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的“背刺”还是让我有点猝不及防

文摘   2024-09-13 21:19   湖南  
一直不敢说自己做老师做得有多好。因为从来不热衷于应试,又不擅用压迫的手段,喜欢自由轻松的氛围,想活得像个人,所以与领导难免有些不合拍。学生中不喜欢我的,不认可我的,对我有意见的,感到厌恶,心怀不满的,大概也不在少数。这些都没有验证过,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一个自卑者的臆想。但从教这些年来,被学生提到领导面前去“陈情”的情形确乎是没有的。
至到昨天,组里一名老教师煞有介事地把我找了出去,谈话——不太正式的谈话,只是趁着上课在走廊上认真地谈了一点事情,我手里还拿着同事给的一包小鱼干,吃得津津有味。学生递了一份“意见”——至于是“意见信”还是“举报信”还是“请求信”,我无从得知——给领导。领导处理这种情况总是讲求艺术性,既不会视而不见,也不会轻信轻断。可能事实没那么重要,叫一个有声望的老教师委婉地把意思传达给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既给了学生交代,又旁敲了老师,挺好。
我初听到消息,还是有点惊讶的,毕竟出人意料。老教师传达给我的学生对于我的“意见”是模糊的,大概是说,我老让学生自习,又不改作业?我一直都按照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和理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所以我对此感到不屑,心情立马就平静下来,简单地辩解了几句作罢。
可是学生把我提到领导面前去,这还是让我产生了一种“背刺感”。一直以来,我都坚持着学生主体的理念,很多教育教学问题首先是站在学生立场来分析和思考。但我得承认,这件事,我现在还做得很不好,可以说还没有入门。想的是学生立场,做起来可能反而违背了学生立场。每每看到李镇西、詹大年、王开东、茅卫东、小毛老师他们的教育案例,我就感到自惭形秽,需要磨练提升的地方还很多。
以往当我和学生交流这些想法时,他们会流露出一些惊奇和欣喜的情绪,似乎在说,老师居然还会这样想,居然还有老师这样想。可是,这一届的学生对我的想法反应显得漠然。我说,课堂上如果你需要离开,可以自行离开,不搞出大的动静干扰上课就行了。可是,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我报告(走近后小声地报告),看我点头了才放心地离去。我说,基础训练不要抄答案,可以自行选择题目,认真做好,折页标记做的内容,交上来就行。可是,他们还是一版一版地抄。我说,你们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表达交流。可是,他们依然噤若寒蝉,等待着老师向他们灌输,而当老师主讲的时候又显得了无兴致,漠不关心。
似乎我与学生也越来越不合拍了。这或许是那份意见的来源。有时我也忍不住抱怨学生,但我不能再去苛责他们。青年也不都是积极进步的,当年鲁迅尽心尽力帮助的青年,不也曾立马就倒戈予以攻击了吗?这种“背刺”也让我有些猝不及防,但我没有必要沉浸在自我感动的麻醉之中。尊重他人的选择,继续做好自己。这或许才是当下要去力行的。
我在想,为什么这个学生会绕开我,直接向领导提意见呢?
其一是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建立信任关系。他感到直接向我提意见可能是有风险的,所以选择向高于我的权力反馈意见,这样可以避免风险。其二是因为我们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我们之间可能存在误解,或者他曾经用某种方式向我传递过意见,而我没有及时察觉。
因此,我要继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多找他们聊天,多问他们关于语文学习的想法,多参与他们的活动,尽可能多地建立沟通的渠道。往届的学生,在接班不久,我都会找他们聊聊。上了一段时间课之后,又问问他们的感受和意见。每周会批改学生的周记或读书笔记,借此机会和学生沟通。上课我也常走到学生中去讲课。这些事,现在都做得少了。
我就像一只喜欢去圈外溜达的特立独行的猪,那些惯于圈养者见了觉得不适,突然对我拱上一嘴也属正常,不是吗?
2024年9月13日

杏雨心言
教育的思考文本的共鸣生活的感悟当婴儿来世时从不问带有何种目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