患病率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所有193,081名参与者中,有120例自我报告的儿童糖尿病病例,患病率为0.62/1000。其中,85例为T1D,35例为T2D,患病率分别为0.44/1000和0.18/1000,分别占自我报告糖尿病的70.83%和29.17%。在儿童中,T1D的已确诊患病率明显高于T2D。年龄方面,10-18岁组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3-9岁组(对于T1D,P=0.0083;对于T2D,P=0.0009)。性别在各年龄组中未显示显著差异,这可能表明性别对糖尿病的影响较小。按地区来看,新疆省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T1D为2.38/1000,T2D为1.19/1000。这种区域差异提示可能存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通过s-OGTT筛查发现,未确诊的T2D患病率为1.59/1000,远高于自我报告的T2D患病率(0.18/1000),几乎高出10倍。我国总体T2D的粗患病率为1.77/1000(未确诊+自我报告)。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估计的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粗患病率分别为28.46/1000和53.74/1000。估计总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IFG+IGT)为82.2/1000,接近成人T2D患病率。上述数据表明,在现有的诊断手段下,我国儿童中存在大量未被诊断的T2D和糖尿病前期病例,尤其是IGT和IFG的比例非常高。在自我报告的已知糖尿病患者中,T1D占比为70.83%,T2D为29.17%。结合s-OGTT结果后,总体糖尿病粗患病率中,所有年龄段T2D占比估计为80.77%(其中已知病例占7.21%,研究新发现病例占73.56%),这表明中国大多数儿童年龄段的T2D患者仍未被确诊。3-9岁儿童中这一比例为72.35%,10-18岁儿童中为83.02%。虽然自我报告的糖尿病患病率相对较低,但通过筛查发现的未确诊病例比例相当高,这提示我们,应进行更广泛的早期筛查,以提高T2D的诊断率。关于风险因素,高出生体重(OR=2.29)和儿童期肥胖(OR=2.49)是T1D的显著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父亲OR=2.50,母亲OR=3.51,总体OR=1.80)、儿童期肥胖(OR=3.77)、父亲超重(OR=1.65)、母亲超重(OR=1.36)、高出身体重(OR=1.29)、母乳喂养时间长(OR=1.36)都是T2D的显著危险因素。而较高的家庭收入(OR=0.62)与较短的睡眠时间(OR=0.74)是显著的保护因素。最后,研究发现,在176,086例完成了空腹尿糖(FUG)测试的有效样本中,有106个FUG阳性病例。但在后续诊断中,其中的90个病例并不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说明FUG作为糖尿病诊断工具并不十分有效。而且,FUG测试很少发现IGT和IFG病例。研究对FUG在T2D筛查中的功效进行了初步评估,灵敏度较低,仅为4.12%,特异性较高为99.95%,阳性预测值为15.09%,阴性预测值为99.79%。s-OGTT证明在筛查未确诊T2D和糖尿病前期时表现优越,能够检测到大量的IGT和IFG病例,这些病例在FUG筛查中未被发现。在FUG测试中呈阳性的病例中,约52.4%在s-OGTT中也呈阳性。说明s-OGTT更加具有识别糖尿病患者的能力。
编者按:近几十年,儿童和青少年中的糖尿病,尤其是T2D,发病率显著上升。PRODY研究是首次对中国儿童糖尿病进行系统的全国性普查,通过对近20万名中国3-18岁儿童的横断面调查,展示了T2D和糖尿病前期在中国儿童中潜在的高发病率。研究不仅通过大面积问卷调查更新了我国儿童自我报告糖尿病的患病率,并通过s-OGTT(简易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筛查发现了其中大量的未确诊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病例。就结果而言,在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糖尿病的患病率被严重低估。儿童中未确诊的2型糖尿病比例相当高,特别是在肥胖和大体重出生儿童中;并且,糖尿病前期的流行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中普遍存在,若不加干预,未来发展为T2D的风险极高。究其原因,还是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的上升,生活方式改变和营养过剩。当然,也有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年轻化将带来更长的病程和更早的并发症,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对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管理也更为复杂。应对未确诊T2D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早期筛查。提早筛查高危儿童,如有家族糖尿病史、肥胖或大体重出生的儿童,并进行适当的干预,可以帮助延缓或预防T2D的发展。PRODY研究中使用的s-OGTT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筛查工具,它能够识别大量未被发现的T2D和糖尿病前期病例。另外,就是加强公众健康教育等措施。让更多人关注这一问题:改善生活方式,亦要从娃娃抓起!(完)*文章不构成任何诊疗相关建议,仅供医(药)学背景小伙伴参考学习
1. Wu,
Wei et al. Population-based prevalence of self-reported pediatric diabetes and
screening for un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in Chinese children in years
2017–2019, a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Volume 52, 1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