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柏拉图论教育(上)——《理想国》阅读笔记(五)

文摘   2024-09-29 23:38   湖南  
《理想国》中关于教育的论述集中在第二卷和第六卷,但都不是专门地讨论教育的问题。第二卷对教育的论述附带在关于国家护卫者的问题讨论之中,第六卷对教育的论述则附带在关于哲学王的问题讨论之中。其余部分也偶有涉及教育的论述。

因为教育问题都是附带论述的问题,所以在不同的论题之下,关于教育的论述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表述。现将相关的内容梳理如下:

教育目标

柏拉图的终极教育目标是培养至善之人。在《理想国》中,他把善作为最高的理想追求。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洞穴理论”,他认为人们所感知的世界只是投在洞穴后壁的阴影,呈现出瞬时变化的特点,因而也可以称作变化世界。普通人就像囚徒一样被困在这个洞穴里,只能感知洞穴后壁的阴影,并将其当作唯一的实在。但只有挣脱了桎梏,起来转头环视,走动观望的人,他才能发现造成这些阴影的实物,以及实物背后更本质的光源。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因而被称作实在世界。

“洞穴理论”是在讨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区别这个问题时提出的。受过教育的人将逐渐挣脱那些束缚人的桎梏(即欲望),从而转身看见光源(即理性),并踏上追寻光源的艰苦而漫长的旅程,最终臻于至善。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则永远像囚徒一样被困在洞穴之中。

前者实际上就成为了哲学家,这和柏拉图的“哲学王政治”是一致的。他说:“现在让我们勇敢地主张:必须确定哲学家为最完善的护卫者。”他认为一个完美的国家统治者一定要是一个哲学家。护卫者就是负责保卫和治理城邦的群体,其中最年长、最好的将成为城邦的统治者,其余则是辅助者。因此,也可以认为,柏拉图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城邦护卫者。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教育目标针对的是统治阶级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育内容

在护卫者的培养问题上,柏拉图主张“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即体操教育和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通过习惯以教育护卫者,以音调培养某种精神和谐(不是知识),以韵律培养优雅得体,还以故事(或纯系传说的或较为真实的)的语言培养与此相近的品质”。这是格劳孔后来对苏格拉底阐述的音乐教育的总结。实现这种教育的载体主要是可供吟唱的诗歌,尤其是《荷马史诗》。它实际上兼具文学、音乐、修辞学、音韵学、美学乃至神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功能是陶冶心灵,使护卫者具有崇高的美德以及能够分辨美丑善恶的智慧,“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

“体操关心的是生灭事物;因为它影响身体的增强与衰弱”。体操教育在于培养健康的身体,因此要革除一些坏的生活习惯,比如酗酒、爱睡、吃甜食等;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

这样看来,音乐教育和体操教育分别负责人的内外修养,但它们对心灵都有重要的教育作用。“那些专搞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变得过度粗暴,那些专搞音乐文艺的人又不免变得过度软弱”。所以,两者是不可偏废的。这样才能使护卫者形成既温文而又勇敢的品质,否则就会既怯懦又粗野。不过,就教育的次序来说,柏拉图主张优先进行音乐教育,因为人“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

可是,音乐教育和体操教育只是培育了护卫者需要的品质,如爱智、刚烈、敏捷、有力等等,并使其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在关于“最大的学习”方面,这两种教育都不是正确的门径。这个最大的学习就是“善的理念”的问题,亦即“洞穴理论”中的“光源”问题。体育和音乐教育都无法让“囚徒”挣脱桎梏。

那么究竟是什么学问能把人引向至善呢?我们下一篇笔记继续讨论。
2024年9月29日

杏雨心言
教育的思考文本的共鸣生活的感悟当婴儿来世时从不问带有何种目的
 最新文章